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來稿:劉曉波獲獎為中國民主運動敲警鐘

作者:

2010年10月8日,諾貝爾委員會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中國著名異議人士劉曉波,這是中國民主事業的喜訊,甚至可以說是一大里程碑,表明國際社會開始關注、重視中國的民主事業。同時,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也為中國民主事業敲響了警鐘,因為這也說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民主事業現狀的不了解,說明他們雖有幫助中國人民推動民主事業的熱情,但還完全沒有搞清幫助中國開展民主事業的關鍵之所在。

劉曉波獲獎後,霎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圍繞劉曉波是否夠資格獲諾獎眾說紛紜,人們都把目光牢牢盯向了劉曉波本人。不得不說,劉曉波是存在着很大爭議的一個人,哪怕在中國民主運動圈內,對他持不滿態度的也大有人在。

早在1988年,就有記者問道:「什麼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歷史變革」。劉曉波斬釘截鐵的回答:「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

爭取民主自由人權是全人類理想,這點毋庸置疑,普世價值所帶來的那種陽光般地希望,令人嚮往。但是如果為了實現夢想,卻把自身民族當做出氣筒來發泄,這種行為還值得商量對與錯嗎?民主運動,就是要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理解、參與、享受,而不是讓大家都「消費不起」的意識形態大蛋糕。著名民運領袖魏京生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有好幾萬人比劉曉波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看似帶有偏見的話,實際上也反映出劉曉波在民運圈中的地位。

他還曾經表示:「我絕不認為中國的落伍是幾個昏君造成的,而是每個人造成的,因為制度是人創造的,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這可能與人種有關。」劉曉波類似以偏概全,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話還有很多。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每每當他覺得跟專制獨裁勢力鬥得吃力時、難受時,就應該理所當然來攻擊一下這個民族,來證明自己的偉岸?這是多麼的令人可笑。這不是踢不進球怪球門不好嗎?

這種「不務正業」的做法,完全是為了滿足個人意願,根本沒有從中國民主事業大局上來考慮。雖說人無完人,但如此明顯的斑點也是總能讓人在意的。如果把劉曉波作為榜樣來追求,可能會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負面影響,即大家都爭相用過激言論搏出位,把個人慾望充斥在原本純潔的理想追求中,這樣只會讓民主正義事業名利化、小眾化。中國民主正義事業,如果沒有了獨立精神也就沒有了脊樑,最後淪為別人的玩物。劉曉波獲獎表面上值得高興,實質上也敲響了警鐘,真正的民主運動絕不是那一筆筆「訂單」,而是每個人的有感而發、而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來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