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發改委一幅憂國憂民狀 看來明年物價漲定了

編者按: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個通知:明年還要漲,並且全面漲,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吧。

發改委:擔心明年出現全局性物價上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向東  

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12月22日透露,儘管物價水平得到回落,但穩物價的相關措施並不會因此停住,反而會進一步考慮建立起一套打擊炒作、保持物價平穩運行的長效機制。
上述官員稱,從國務院督察組在各地進行物價檢查的情況來看,國務院穩定物價的40號文(即穩定物價16條)基本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物價整體水平明顯回落。但是考慮到即將到來的雙節和翹尾因素,穩定物價的政策不會放鬆。
該官員透露說,今後一段時間,仍將密切關注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價格波動,繼續採取嚴厲措施打擊非法經營現象,繼續通過發放生活補貼等措施保證居民生活。此外,還將通過修改《價格法》、完善商品儲備體系和流通體系等措施,建立起長效機制來保證物價平穩運行。
據了解,自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商務部共同組成國務院督查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帶隊,赴山西、天津、江蘇就落實國務院40號文件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督查發現,有關地區紛紛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居民生活穩定,重要商品價格有所回落。
其中,山西省動用5.13億元價格調節基金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補貼期限從今年11月到明年3月;天津市則大幅度提高困難群眾春節一次性補貼標準;江蘇省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擴大了補貼範圍。
國家發改委專家說,政府擔心的是出現全局性的物價上漲。四季度CPI的連續上升,連續幾個月的物價上升影響的是2011年全年。
據專家分析測算,10月和11月份的CPI分別達到4.4%的增幅,使今年的物價對明年的翹尾因素由國家原來估計的2%上升到2.5%,如果12月份的環比不控制下來,全年將達到到2.8%。這意味着,即便不進行任何資源價格改革,物價就會上漲2.8%。而按照政府原來預期要加大資源價格的改革力度,新漲價因素是1.5%,二者簡單相加已經達到4.3%。
有關專家說,國務院接連採取穩定物價的措施,是為防止物價從局部領域和地區向全國擴散,防止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包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是要防止價格大的起伏,而不是大幅度的向上漲。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今年物價漲幅將控制在3.3%
本文來源於《財經網》  2010年12月22日
目前物價形勢仍有嚴峻的一面,引發價格上漲的因素並未消除,明年在控制物價方面仍將面臨壓力


  【《財經》綜合報道】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21日召開的全國價格工作會議上表示,一系列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全年物價漲幅將控制在3.3%。

  物價漲幅3.3%超出了官方年初確定的3%的調控目標。前不久發改委將明年全年CPI目標定為4%。

  彭森同時指出,目前物價形勢仍有嚴峻的一面,引發價格上漲的因素並未消除,明年在控制物價方面仍將面臨壓力。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價格運行的環境仍比較複雜。推動價格上漲的主因,既有國際市場大宗商品漲價傳導給國內的輸入型通脹,也有投機炒作、流動性充裕等因素相互疊加。

  彭森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增強做好穩定價格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

石油巨頭突擊出口 國內柴油荒拷問壟斷機制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 2010-11-19 10:19  
這場始料未及的柴油荒目前正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蔓延。預計柴油供應緊張態勢可能將至少持續到明年2月份。
  11月17日,全國柴油批發均價出現了近期以來的首次下跌,不過跌幅甚微,每噸只跌了4元。各地柴油供應仍呈現批零倒掛、形勢趨緊的格局。

  為阻止「柴油荒」在各地蔓延,國務院常務會議17日明文要求確保敞開供應柴油。中國兩大成品油供應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隨即表示,將全力增加柴油產量,確保敞開供應。不過,有看法認為,中石油中石化對柴油供應的限制,是本輪柴油荒的最主要原因。

  柴油荒或持續到明年2月

  今年以來,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一度擔心柴油產能過剩。然而,自10月底以來,柴油供需形勢卻急轉直下。突如其來的柴油荒首先在江蘇、浙江、福建等柴油需求量較大地區爆發。然後迅速向各領域蔓延,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快遞公司變「蝸牛」、公交車久等不來、菜價因為運輸難而更加高漲,甚至連殯葬業也受到牽連。

  這場始料未及的柴油荒目前正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蔓延。來自國際能源署的預計,近期中國發生的柴油供應緊張態勢可能將至少持續到明年2月份。

  油荒拷問壟斷和成品油機制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萬噸,同比增長23.4%,其中9月份成品油出口209萬噸,柴油出口36.81萬噸,同比增長25.3%。

