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喪權辱國 中南海失民心到驚人程度

——中共「善意」遭馬英九拒絕 ─中共日本釣魚島之爭與兩岸關係

中共「善意」遭馬英九拒絕
─中日釣魚島之爭與兩岸關係

(大陸)池中非

事情似乎有些「巧合」,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於九月七日上午相撞,第二天船長遭日方逮捕,九月九日美國宣佈十月初的黃海日美聯合軍演將有華盛頓號航母參加。而九月份內的美日關島「勇敢之盾」聯合演習也早已謀劃完畢,只等宣佈的時機。不言而喻,美國明確支持日本,日本繼續對中國進行外交挫辱。九月十二日,兩艘日本巡羅船夾押着中國漁船進行了「模擬海上作業」。

 

日本的「模擬海上作業」被網友比作公示妓女或公捕公判,即如大陸政權常常對底層社會採取的司法暴行。

 

九月十七日,美國軍方明確表示:「本周內,美國將在關島舉行『勇敢之盾二○一○』軍事演習」。該項演習並非美軍常規行動而是為協防台灣設置的,○六與○七兩年度舉行過,自○八年起因兩岸局勢大幅緩和而暫停。現在重新舉行並大規模動用駐日美軍參與,其意義遠遠超過了協防台灣。這意味着美國空軍戰機三小時抵達南中國海的預想正在付諸實際。中國若在東海和日本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必在南中國海有大幅度動作。

 

  喪失民心的真實寫照

 

由於中共教科書積六十年歪曲之功,民族主義情緒以反日宣洩為最,但是,這個高能政治潛力漸漸成了中共維穩的一大隱患。多數民眾認為:「共產黨怕『小日本兒』不是咱中國武器不行,是大官們在日本有存款。你一鬧騰,人家就給你在全世界張榜公佈啦!」也有一些歷史學者拿中共政權的表現與晚清的情形作比較,指出腐敗是中國國際地位實質低下的根本原因。

 

底層社會與知識精英的共識從一個側面上說明了中共喪失民心的程度。有的老憤青發帖甚至說髒話:「再說什麼愛國,就很『傻逼』啦!」

 

「九‧一八」紀念日來臨之際,全國各大城市的武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防止可能的騷亂。當局一直認為:民間反政府力量往往會借民眾不滿的重大事件來鼓動上街遊行,進而把合法的遊行推動成反政府騷亂。即便是日本在華學者也這麼認為。現年尚不到三十歲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加藤嘉一,在中國官方媒體上發表文章《中國撞船風波是絕佳的學習機會》,寫道:「中共政府肯定越要約束民間關於外交的態度,而不願被一部分政治投機者『狐假虎威』。」中國外交部此前對他本人表示:「起初並沒感到事情會這麼嚴重,只是到後來才看出不好的趨勢。千萬不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對輿論的監督要收緊。」正是外交部對加藤的坦率交代,才使他做出了上述的判斷。

 

  外交部承認壓制民間保釣

 

中國外交部與加藤嘉一的私下溝通證明了中共對內欺騙手段的存在,他們盡最大可能不讓民眾了解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形勢與國際事件,而且儘可能地製造假信息。對日美關於普天間軍事基地的談判問題,中共新華社駐東京的記者把此事描繪成日本政壇地震之源;而後,又在沖繩本地特約華裔人士給大陸報刊寫文章,描述普天間民眾的反美、反日美同盟的情緒。

 

僅就前者來看,所謂的日本政壇地震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件,一如前述所引加藤文章,「首相的人選發生變化,在日本已經根本不是什麼大事情了」。相反,它恰恰「讓日本民眾充分地體驗了自己國家的高度民主性」。

 

在外國記者的追問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承認了一項事實:當局阻止保釣人士在廈門出海去與港澳台的保釣力量聯合行動。九月十四日,台灣方面公開表態:台灣政府方面的保釣與中國大陸無關,「未與大陸聯手向日本施壓」,「沒有相關也沒有牽連」。這說明兩岸三地民間保釣的事前通氣與政府行為是兩回事。但是,馬政府派出了軍艦為台灣民間保釣行動護航助威,與中共政權不讓保釣人士出廈門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馬政府曾三拒中共「善意」

 

