新聞 > 軍政 > 正文

分析:越南金蘭灣的戰略價值

越南退伍老兵阮杜德(Nguyen Duc De)從親身經歷中得知,聯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中越剛結束1979年邊境作戰,雙邊關係高度緊張。當時他駐紮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每當中國海軍陸戰隊員假扮成漁民靠近越南基地,阮杜德就端起槍掃射一番。





分析:越南金蘭灣的戰略價值

英國《金融時報

本•布萊德 河內報道


越南退伍老兵阮杜德(Nguyen Duc De)從親身經歷中得知,聯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中越剛結束1979年邊境作戰,雙邊關係高度緊張。當時他駐紮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每當中國海軍陸戰隊員假扮成漁民靠近越南基地,阮杜德就端起槍掃射一番。

他表示,90年代這兩個相鄰的共產黨國家關係正常化之後,開槍受到了明令禁止,但隨着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過去10年裏圍繞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的緊張氣氛再度升溫。

「他們那麼大,我們這么小,我們能怎麼辦?」現年50歲的阮杜德問道。他現在是一名保安,守衛為在南沙群島和附近金蘭灣(Cam Ranh Bay)海空聯合基地犧牲的越南和俄羅斯士兵而修建的一座紀念碑。

位於越南中南部的金蘭灣是一處歷史性的軍事設施,這裏是亞洲最好的天然良港之一。在具有重要商業意義的南海,為了對抗中國在有爭議水域上日益自信的姿態,越南發起了一項戰略性努力,而金蘭灣基地是其中的核心環節。

金蘭灣曾是冷戰的有力象徵,在美國與共產黨執政的北越交戰期間作為美軍基地,1979年後又成為蘇軍基地,容納核潛艇,還成了俄羅斯本土以外最重要的監聽站之一。2002年俄羅斯人終於撤走時,河內方面誓言再也不讓任何大國控制這處設施。然而,去年越南總理阮晉勇(Nguyen Tan Dung)表示,金蘭灣基地將在商業用途基礎上向外國海軍艦船重新開放,讓它們靠泊,並向其提供補給和維修服務。

安全問題專家表示,如今破敗的基地設施經過修復後,此舉可能帶來一些收入。不過,開放金蘭灣的主旨是為了抗衡中國海軍在南海的支配地位。南海扼守着重要國際貿易航線,擁有寶貴的漁業資源,據信還蘊藏着儲量龐大的油氣資源。

「誰會接受邀請前來訪問?」坎培拉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的南海問題專家卡爾•泰爾(Carl Thayer)表示,「恰恰是中國不希望出現在南海的那些海軍,包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度的海軍。」

一位亞洲資深國防官員認為,最熱衷利用這個機會使用該基地的將是美國,該基地既是躲避風暴的理想地點,而且靠近一些重要商業航道和許多有爭議的島嶼。

「美國有太平洋艦隊,在試圖與越南建立更密切關係以抗衡中國崛起方面,美國也表現得比其他許多國家更加積極,」泰爾表示。

向外國海軍艦船重新開放金蘭灣基地的計劃,是全球戰略格局變幻無常的一個跡象。中國不可阻擋的崛起引起了越南和美國等國的擔憂,促使這些宿敵相互靠攏。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研究員、海上安全問題專家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表示,雖然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已與北鄰的大國建立了密切的經濟和政治聯繫,但由於中國在南海的行為越來越咄咄逼人,兩國關係正面臨壓力。斯托里表示,中國近年在有爭議水域以北的海南島修建了一座大型海軍基地,在南海實施強制外交的能力逐漸增強。近期發生多起中國海監船試圖阻撓越南石油勘探船事件,表明北京方面也有相應的政治意願。

針對這種局面,越南尋求將領土爭端國際化,呼籲其他主張對有爭議的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部分主權的方面——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台灣——舉行聯合談判,並試圖請出美國當調停人。

儘管面臨宏觀經濟困難,越南還是增加了購買軍事裝備的開支,同意向俄羅斯購買一批蘇霍伊蘇-30戰鬥機和6艘基諾級柴油潛艇。

明後年這批潛艇交付後,預計將停靠在金蘭灣。分析師表示,根據價值20億美元的軍售合約,俄羅斯同意整修金蘭灣基地。與許多有愛國情結的越南人一樣,退伍老兵阮杜德表示,他可不想在金蘭灣看到任何外國士兵。

然而,全球安全格局的變幻意味着,在命運的安排下,美俄艦船可能在不久之後重返金蘭灣,這一次他們將彼此聯手,並與越南合作,以抗衡越來越強大的中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