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獨家秘笈:申請美國留學要了解的50件事

  2008年底,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女兒被全美排名第四的常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提前錄取。我女兒是在高三快結束時(加拿大高中為四年),才決定要報美國大學,距離她最後被美國大學錄取只有不到8個月的時間。而此時,我們全家對於美國大學申請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

  的確,目前有很多關於美國大學申請的指導類的書籍和網站,但總體感覺是這些內容都像是隔靴搔癢,裏面的介紹全面但粗略,對實際的操作其實沒有太大幫助。而通過8個月來對女兒申請的參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申請美國大學的確有秘笈。


  有很多共性的問題,比如:

  美國大學招生過程中最看重申請人哪方面的表現?有哪些具體的錄取標準?

  怎樣才能創造條件讓自己符合這些標準?

  選擇大學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國際留學生與美國本土考生在申請和錄取時有什麼不同?

  怎樣看待大學的總體排名和在某個具體專業上的實力?

  怎樣寫好申請作文?

  怎樣有效地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成就?

  怎樣與大學的招生辦聯繫?與所在的中學溝通?

  選擇什麼樣的人寫推薦信?等等。

  如何很好地應答這些問題就是成功申請美國大學的秘笈。曾有一個美國大學教育諮詢顧問寫過關於成功申請美國大學的書,她在書里提到很久以來大學申請的秘訣在美國是不公開的,有了成功經驗對秘訣有所體會的家長和考生並不願意輕易與別人分享他們的心得。有些家長曾經要求她將出版計劃推遲到自己的孩子進入大學後,以避免太多人了解這些「秘笈」,成為更強的競爭對手。更有甚者是一位家長揚言要不惜代價買斷此書在曼哈頓的銷售,以防止有人和他同時讀到這本書。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女兒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後,有很多人向我了解,為什麼我孩子能在短短八個月就申請成功,除了她日常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外,還有什麼其它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經過8個月的摸索、總結,我們多少了解、掌握並使用了一些申請美國大學的秘笈。

  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送孩子去美國讀大學本科。在這裏,我想把自己點點滴滴的經驗告訴大家,讓你們在幫助自己孩子申請美國大學時不再像我們那樣摸着石頭過河。我不是大學招生人員,也不是什麼教育諮詢專家,我既不需要刻意地為某個大學做宣傳,也不需要以此招攬生意。我要告訴你的都是我第一手的經驗和心得,是我自己在與美國大學招生辦,招生老師,中學畢業班輔導員,身邊熟悉的考生及他們的家長的交流中得來的,是我到大學校園參觀,聽大學介紹會時學到的,是經過我孩子的實際經歷驗證的。

  為了能夠更好的讓大家了解這些內容,我用50個我親身經歷和用心探索而總結出來的故事來向大家講述如何成功申請美國大學。

    一位亞裔母親的尷尬:美國不是「考大學」

  2008年11月的一個晚上,美國的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卡內基梅隆和杜克大學聯合到溫哥華舉辦了一個招生推介會。按照慣例,四所學校的代表分別作了演講後,就讓在座的聽眾提問題。

  一位亞裔模樣的媽媽問:「SAT考多少分才能被芝加哥錄取?」

  芝加哥大學招生辦國際部主任答:「沒有具體分數要求。SAT不是我們選拔學生的唯一標準,我們會看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如學校成績,課外活動,特長等」。

  家長:「學校會不會考慮到溫哥華沒有像美國那么正規的SAT補習學校,而相應地降低對這裏考生SAT的分數的要求?」

  招生主任:「我們會考慮到考生所在環境,不會用一個硬性的標準來評估所有學生。」

  家長(仍不願放棄):「如果有兩個學生,其它情況都一樣,只有SAT成績不同,你是否會錄取分數高的那個呢?」。

  招生主任(禮貌地笑):「您覺得這個世界上能找出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嗎?」。

  此時,我們在這位家長臉上看到了一絲尷尬。

  要點:

  美國大學入學不是「一考定終身」,從應試教育中拼殺出來的中國學生和家長應該避免同樣的誤區。

  說明:

  其實,美國沒有類似中國的高考制度,不是一考定終身。美國大學在招生時看的是學生在高中幾年裏的學習成績、課外活動、個人能力和特長等多方面的一貫表現。

  從學習成績來說,他們會要求學生提供高中每年的成績單,並以學生在高中里各科成績為基礎計算出一個綜合平均分(GPA)作為對該學生高中在校學習成績的評定。他們相信幾年的平時成績加起來更能反映出一個學生在學業上的成就和能力。所以想上好大學的美國中學生會花更多的功夫爭取在學校的各門功課中有出色表現,而不是一味地追求SAT高分。

  在中國我們都說「考大學」,因為高考分數決定考生的命運。在美國,人們說「申請大學」因為學生們經歷的只是一個申請過程。

  說SAT不是中國的高考,還因為它的考試內容和性質都與我們的高考不同。SAT是一項測試學生發展潛能的標準考試,考的是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測試內容與美國高中教程沒有直接的聯繫,需要考生靈活地運用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斷。

  SAT是美國大學招生官員評估申請學生的標準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單純的SAT高分,哪怕滿分,都不能成為被大學錄取的保障。有人 SAT考2150分(滿分2400)進了哈佛,也有人考了2350分而沒有被自己嚮往的大學錄取。所以,千萬不要對SAT有過分崇拜。

  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SAT上是很危險的。這會使我們迷失方向,忙活半天不得要領,關鍵的東西又沒抓住,很可惜!

  雖然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英語是第二語言,可能需要花費比美國學生更多的時間來補習TOEFL和SAT,以證明自己過了語言關,具備了用英語接受高等教育的語言水平。但是,且不可因此忽略了學校的學習,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出奇才能制勝

  有一部荷里活電影《21點》,講的是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如何經過努力得到哈佛醫學院獎學金的故事,是根據九十年代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

   電影從哈佛醫學院羅賓森獎學金負責人菲力浦教授的辦公室開始。屋子裏光線幽暗,隱約看見兩個人:一個顯然是菲力浦教授,手拿一份材料,另一隻手握着一隻圓珠筆,邊看材料邊用拇指機械地玩弄着筆芯的開關。教授對面坐着一個男青年,他就是電影的主角,名字叫本。

  壁爐里的火苗熊熊地燃燒着,教授手上玩弄的圓珠筆發出「叭嗒、吧嗒」的響聲;本緊張地、目不轉睛地看着教授的反應:

  教授: 麻省理工學院醫學預科畢業……獲得過44個獎項……數學學會的會長……被我們學校提前錄取, 有兩個推薦教授,他們都是我的朋友。非常可觀。不過羅賓森獎學金是全額獎學金,非常難得到,今年共有76個人申請,其中只有一人能拿到這筆獎學金。

  本:菲力浦教授,有些孩子從小就想做運動員,有些孩子想做消防員,而我從小的理想就是進入哈佛醫學院。現在我被錄取了,可是沒有這筆錢來付學費……我想我的意思是我真的是需要這個獎學金。

  教授:(詭秘地)這段表白在家演練過吧?

  本:(不好意思地笑笑,誠懇地)對着鏡子練過十四次!

  教授:哈哈!(被他的誠實打動)

  光有願望還不行。你必須要有非凡的業績,超凡脫俗的那種。

  本:噢,我和同學參加了一個科學競賽,我們正在設計一個可以用GPS自我導航的機械人。(謙虛地)程序設計是我做的。

  教授:去年的獎學金得主是一個韓國移民學生,他只有一條腿。

  本:(茫然地)我兩條都有。

  教授:你準備砍掉其中一條嗎?(放鬆地)我是開個玩笑!