就是在沒發生這宗近年來最大的領海衝突事件之前,中共當局的「善意」已經三次遭到了台灣方面的回絕。第一次在五月中旬,大陸方面表示兩岸合辦明年的辛亥革命一百年紀念,但是,馬政府認為辛亥革命之時中共還沒產生,沒有資格參與紀念的主辦。

 

第二次在七月中旬,大陸方面表示用撤除對台兩千枚導彈的條件換取對岸「一個中國」的明確表態。台灣國防部的公開意見是:一者,導彈撤了還可以重新佈置,而且機動性大、所用時間短,因此這個選項沒實質意義;二者,大陸軍隊進行的思想教育與其「善意」表達相反,一直鼓吹與台灣必有一戰的調論。

 

第三次遭拒發生在八月中旬,中共軍科院少將銜研究員羅援希望兩岸軍人「守『祖』有責」,一起來捍衛南中國海利益。台灣方面未做任何明確反應,以沉默不語對之。因為仍是這位少將,在去年十一月份還發表文章抨擊馬英九的「三不」政策是和平分裂。時隔不到一年,發生如此之大的轉彎,未免太靈活了一些!

 

  「巧合」事件仍在發生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背景下的中日關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巧合」。在釣魚島衝突尚未有結局之前,日本內閣中的鷹派前原誠司出任外相之職。前原以主張對北韓採取強硬態度而著稱,對釣魚島的態度亦十分強硬,聲稱:「東海不存在任何領土問題」。

 

中共方面推遲中日之間關於東海油田開發的第二輪談判,只是給自己找個下台階而已,儘管現在實行了東海軍艦巡邏措施。雖然軍艦在東海巡邏,但至今中共未敢宣佈取消十月十五日日艦訪問青島的外交安排。

 

日本鷹派崛起實際上是對美國鷹派主導外交政策的一個呼應。美國鷹派認為:即便把人權問題完全從雙邊關係中剔除,中國也不會在匯率、南海、環境問題上對美國做任何實質性的讓步。因此,一些戰略專家(如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教授約瑟夫‧博斯科撰文)認為:應當徹底放棄對台的模糊戰略,明確協防台灣,而且「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美國會立刻承認台灣為正式國家」。

 

  歐盟和日本之間也有「巧合」。歐盟在八月下旬,對中國第二季度削減百分之四十的稀土出口規模表示強烈不滿。中國一方面減少了出口配額的發放,另一方面也大幅上調了出口關稅。這項雙管齊下的政策對日本的打擊遠比歐盟要沉重。日本前政府產業相直島正行在八月下旬曾與中國工信部長李毅中、商務部長陳德銘會商,希望中國在第三季度增加稀土出口配額。日方之願未遂,中國宣佈第三季度稀土出口削幅百分之七十二。

 

  台灣戰略考量的遠見

 

台灣政府方面的保釣態度遠比大陸要強硬,這是因為台灣一方面與琉球南島地區保持着密切的交流關係,緩衝餘地很大;另一方面,美國拉住台灣鞏固第一島鏈的心態更加急切,日台衝突實質化時,美國自然會出面協調。釣魚列島作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是美軍當作海軍靶場任務結束後轉給日本的,與琉球群島的南島(八重山與宮古兩群島)所涉及的中日關係不是一個性質。

 

之於前一項,馬政府顯然是為防大陸以突發事件(比如大陸軍方鷹派政變上台)的形式襲擊台灣之時,將戰略預備力量轉到石垣島與宮古島去的戰略安排,其中尤以利用宮古島的平良港為首選。目前,宮古群島地方政府大力推進價格低廉的台灣遊客「三口之家周末游宮古」活動,無形之中加強了兩地民間交流。台灣島東側的花蓮市與日本八重山群島首府石垣市是友好城市,不僅旅遊交流多,而且還有交換職員及學者互訪的制度性安排。

 

馬政府明確否認保釣未與大陸政權聯合的另一個深層原因是,台灣難以在中共「恩賜」下取得相應的國際空間。比如,對於台灣與大陸在聯合國的「一國兩席」之說,中共堅決拒絕。這也是馬英九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年兩岸合辦建議予以拒絕的未在言表之原因。所以,看兩岸關係不能只看ECFA,還要看兩岸的國際空間博弈。這個大選項正如看台灣政治不能只看台北表達,還要看花蓮與石垣的交流──那樣的小項一樣。

 

中共不可能處理好中日關係,也不可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正如不可能處理好與國內絕大多數人民的關係一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爭鳴2010年10月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