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堅持中國體制還是民主改革?潘維和吳思之爭

 

中國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被譏為橡皮圖章的人大舉行大會

中國到底是應堅持一黨專制「民主」?還是需要引進西方民主主義?北京知識分子潘維和吳思的相關討論,引起不少關注中國民主發展和進程的中國知識分子和網民的關注。

*中國知識分子關心中國政治走向*

韓國朝鮮日報發表新年專題,題目是:解讀超強大國中國的內心。文章說:「當前中國知識分子最關心的問題是是否引入西方民主主義。」

該報記者金基哲、崔有植採訪了北京大學教授潘維還有炎黃春秋雜誌主編吳思,報導說:「潘維對建設『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給予高度評價,而吳思主張,只有進行民主改革,中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潘維是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政治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其代表作包括:《法制與民主迷信》;《當代中華體制》等。吳思是人民大學學士,曾任農民日報總編室副主任,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長兼總編。代表作是《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

潘維和吳思的著作以及網絡博客文章都有眾多的讀者,在中國知識界中,也都有一定影響。

*潘維:不能拆掉故宮蓋白宮」*

朝鮮日報說,潘維認為,中國照西方推行民主改革將帶來一場毀滅性結果,並提出共產黨領導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中國模式」。報導引用潘維的話說:「中國有符合中國的政治體制。如果引入進行選舉的西方式多黨民主主義,中國將發生流血事態。為何要冒這種危險,拆掉故宮(中國式民主主義)蓋白宮(西方式民主主義)。」

*潘維:中共執政六十年成績耀眼*

潘維說,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經濟每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超越法國、德國、日本,取得了耀眼成果。雖然還不完善,但我們為何要放棄取得了巨大成果的政治體制。

潘維肯定了中共在全國執政後取得的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前30年大力增強軍事力量、發展重工業、擴大教育以及制定醫療制度,為後30年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吳思:不政治改革難以為繼*

但吳思認為,中國政治體制不改革中國的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報導援引吳思的話說:「共產黨的權威官僚體製成為增長的絆腳石。不推進民主政治改革,就無法實現長期發展。」「取消人民公社並給農民分發土地的一瞬間,中國的糧食問題才得以解決。過去30年裏推動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是權威主義,而是經濟自由。」

*潘維:腐敗濫用權力非共產黨專利*

潘維認為,腐敗和濫用權力並不是共產黨的專利:「西方政黨代表特定社會集團的利益,但中國共產黨繼承了把所有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傳統民本主義。腐敗和濫用權力的現象在任何社會都存在。通過選舉選拔的台灣政治家難道比中國官員更清廉嗎?」

*吳思:民主是普世價值*

而吳思認為,民主是普世價值:「中國共產黨也承認國民的知情權、參政權和監督權等權利。知情權和發言權不就是西方所說的言論自由嗎?參政權和監督權相當於投票權。民主沒有西方和東方之分。」

但潘維認為,這個問題與其說是民主問題,不如說是自由問題:「目前在中國通過網絡對各種問題進行熱議,而且通過出版可以發表任何主張。當前在地方經常發生的農民示威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集會自由日益擴大,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是在美國也不能歌頌本拉登,韓國也禁止出版頌揚北韓的書籍。」

*潘維:中國民主會出現大亂*

潘維還認為,中國搞自由選舉,容易出現大亂:「如果這樣,就會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一樣會出現充斥着種族矛盾的政黨。美國上世紀90年代向非洲灌輸西方民主,結果發生的種族屠殺事件。中國沒有理由走那種滅亡之路。」

*吳思:最高層有改革願望*

而吳思則說,中國高層有領導人在大力推動民主改革。最高領導人「在演講中20次提及民主意味着心情非常迫切。他接受CNN採訪時說『風雨無阻,至死方休』。但從中國共產黨機關報的反應來看,最高領導層內部似乎出現了不同意見。」

*潘維:多數國人認同中國模式*

潘維認為,大多數中國人認同這種「中國模式」:「對知識分子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70%認為中國模式符合中國國情,20%認為應該推進西方民主改革(原文如此,應為西方式的民主改革)。其餘回答『不知道』。」

但吳思認為,中國模式效率非常低:「因為一家低效率國營企業的壟斷導致100家高效民營企業倒閉,這算是高效率嗎?至今為止中國一直在利用西方新技術和市場制度來實現發展。但是,官僚這個狼群正日益壯大。」

*吳思:執政者只說不做*

吳思還認為,中共共產黨近幾年不斷說會『積極、穩定地推進政治改革』,但沒做一件實事。黨最高階層的態度很重要。民間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應從地方做起,進行各種政治試驗,將民主和自由視為發展動力。

*潘維:民主反僵化也是第五縱隊*

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潘維曾撰寫文章《核武器時代的意識形態》,發表在環球時報上。中國的人民網強國論壇和其他許多論壇都紛紛轉載。潘維在文章中說:「在共產黨國家裏,自由民主天然成為內部反僵化的旗幟,卻也成了外部對手的『第五縱隊』」。

他說:「是的,東方怎麼可能成為『真正』的西方?中國照美國的方式生存,地球就毀滅了。即便你想,西方會允許嗎?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意識形態是攻擊的利器,卻不是解決現實生活的法寶,不是管理社會的技術,更不是關於吃穿住行的科學技術。」

*李乃義:辯論容易執行難*

中國網人李乃義在其新浪博客中說,「今天的西方還是比東方做得好,雖然中國儒家和傳統學問,確實比西方更多地看到,談到(人性)。從人性的角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慈悲』,確實要比『博愛』的境界猶勝一籌,至少不會或減少了十字軍東征那樣子的扭曲。中國在物質與文化鼎盛的時候,沒有變成一個西式的擴張性帝國,應是人類的造化,中國文明的陰德。也許潘維也感到這點功力,才籠統地說,中國自有方法,何待西法。然而,論辯容易,執行困難。」

*李乃義:中國有技術無科學*

李乃義說,「中國一部二十六史,不就是中國文明的數據庫嘛。比較文藝復興前的中外歷史,誰又能說當年的中國比外國的差?關鍵在於西方終於走進了『科學』的文明,而中國社會始終只有技術沒有科學。英國劍橋學派的李約瑟想要搞明白為什麼,已經搞了兩代人工夫。就是中國人自己花的力氣少了點,也無奈:那麼大的功課,文史法理商都得具備,第一,得有專業過硬的精英,第二,得有交叉整合的高手團隊。所以,我看圍繞潘維的爭論,好得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