  你必須要向我們證明你有多與眾不同,你有什麼生活閱歷能讓我們把你和其他申請者區分開來,展示一些真正能打動我的東西。

  後來,本加入了一個數學天才小組,到拉斯維加斯賭場贏了數目驚人的錢。雖然他最終沒有得到這些錢,不過他有了令人震驚的寶貴經歷:17次出入拉斯維加斯賭場,贏了上百萬的錢,被賭場保安抓獲打得頭破血流,所有贏來的錢又被騙走,最後協助保安把騙人的教授捉拿歸案。

  電影的結束鏡頭還是在哈佛醫學院菲力浦教授的辦公室里,還是面對面坐着兩個人。不過這次,教授舉着圓珠筆的手不動了,他滿臉的驚詫,呆呆地看着對面的本——顯然被他征服了。

  要點:

  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成就是成功申請美國大學的法寶。

  說明:

  雖然說美國大學的招生標準總體說來有幾個方面:高中四年的學校成績、SAT成績(托福成績)、申請作文、推薦信、綜合素質及特長,如:領導力和社會責任心等,但都沒有具體的分數線或硬性的標準。大學招生官員會綜合以上因素,把申請者作為獨立的個體來評估,會考慮到每個申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等,力求對每個申請者的評估都公平。

  然而,隨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申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美國好大學來說,每年需要從成千上萬的申請者中挑選出最優秀的一小部分,而這些成千上萬的申請者都有很好的學校成績和SAT成績。

  以美國的長青藤盟校為例,每年招收的學生只有申請人數的10%左右。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2008年的招生比例分別是9%和10%,申請者中不乏學校成績優秀者,SAT達到滿分的也不罕見。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就要看哪些申請者具有上述條件之外的過人之處。越是競爭激烈的大學,越會這樣做。

  所以,我們在申請美國大學時要注意在申請材料中向招生官員們展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別人沒有的,你所獨有的特點、特長和特殊經歷,以贏得他們的青睞。

    大學包裝:量體裁衣,揚己之長

  湯姆畢業於溫哥華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學。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90年代末移民加拿大。那時湯姆已經7歲多,並在國內上了一年多的小學。雖然有不少生活在溫哥華的中國孩子,特別是來自香港和台灣的第二代移民孩子都不會說普通話,湯姆的普通話卻很流利。

  湯姆的爸爸在移民加拿大之前曾在日本工作過兩年,湯姆在那裏學了一些日語,也能簡單地交流。移民加拿大後,他又掌握了英語,並在學校里選修了法語作為外語。加拿大中小學普遍都有法語、西班牙語的教學,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還增加了漢語課。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種語言作為外語來學習,相當於中國學校里的英語課。

  所以,湯姆會說四種語言,精通英、法兩種。高中畢業時,他立志去美國學習國際關係。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業非常看重學生的外語素質,有的美國大學明確表示希望申請該專業的學生掌握兩門外語,也有的美國大學要求申請該專業的學生必須提供一封外語任課老師的推薦信。

  本來湯姆可以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參加SAT的漢語、日語、法語科目考試,向美國大學展示自己的語言特長;可惜他沒有這麼做,而是隨別的孩子一起報考了美國歷史、世界歷史等SAT的科目考試,結果成績平平,沒能被所報的美國大學錄取,最後進了一所加拿大大學。

  要點:

  申請美國大學的自我包裝切忌盲目拷貝別人,隨大流。

  說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出這些特性。有的家長想幫孩子包裝,但又苦於找不到方向,所以只能盲目地仿效身邊成功申請進入美國大學的學生。今天聽說某同學被耶魯錄取,因為他創建了溫哥華第一個亞裔學生俱樂部,馬上就建議自己的孩子也組織一個俱樂部;明天聽說某同學在中學期間修了 16門大學課程(AP課程)被沃頓商學院錄取,就立即鼓勵孩子拼命選修AP課;後天又聽說某同學從小學習游泳,拿到溫哥華救生員和游泳教練資格,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為自己攢下了一大筆學費。他的獨立精神得到大學面試人員的讚賞,又為孩子報名參加游泳班,完全不顧孩子自己的意願和性格特點。

  孩子不是機器零件,怎麼可以用你設計的模子來塑造?人跟人不同,你不會拿別人的鞋子給自己的孩子穿,因為你知道不一定合腳。那怎麼可以拿別人的個性喜好來簡單的拷貝呢?

