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在世界銀行專家:中國高經濟成長率可持20年

中國在過去的30年,經濟以平均10%的速度成長,無論從名義上的國民生產毛額或實際購買力,目前都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於9月23日晚間在紐約提出了他的看法。

(阿波羅網附林毅夫簡介:資料來自維基。1952年10月15日台灣宜蘭縣出世,原名林正義。原先就讀國立台灣大學農工系,後來轉入陸軍軍官學校,成為國民黨軍隊宣傳樣板。軍校畢業一年後,渠考入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1978年獲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畢業後服役陸軍,做過金門防衛司令部連長。 1979年5月16日晚,林毅夫由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抱住兩個籃球游幾公里水,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慨廈門市登陸。

1982年林毅夫到北大經濟系政治經濟學碩士,由於英文基礎好,再加上有經濟學慨專業背景,所以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Theodore Schultz 訪華講學期間被派幫翻譯,被舒爾茨賞識,請去芝加哥大學繼續攻讀經濟學。 1982年林毅夫獲公派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首批赴美留學生。

1986年林毅夫到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學位後,又以訪問學者身份耶魯大學經濟增長中心做一年博士後研究,1987年學成歸國。系中共國第一位「海歸」經濟學家,帶30箱西方經濟學術資料返來[未記出處或冇根據],為中國經濟學研究提供基礎。 1994年林毅夫同易綱、海聞、張維迎、張帆、餘明德等6人北京大學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出任主任,系中國經濟學研究慨最前沿,渠一直系中共決策部門重要慨「智庫」之一。

2008年2月4號,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正式宣佈,已經任命林毅夫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主管發展經濟學資深副行長)

    林毅夫說:「我們知道要讓經濟成長最重要的事情是能讓技術不斷的改進。」
    林毅夫表示雖然中國經濟成長出現固定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但影響不會很大。中國至少將維持15-20年,每年近10%的經濟成長率。 
    林毅夫解釋原因有三個。第一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產業差距很大,中國仍然能有在產業,產品,技術升級的空間。第二是中國農村人口佔56%,每年的城市化比例將增加1%,由此帶來消費增長。第三是中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雖然工資逐漸提高,對外資仍有吸引力。
    在改革開放前中共政府也想發展經濟,但為什麼不成功呢?  林毅夫說: 「我想是政府當時的野心太大。」
    林毅夫解釋說,當時希望多少年超英,多少年趕美,但是從事研究發展是花大錢而且風險很高的。改革開放後採取的是改進先進國家的技術,當然這也是因為有許多產品專利權期滿。這樣所花的本錢較少,而產品和先進國家相比也有競爭力,這就促進了經濟的成長。
    至於有些發展中國家也想發展經濟卻沒有成功,林毅夫認為基本上是政治不安定,以及政府沒有全力去推動。
    紐約市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周鉅源認為,林毅夫的看法過度樂觀了一點。  周鉅源表示,如果政治社會制度沒有配套好,可能會打折扣。周鉅源說: 「老百姓一旦有錢,他就要參與,參與公共的事物,那你政治制度不改革,我想是一個大困難。」
    這場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座談會吸引了約200名聽眾,其中有許多青年學生,會後不少人打聽去中國就業的前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