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台媒:溫家寶憶胡耀邦 形塑胡溫歷史定位

溫 憶 耀邦 形塑 胡溫 歷史 定位


【聯合 報 ╱ 范世平 / 台灣 師範大學 政治 所 所長】


2010.04.16


四月 十五 日, 中國 國務院 總理 溫家寶 在 人民日報 發表 短文, 名為 "再回 興義 憶 耀邦." 這 讓 全世界 關心 中國 的 人們 都 感到 意外, 因為 文章 中 溫家寶 從這 幾天 在 貴州 黔西南 視察 旱情 的 心情, 回顧 在 廿四 年前 他 曾 追隨 胡耀邦 的 種種 過往.

胡耀邦, 他 曾 與 鄧小平 在 一九 七八年 一同 擊敗 了 以 華國鋒 為首 的 "凡是 派", 展開 了 在 文化大革命 後 的 改革 開放. 一九八六年 的 學運, 胡耀邦 被 指控 鎮壓 不力, 並 認為 中國 在 經濟 改革 的 同時 必須 進行 政治 改革, 而 與 鄧小平 的 見解 不同, 被迫 於 一 九八 七年 辭去 總書記, 但卻 受到 民眾 的 擁戴. 因此 當 一 九八 九年 四月他 去世 時, 民眾 自動 自發 的 上 街頭 悼念, 進而 引發 了 "六四 事件."

這篇 發表 在 人民日報 第二 版 "要聞 版" 的 文章, 必 是 經過 中共 高層 的 拍 版 定案, 所以 背後 的 政治 訊息 值得 關注. 首先, 胡耀邦 始終 認為 中國 在進行 經濟 改革 的 同時, 必須 進行 政治改革. 這個 想法, 在 鄧小平, 江澤民 時期 並未 獲得 落實, 進而 引發 了 貪污 腐敗 的 種種 民怨. 因此 倘若 在 胡, 溫 時期 能夠 實踐, 不但 達成 了 胡耀邦 的 理想, 更 顯示 第四 代 領導人 的 歷史地位.

其次, 二○○五 年, 在 紀念 胡耀邦 誕辰 九十 周年 大會, 當時 政治局 在 討論 紀念 等級 和 出席 人身 分時, 出現 了 不同 意見. 溫家寶 曾 指出: "如果 紀念 胡耀邦, 那 趙紫陽 怎麼 辦,六四 怎麼 辦 ", 充分 顯示 當時 此 一 議題 的 敏感性. 但 今天 溫家寶 的 文章, 除 代表 中國 已 對 胡耀邦 鬆綁 外, 更 顯示 對於 六四 事件 態度 的 變化.

事實上, 六四 事件 在 鄧, 江 時期 始終 是 禁忌 話題, 就 如同 台灣 的 "二 二八 事件" 一般. 但 不去 面對 就 難以 根本 解決, 而且 能量 會 不斷 蓄積. 當 國民黨 與 馬英九 已經 成功 解決了 此 一 歷史 傷痕 的 同時, 中共 也 必須 正視 六四.

一九 四 五年 的 中共 六屆 七 中 全會, 通過 了 "關於 若干 歷史 問題 的 決議", 一方面 總結 了 一 九二一 年 中共 一 大 以來 的 黨史 外, 也 重新 建構 了 以 毛澤東 為 核心的 歷史觀; 一 九八 一年 的 中共 十一屆 六 中 全會, 通過 了 "關於 建國 以來 黨 的 若干 歷史 問題 決議" 除了 對於 毛澤東 進行 "三七 開" 的 評價 外, 亦 形塑 出 以鄧小平 為主 的 史觀. 因此, 胡溫 是否 可能 在 二 ○ 一 三年 交棒 之前, 提出 "關於 改革 開放 以來 黨 的 若干 歷史 問題 決議" 除 對於 鄧小平 的 歷史 定位 與 六四 事件 進行 檢討 外, 更 可 建立 未來 以 胡溫 為 核心 的 歷史 地位.

不過 值得 玩味 的 是, 當 溫家寶 回憶 一 九八 七年 跟隨 胡耀邦 在 貴州 的 種種 時, 胡錦濤 時 任 貴州 省委 書記, 但 文章 中 卻 隻字未提, 加上 一 九八 九年 時, 胡錦濤 擔任 西藏自治區 黨委 書記 時, 曾 藉由 武力 鎮壓 了 "拉薩 事件", 因而 引發 負面 評價. 所以, 這 若干 矛盾 之 處, 值得 後續 觀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