    為什麼國際學生喜歡選美國的私立大學

  我女兒有一個同學的哥哥兩年前被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錄取,學建築。萊斯大學是美國南部數一數二的私立學校,規模很小,在校本科生只有3000多人。師生比例為1:5。小班授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學術指導和關照。同學的哥哥所在的建築系更是如此。在他的一門專業設計課上,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與教授一起探討自己對設計的理解,教授們也會通過和學生的交談、測試和作業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做出分析,並為他們將來適合從事的設計方向給予建議。給同學哥哥做指導的不只是一位老師,而是同時有三位。他說教授們對他的性格分析非常準確,有些連他自己以前都沒有意識到。他為當初捨棄了另一所規模較大、名氣也較大的學校而選擇了萊斯而慶幸。

  要點:

  選擇大學不能只看排名,要深入了解它們的特點和優勢,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說明:

  今天我們先來看看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有哪些基本的不同:

  公立大學指的是美國的州立大學、郡級大學或城市中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州立大學本科一般都是四年制,與私立大學一樣。社區學院中有些是兩年制的學校,學完後可以轉入四年制的大學再接着讀兩年才能最後拿到本科畢業文憑。

  從整體數量上看,美國的私立大學沒有公立大學多。但是,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公佈的排行榜中,排在前25名的大學中(通常人們稱為第一梯隊的名校),只有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三所是公立大學。美國著名的長青藤八所盟校全部都是私立大學。

  美國的公立大學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學生人數多。加州系列大學共有10所分校,在校學生超過22萬人。人數最多的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UC Berkeley),在校學生超過35,000人。除了2005年新成立的默塞德分校(Merced)外,所有其它分校的在校學生都在20,000人左右。因為學生多,學生素質也不像私立大學那樣整齊,也免不了要有大課堂授課,這一點與私立大學的情況完全不同;但也正是因為招收學生人數多,公立大學通常錄取比例較高,好的公立大學要比好的私立大學更容易進。

  私立大學剛好相反,招生人數少,學生素質相對整齊,小班授課使學生和教授的交往也更密切。

  公立大學學費也要比私立大學便宜一些,尤其是對本州居民。以密執安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例,當地居民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只有一萬多美元,來自美國其它州學生和國際流學生的費用卻要三萬多美元,是本州學生的3倍。而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中與密執安大學排名先後着的兩所私利大學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和位於波士頓附近的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每年的費用分別是37,740美元和38,840美元。

  美國的頂尖大學都會給本國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學生貸款,個別實力雄厚的大學公開宣揚在選拔學生時不考慮資金因素。只要申請人夠條件,學校會通過獎學金或學生貸款為他們解決學費問題。所以,對於美國的孩子來說,除了成績特別優秀的和家境非常富裕的,都會首先考慮自己本州的大學,享受給本周納稅人最優惠的學費。然後再看本州外的公立大學,最後才是私立大學。對於外國學生來說,他們也有可能得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和學生貸款,但機會比美國學生要小的多。若上公立大學,他們支付的學費要比美國當地學生高得多。而私立大學對所有學生的收費都是一致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反正每年都要付幾萬美金,不如選私立大學。