*************************************

成品油低價出口,國內還想提高價格
    

一方面以低於國內成品油稅前價10%的價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國內謀求成品油提價。中石油、中石化(600028,股吧)這兩大巨頭憑藉其市場壟斷地位,製造「內外有別」油價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境內天然氣、成品油和化工產品需求實現了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成品油出口也有明顯的變化。海關總署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為264萬噸,同比上揚了70%以上。

  此外,卓創資訊公佈的數據還顯示: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折合為人民幣後)約是5012元/噸、4644元/噸。

  上述價格要比中國眾多加油站掛出的汽柴油零售價低出一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了瀋陽、北京、上海及廣州四個地區發現,93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為每噸8666元~9137元之間,0號柴油最高零售價略低一點,但最便宜的也要每噸7408元。

  這樣算下來,汽柴油出口價要比國內零售價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據了解,各類「稅費」是造成價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每購買一升零售汽柴油,就會向國家上繳城建稅、消費稅、增值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本報記者計算發現,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號汽油為例,含有增值稅、消費稅總計1.998元,而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為0.22元,稅費約是零售價的29%。

  扣除稅費後,上海汽柴油的零售價約為每噸6700元、5573元,這仍比出口的汽柴油價格高出一截。經計算,出口的汽柴油價格要比上海的稅前汽柴油最低批發價折讓8%到12%左右。

    出口大幅增加原因何在?

  儘管汽柴油出口並沒有太高的利潤,但汽柴油的出口量卻在放大。

  今年前3個月,中國累計出口了694萬噸的成品油,同比增加66.4%。這已是中國連續四個單季出口量都在600萬噸以上了。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間,單個季度的最高出口量不過是480萬噸左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國內需求不足,企業需要通過其他方式賣掉產品。

  雖然中石化、中石油都試圖以最新的數字表明,中國汽柴油的產銷量都在大幅上升,需求顯然在好轉,但是,今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零售、批發量並沒有超過2008年同期。

  一部分賣不掉的產品就要出口。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補貼來鼓勵各煉廠加大出口力度。卓創資訊的報告數據也稱,汽柴煤油3月末有1854萬噸左右的庫存。記者發現,這部分庫存占同期產量的30%左右。

【作者:辰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張超)
********************************************

中國石油前三季淨利增至千億




中國石油披露三季報 前三季淨利增至千億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0年10月28日 中國石油(28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9.1億元,與去年同期811億元相比增長23.1%;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1.2%,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中國石油11.28-0.04-0.35%,中國石油營業收入高達10480億元,同比增長53%,公司稱這主要是由於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及銷量增加。營業成本則達到6903億元,漲幅為69%。投資收益達到44億元,同比增長164%。

  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中國石油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達到1000.3億元,與去年同期813億元相比增長23%;基本每股收益0.55元,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1.1%,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

  生產原油6.4億桶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石油 生產原油6.4億桶,同比增長1.3%;生產可銷售天然氣16,845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0.5%;油氣當量產量9.21億桶,同比增長4.0%,其中海外油氣當量產量0.84億桶,同比增長10%。

    在國際貿易方面,公司繼續提高業務運作質量,不斷擴大貿易規模和資源配置能力。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汽油、柴油和煤油9,092.1萬噸,同比增長24.3%。
(責任編輯:思涵)

*********************************

石油通信兩壟斷行業占央企利潤半壁江山



2010年08月20日 



   國資委8月19日公佈了中央企業2009年分行業運行情況,報告顯示,石油石化企業實現利潤2626.6億元,高居9大行業榜首,通信行業以實現利潤1655.8億元,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貼著壟斷標籤的行業2009年利潤佔據了129家中央企業所有利潤總和的53%。根據國資委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151.2億元。

  此次公佈的九個行業包括石油石化、鋼鐵、電力、機械設備製造、通信、航空運輸、水運、建築施工和商貿。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九大行業都實現了盈利。其中,五個行業的央企盈利保持了增長,四個行業的盈利出現下降。

  2009年在實現盈利增長的五個行業中,3家中央石油石化企業2009年的利潤增長了14.7%;9家中央電力企業增利445.7億元;12家中央機械設備製造企業的利潤增長87.9%;3家中央航空運輸企業減虧增利350.4億元;8家中央建築施工企業的利潤增長69.1%。

