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腎病患者不妨多喝鯽魚湯

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患者由於血液中的白蛋白從尿中「逃逸」,常常會出現眼瞼、面部、下肢甚至是全身水腫,持續難消或反覆出現。廣東省中醫院中醫防治慢性腎病重點研究室毛煒主任醫師指出,單純使用利尿藥物很難徹底消除水腫,除了給病人輸白蛋白外,還可試試一款便宜的養生湯——白鯽魚湯。
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患者由於血液中的白蛋白從尿中「逃逸」,常常會出現眼瞼、面部、下肢甚至是全身水腫,持續難消或反覆出現。廣東省中醫院中醫防治慢性腎病重點研究室毛煒主任醫師指出,單純使用利尿藥物很難徹底消除水腫,除了給病人輸白蛋白外,還可試試一款便宜的養生湯——白鯽魚湯。

  健脾利濕鯽魚湯:白鯽魚1條(約200克),去鱗及內臟,洗淨,備用。雲苓30克,芡實30克,淮山15克,玉米須15克。先將雲苓、芡實、淮山、玉米須放入600ml涼水中,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煮30分鐘後,放入白鯽魚,可加適量姜、蔥、鹽調味,繼續用小火煮40分鐘即可,飲湯吃魚。每周2~3次。

  雲苓、芡實、淮山、玉米須有健脾滲濕的功效,利水消腫,鯽魚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每100克鯽魚含蛋白質13克,可有效補充人體蛋白質,同時,鯽魚甘溫,具有和胃行水、調中益五臟的功效。

  專家點評:鯽魚的用量不宜多,應控制在150~200克之間,煮的時間不宜太長,應控制在一小時以內。因為腎病水腫的患者腎功能或多或少受到損害,每次攝入蛋白質量過大容易加重腎臟負擔,不利於腎臟病變的恢復。而煮的時間太長,蛋白質分解產生的物質難以從人體內排出,會成為腎病患者的新負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