    一個新生的煩惱:大學生活不只是課堂和宿舍

  約翰五歲時隨父母一起從大陸移民到溫哥華。約翰從小聰明機靈,非常受寵愛;加上家裏條件好,所以從小學一年級起,父母花重金把他送入了溫哥華最好的私立學校學習,每年學費大約一萬五千加幣。(加拿大的公立小學和中學是免費的,只要是加拿大居民都可以享受到這裏的義務教育)。十二年後約翰高中畢業,學校成績不錯,SAT也考了2270分,還參加了不少校內校外的俱樂部和社區服務活動。但是由於他所在的學校是溫哥華公認的最棒的學校,他的綜合表現在整個畢業班裏並不能稱得上是出類拔萃,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約翰想上美國的大學,父母也非常鼓勵他。選擇大學時他避開了哈佛、耶魯、斯坦福這些競爭最激烈的學校,而選擇了賓州大學、紐約大學的斯頓商學院、康奈爾大學、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最後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學商科。雖然該校的歐林商學院(Olin)全美有名,但是約翰並不快樂,原因是這所大學所在地—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市是通往美國西部的入口,不是很繁華。約翰覺得生活過於單調,校園以外的當地居民以非洲裔美國人為主,很少能見到亞裔,更別提中餐了。從溫哥華到那裏讀書,他感到反差太大,很難適應。父母看到約翰不開心,也很遺憾,後悔當初決定選擇這所大學時沒有對它做更多的了解。

  要點:

  選擇大學前,要明確自己究竟想要上什麼樣的學校,除了師資和學術實力外,自己對將來四年的大學生活有什麼樣的期待和要求,這樣才能避失落和後悔。

  說明:

  對於大學教育和大學生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國的大學校園應該是一派優美的田園風光。康奈爾大學是這類學校的一個絕好的代表,常被人們譽為擁有最美麗校園的大學。佔地745英畝,有着一望無際的花園和綠地,其間還能見到奔瀉的瀑布和潺潺的小溪。站在校園的最高處,眺望周圍的 卡里加湖(Cayuga Lake),您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美麗。但是,康奈爾位於紐約州的小鎮依薩卡(Ithaca),離最近的大城市費城和紐約開車也要四個小時。

  而那些大城市中的學校,校園往往比較小,也沒有這麼好的自然風景,但是生活方便、接近社會,課餘時間打工、實習都很方便。喬治敦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的東邊,校園不大,樓與樓之間距離較小,給人的整體印象比較擁擠,也是美國為數不多的有圍牆的大學之一。我曾經在那裏遇見過一個讀國際政治學的學生,(該大學的國際政治、外交、國際關係專業特別有名)他告訴我說如果他想在聯合國、國會、有名的基金會、甚至白宮找一個見習機會都很容易,因為這些機構每年都會主動去他們學校招收實習生。

  與它擁有同樣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也是這樣,學生在那裏可以享受到豐富的課外生活、頂級的客座嘉賓的講座、實習和就業機會,但是校園內的活動相對貧乏,學生之間缺少凝聚力。所有人都是來去匆匆,很少有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

  所以,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關鍵是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選擇大學——綜合排名與專業實力並重

    賽琳娜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女孩兒,1996年她作為國際留學生進入康奈爾大學飯店管理學院學習室內裝潢。康奈爾飯店管理學院是全球公認最好的飯店管理學院,是全世界同類學院的先驅,也是最早開設有室內裝潢專業的飯店管理學院。四年後賽琳娜面臨畢業,她想在畢業前夕為自己找一份實習的工作,於是就準備了一份個人簡歷,其中詳細介紹了自己在大學四年中所學的課程以及從中得到的收穫和成績。教授室內設計課程的彭納先生是一位即嚴厲又在業內享有盛名的教授。賽琳娜把精心準備好的簡歷發給了美國最大的兩家專門做飯店室內設計的公司之一,不久就接到了那家公司的電話。電話是一位女士打來的,她首先友好地告訴賽琳娜自己也是康奈爾飯店管理學院的畢業生,然後充滿熱情地說:「既然你能得到彭納教授的認可,來我們這兒當然沒問題!」

  要點:

  選擇在自己所學專業領域裏實力強的大學可以為今後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這也是大家在參考大學綜合排名外還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說明:

  康奈爾大學的飯店管理學院是第一個把飯店管理提升到高等教育領域,成為可以獲得學位的正規學科的學院。該學院從一開始就與全美飯店協會有着密切的聯繫,行業中的成功人士及管理人才直接參與學校的教學和發展。學院的畢業生遍及世界各地,校友之間強有力的紐帶為「飯店人」(飯店管理學院的學生對自己的稱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關係網。

