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鄉下農夫 - 花旗參王許忠政的故事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徐重偉

許氏花旗參集團總裁許忠政

分享

西洋參在美國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十八世紀末,就有美國出口野山參到中國的歷史紀錄。但是一直要到1980年代,美國生產的西洋參才在品質和數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並在國際市場上鞏固它的地位。在美國西洋參的演變史中,來自台灣貧苦農村的許忠政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人尊稱他為花旗參王,他自己則謙虛地說他只是一個鄉下農夫。今天就讓我們去拜訪這位鄉下農夫,看他是如何和西洋參結下不解之緣。

許氏花旗參集團總裁許忠政說:「我是在台灣澎湖的白沙瓦峒村生長的。漁村嘛,一個小漁村,不到一百戶人家的地方。我爸爸是從農,從漁,祖父是釣漁,漁夫。我爸爸媽媽生了十四個孩子,所以非常的貧苦,都沒有穿過鞋子。我差不多十三歲才開始穿鞋子。」

許忠政,一個出生貧苦的農家子弟,考上了台灣當年的最高學府 - 台大。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加入了台灣長老教會。

許忠政說:「台灣長老會的國是聲明講到就是說台灣要成立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這個當時講這種話,1974, 78年的時候,這個簡直就是殺頭罪。」

在紅色恐怖的年代,許忠政的信仰是一種負擔。他決定出國留學開闊眼界。

許忠政說:「我要出國的時候,我媽媽曾經問我說,兒子,你出國以後要多久回來? 我說最快兩年,最慢四年。我曾經這麼講過。但是我在出國以前就決定不回台灣了。」

研究所畢業後,許忠政申請到美國州政府的工作。帶着兒童社會福利工的新頭銜,他來到了寒冷的威斯康星州。

許忠政說:「來interview的時候就是冬天。我開車的時候就覺得,唉呀,這個地方真的不是很好,不是人住的地方。中國話說,就是鳥不生蛋的地方。」

許忠政說:「做公務員非常的穩定是真的。鐵飯碗,有保險,有退休金,什麼東西都有了。你到美國還要什麼東西?」

然而,一場偶然的對話,改變了他未來的人生走向。

許忠政說:「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你管的那七個縣市裏面,隔壁縣就有人在種參。我說什麼參,我以為是高麗參,他說不是,美國有美國人參。我就開車到這邊來看看。」

許忠政說:「最主要我還是想給我母親,因為我母親生了十四個孩子,身體很不好。結果八,九個月以後我爸爸寫信來,說你媽媽用了那兩,三磅的花旗參身體改進了很多。我當時就覺得好像仙丹一樣,很奇妙。」

就這樣,許忠政和西洋參結下了不解之緣。

 許忠政介紹說:「種子有一個到兩個,三個很少,這個是三個的。」

美國之音徐重偉
收采的人參果

十月份的沃沙市已經下了兩次霜,這是收采人參果的緊要時刻。一年僅有兩個星期可以收采人參果。在許忠政的參場內,一群苗族農工正穿梭於紅綠交錯的參田內。

許忠政說:「我們人要懷孕九個月,人參呢,從采完種子到第二個春天長出來,一共要十八個月才長出來。」

看着參田裏的農工,許忠政回想起1975年,當他決定辭去州政府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參業界的那一刻。 「其中一個最大的阻力還是我太太家裏方面。你女兒託付給一個人去搞農夫,怎麼搞的?一個碩士到美國留學還去搞農夫,幹嘛?」

在妻子許聖美女士的鼓勵下,許忠政最終說服雙方家長,一家搬到北緯45度的沃沙市。

許忠政說:「當時種參的人不會超過25個,都是美國人,沒有華人,我是第一個華人定居下來的。」

種植人參是個艱辛漫長的投資,從播種到收成一共要花上近六年的時間。

許忠政說:「當時我只是說,我從小開始,種小一點。我種半畝地,真的我從半畝地開始。當時我真的只有錢種半畝地。技術呢,不懂就去圖書館,去問人家。」

第一年播種,就差點讓許忠政放棄了這條路。 「第一年生長出來不到一半,差一點就失敗。無殼蝸牛它會來吃種子,結果差不多一半以上通通被吃掉。還是我一個朋友告訴我,你要用啤酒用小碟子到處放,它們聞到味道會來喝啤酒就死掉了。自己沒有啤酒喝,結果被無殼蝸牛喝了。」

許忠政說:「前15年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痛苦。我們九年沒有出過家門。」

這塊田就是許忠政發跡的半畝地,田地的對面是洗參房。  「多糖是對免疫系統很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讓它從碳水化合物變成多糖以後,曉得它已經睡眠了,已經在睡覺了我們才洗,洗完以後才去乾燥。」

美國之音徐重偉
參田裏勞作的農工

從當年的半畝地,到今天超過一千英畝的種植地。從年產量18磅到如今的十萬磅。許忠政現在是全美最大的種植參農。許氏花旗參集團更是一個在全球有超過500多名全職員工,年營業總額達1,300萬美元的知名品牌。