  儘管通信行業利潤也已經進入千億「俱樂部」,不過國資委表示,受固話業務下滑、3G業務投入較大等因素影響,3家中央通信企業利潤2009年出現了小幅下降。

  此外受國內鋼鐵產能過剩、鋼材價格低位徘徊等因素的拖累,4家中央鋼鐵企業效益大幅下滑,利潤比上年下降了46.2%;因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位運行、量價回升緩慢,3家中央水運企業的收入效益處於深度下滑狀態,比上年減利285.4億元。同時因為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市場需求不足,22家中央商貿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處於下滑狀態;盈利降幅為9.9%。

【來源:財華社】 (責任編輯:程李楠)

*********************************

成品油漲價給通脹火上澆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1日晚發佈通知,從22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汽油價上調310元/噸,柴油價上調300元/噸。此次調整後,全國90號汽油和0號柴油零售均價分別為8530元/噸和7780元/噸,漲幅分別為3.77%和4.01%(1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

  這次調整後,部分地區93號汽油破「七」,北京、上海分別為每升7.17元、7.11元。絕大部分地區93號汽油都升至每升6.7元以上。

  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與以往不同的是,調整突然,市場提前沒有預期、沒有猜測。最早是21日下午微博中有媒體透露成品油價格可能上調,其也是根據國際油價走勢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推測已到上調時間窗而已。但是,市場和大部分消費者都沒有一點「心理準備」,普遍認為,在通脹率高達5.1%的情況下,非常重視民生的政府絕對會以控通脹為主,為了控通脹保民生,絕對不會僅僅為了兩大石油集團的利益而上調成品油價格,給通脹火上澆油。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回答成品油價格上調問題時表示,國家適當推遲了提價時間、控制了提價幅度。但是,觀察發現,這次成品油上調絕對數是今年第二高點。截止目前今年上調四次油價,最高點是4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上調320元。如何控制了提價幅度?實在看不明白。

  更加讓人看不明白點的是,在通脹率高達5.1%的情況下,居然上調對通脹助推作用相當大的成品油價格。這無疑是對通脹火上澆油。大家知道,這次蔬菜、糧食、食品等消費品價格大幅漲價中,田間的農民種植者並沒有受益多少。主要是運輸、市場各種收費、繁雜的各種環節剝離太多,推高了蔬菜等農副產品成本。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運輸主要依靠汽車貨運,運輸成本中油價是主要部分。油價上調必然加大運輸成本甚至無限放大運輸成本,這對於南菜北運十分不利,將大大加大南菜北運的成本,進而推高農副產品價格,推高通脹率。發改委表示,據匡算,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環比上升約0.07個百分點。實際上,成品油價格上調對CPI的影響主要反應在 「間接」上,間接影響遠遠超過0.07個百分點。正如上述分析的那樣。目前,控通脹雖然取得初步效果,但是基礎相當脆弱,物價回落是不穩定的,昨天我到市場查看,西紅柿又漲到2.5元1市斤了。在這個時候上調成品油價格令市場想不到,也出乎廣大民眾的意料,時機選擇很值得商榷。

  發改委要求各級政府要審慎出台政府定價和指導價格產品。但是,發改委卻率先提高成品油價格,接下來會否引發各地新一輪水電氣煤等公共產品、政府定價或指導價格產品的提價潮呢?可能性非常大。到那時,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發改委如何理直氣壯地管理各地亂漲價呢?

  同時,在通脹率高達5.1%時,政府定價的成品油產品竟然上調價格,那麼,市場化程度高的產品以及投機炒作又有什麼理由打壓呢?包括投機炒作在內都是付出勞動,冒風險的,而石油巨頭只要發改委一紙令下就可坐享石油價格上調的利潤,錢就可以滾滾流入腰包。其他市場主體又會如何想呢?難道成品油經營者的利益大於被通脹折磨的大多數民眾利益嗎?難道控制通脹,就只針對農副產品市場和其他市場主體,兩大石油巨頭就可以例外嗎?

  也許按照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際油價漲幅確實到了調價的時間窗,與國際接軌也沒有錯。但是,既然國家力量已經介入到市場調控中來了,那麼在這個特殊時期,在通脹已經威脅到普通把百姓的民生大計時,一切都應該為控通脹讓步讓路。為通脹讓路就是以民生為本,這是本屆政府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執政理念的要求。決不能為了少數壟斷企業的利益而不顧通脹給廣大百姓生活造成的壓力。是人民為油企打工還是油企為人民服務?在通脹的特殊時期,國企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難道油企可以在抑制通脹的政策中置身事外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