  及早明確自己的專業興趣對將來的發展有幫助。有些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工科學院,具有很強的職業趨向性,適合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而文理學院的教育則比較泛,沒有明顯的專業性,注重培養人的分析能力、思考方式和學術研究能力。再比如商學院,有的注重本科,有的注重MBA。《美國商業周刊》評選出的擁有全美最好的本科商科的大學有:弗吉尼亞大學的Mclntire商學院、聖母大學的Mendoza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密執安大學的羅斯商學院、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商學院等。而這些學院又各有自己的強項,如: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會計專業,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紐約大學的金融專業,南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商科,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以及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市場學等等。

    美國大學的特長生

  我女兒高中時有個同班同學,從小參加游泳訓練,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到社區活動中心的游泳館訓練。隨着她游泳技術的不斷提高,家裏為她報了專業訓練班,找專業教練輔導,並帶着她到處參加比賽。後來,她成為加拿大國家游泳隊的隊員,並多次參加國際比賽。這孩子雖然平時訓練花費不少精力,學期當中有時也因為參加比賽而耽誤功課,但是她人聰明又勤奮,非常注意有效地利用在校的時間,及時補回耽誤的功課,所以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去年畢業時,她同時被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和喬治敦等多所大學錄取。本來康奈爾是她的夢想,又是常青藤盟校之一,她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但是她發現自己被錄取到文理學院,不能讀她最喜歡的商科;而喬治敦大學則答應讓她讀國際商科。經過認真地思考和比較,她決定忍痛捨棄康奈爾去喬治敦大學。在給喬治敦回信確認前,她把這一決定通過電子郵件告訴了一直與她聯繫的康奈爾大學游泳隊的教練,教練請她再考慮一下,同時告訴她會全力為她爭取康奈爾大學的商科專業。沒過幾天她果然被康奈爾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應用經濟和管理專業錄取。最終,她如願進了自己最嚮往的大學,讀上了自己最中意的專業;康奈爾的游泳教練也為爭取到一位有實力的隊員感到高興,皆大歡喜。

  要點:

  特長的力量。

  說明:

  美國大學的特長生多見於體育方面,當然,全國性和高水平的學科競賽獎、作文獎、辯論獎、設計獎或者聲樂獎等,都會受到大學招生人員的偏愛,贏得優先錄取。這和我們國內的高考特長生相似,一般都要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像鋼琴彈到八九級,甚至專業級,游泳拿到救生員執照這樣比較常見的當然也是特長,也會對錄取有幫助,可是在分量上還是有區別的。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特長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得出。如果沒有這種「現成」特長該怎麼做呢?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創造機會,把自己的內秀顯示出來。假如你喜歡軟件設計,可以去接受相關的培訓,幫助某個小型的公司設立網頁和管理軟件,設計自己的電腦遊戲,或者做一個小的動漫;假如你喜歡寫作,可以嘗試着寫一首詩發給某個中學生雜誌,寫一篇微型小說投遞給某個文學刊物;假如你喜歡攝像,可以拍攝一部小的反映中學生的記錄片等等。總之,發揮自己的強項,通過一些獨特的創意,展示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特殊才能。

  在北美,還有不少學生通過組織社區服務,環保等公益事業展示自己的領導力。在溫哥華,經常看到學生為兒童醫院或慈善機構的募捐籌款活動。有人在大商場的停車場設立洗車服務站,有人利用課間和午餐時間在學校賣小吃和飲料,有人挨家挨戶收集可回收的廢品,賣到回收站。溫哥華的一個亞裔學生俱樂部每年還舉辦一次 「心連心」慈善晚宴,請來港台的歌星藝人開演唱會,將籌集的款項支援國內貧困山區和災區建學校。所有這些活動不僅顯示出了參與者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也是組織能力、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的體現,都會增加大學申請的勝算幾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新浪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