沒變的是當年許忠政創業時採用的自產自銷,一條龍經營原則。 從種植,分級到提煉,從零售,批發到外銷,都是自己一手掌控以確保品質。

許氏參業集團總經理林維章說:「我們公司是從地開始選擇,東西到你客人手裏,全部是我們自己掌握的。」

許氏參業集團行銷經理張捷程說:「我們是透過口碑的形態,因為我們的產品非常的特殊。我們的客戶群是慢慢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從八十年代開始,花旗參在威斯康星州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到了1995年已經成為該州第二大的出口項目。在鼎盛期,沃沙市一共有八家華人經營的參場。而隨着許氏花旗參的成功,連續三屆威斯康星州州長聘請許忠政擔任外銷顧問一職,去全球推廣該州的農產品,為他贏得農夫外交官的名稱。

許忠政說:「美國就從二十家,一直增加到一千家左右。產量從幾萬磅變成250多萬磅。」

然而,從1995年開始,由於人參價格下降和市場競爭激烈,美國西洋參業開始走下坡。

許氏參業集團總經理林維章說:「真正威斯康星花旗參在市場上占不到八分之一。」

沃沙市觀光局局長達育仁說:「許多國家開始出現種植西洋參的農夫,尤其是加拿大,當地政府對參農有補貼措施。」

美國之音徐重偉
員工處理採收的人參

許忠政說:「加拿大一直增加到800多萬磅。威斯康星從250萬磅一直減少到50到60萬磅。中國從零一直增加到200多萬磅。三十年裏面,這真是滄海桑田。從產量最多的變成產量最少的。雖然是品質最好也最地道的,但是沒有辦法。你地道,但是價錢競爭不了。」

儘管種參的利潤不如往日,但是許忠政為了品質和環保,他堅持使用昂貴的有機肥料來種植他的人參。「我們這個地球實在是太髒,污染太厲害。尤其我到中國大陸去看到河流,看到泥土,看到田地都變成工廠時我心裏面很痛。」

他說:「有機和無機有很大的差別。無機比較容易做,是化學品,但是它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大。你用化肥的話它就長的比較快,胖,但是很虛,不實。」

許忠政說:「老的方法還是好。你看這個東西要腐爛,要一年以上才能夠腐爛,才能夠用。在冬天的時候它會冒煙,整堆都會冒煙。你把蛋放在裏面差不多半個小時就熟了,140度。」

許忠政的朋友及前同事伊馮娜對他的評價是:「全心投入,認真工作,加上關心別人。我們曾在兒童福利處共事過,他是個非常優秀的社工,他把他的長處用到他的事業上去。」

許忠政說:「我認為很多人作生意就是好像騙錢。作生意不是騙錢,很多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作生意是你要怎麼樣做人才能作生意。」

許忠政向記者介紹展示屋內的收藏品:「野山參像人一樣,到了十五年左右就會長出第二代來。所以有五代,六代就是八十年左右。」

看着眼前這株有八十年歷史的西洋參,這位今年六十七歲,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想到從業三十多年來經歷過的起起落落,為他帶來無限感慨。 「到兩年前最後一個華人就不種了。開始是我第一個,現在還是我一個華人在這裏種。」

許忠政已經在展望退休生活:「退休後我可能就去釣魚啦。我最喜歡釣魚,我今年只有去釣一次。」

但是他的員工懷疑他是否會有退休的一天。

許氏參業集團總經理林維章說:「其實年齡上他應該已經退休了,可是他心理永遠不退休,為什麼,他覺得這個東西一定要掌握的好。到田裏面,到農場裏面,看這東西到底對不對,不對就要馬上修正,為什麼,這個東西不對就對消費者沒有責任感。」

許忠政自己說:「我一上農場我就回不來了。為什麼呢,我看到很多草我就會去拔。」

許忠政向記者介紹自家後院的農場:「很新鮮,這才是食品。還有香瓜,西瓜,還有豆子。」

今年不管是自家後院種的蔬果還是剛收成的人參都是個豐收年。

美國之音徐重偉
許忠政拿着剛剛收成的人參

手裏拿着剛剛收成的人參,許忠政說:「辛苦了四五年,能夠收成這麼好當然就很高興嘛。」

在慶祝今年豐收的員工聚餐會上,當地中餐館特地開了一席人參宴來助興。

許氏花旗參集團行銷及公關經理成亮說:「甜中帶辣,又有花旗參的這種回甘苦味。先用參水把蝦浸過。」

許忠政說:「我喜歡住在這個比較鄉下的地方。你到我們這邊來,哪裏有籬笆嘛。鄰居跟鄰居之間門都不鎖的。我車子,你現在到我車子裏去看,我鑰匙在車子裏面啊!」

笑稱自己是個地道鄉下農夫的許忠政,繞了地球一大圈,結果在他口中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