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房價高漲 中國大陸中產「被消失」 中產的世界

導讀]如果大城市的房價繼續保持過去幾年的上漲速度,則未來5~8年後,大城市的中產階層將被徹底剝離出主力購房人群

原文標題:「被消失」的中產



仿佛一夜之間,中國大城市的中產們有了深重的危機感。有學者指出,中國的中產階層正在「被」分化中走向消失。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中產階層消失的危機與商機》中闡述的窮者愈窮、富者愈富、80%的中產階層向下流動的社會現象,在中國似乎有克隆的危險。

從物質上,「一座房子消滅一個中產」在2009年高漲的房價中可能成了現實。在北京,有機構統計表明,僅11月份的擬開盤項目均價,環比漲幅就達到了 16.7%。高額的房貸不僅影響了中產們的幸福指數,還進一步抑制了消費。更嚴重的是,由於這種物質上的緊縛,原本屬於中產階層的理性、穩定、閒適和精神上的富足,也變成了緊張、惶恐、惴惴不安。社會的穩壓器,瞬間變成了加壓閥。

「理性」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特徵。在一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諸生活中,中產階層的理性常常通過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表現出來。一個失去中產或者中產正在消亡的社會,無論從何種意義上都潛伏着巨大的理性危機。

也許正是着意於此,中央政府在2009年年末開始調控房價。新「國11條」的推出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調整,也許會緩解中產的壓力。但中國中產階層的「被消失」,並非單一房價造成,而是多年來單一追求經濟增速的增長模式銷蝕了中產階層的生存土壤。要改變這種現狀,除了房價之外,重構中產正常向下向上的流動機制,恐怕才是長遠解決之道。

不再中產

2009年12月初的一天,34歲的林浩傑終於繃不住,在剛拿到鑰匙的新房中放聲大哭。

林浩傑並不是個脆弱的男人。1998年於中國人民大學市場營銷學專業畢業之後,林浩傑已經在北京一家知名外資企業打拼十年。林現在的身份是北京中關村一家科技軟件公司的高級銷售經理,月收入在1.2萬元左右。在買房之前,林浩傑幾乎是北京這個國際化大城市中人人羨慕的典型白領,或曰標準「中產」,他的人生,也可以用「小資」一詞來概括和代表。

但是,一套房子改變了林浩傑的人生。

自從2008年底銀行批准貸款以後,每月近萬元的月供,開始讓林浩傑透不過氣來。同居多年準備結婚的女友雨菲,最近也因為厭煩了與林浩傑的爭吵而搬離。更糟糕的是,為林浩傑買房拿出了20萬積蓄的父親,最近因肝硬化在北京住院。每日往返於醫院與單位之間,林浩傑主管的部門銷售業績開始下降。上司找到林浩傑,要求在年底之前必須完成銷售任務。

「房子不是萬能的,沒有房子是萬萬不能的。」為了在這個擁有15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中買套房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林浩傑已經記不清自己付出了多少艱辛。但當真正擁有自己的房子之後,林浩傑發現,噩夢才剛剛開始。

不能承受的房價之重

林浩傑的生活品質和心理狀況,以2008年12月買房前後為分水嶺。其間差距,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2005 年前後,作為銷售主力的林浩傑業務做得很順利,從2000年的月收入4000多元逐漸漲到了目前月收入1萬2千元左右。不過,因為喜歡旅遊和時尚消費,加上沒有固定的女友,林浩傑當時沒有把買房列入自己的計劃,當時的想法是「等錢攢得再多些吧」。其時,北京在經歷了2000年至2004年房價低速上漲之後,2005年北京房價上漲近20%。

林浩傑對此渾然不覺。他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手中攢了一點小錢,2006年,林浩傑用16.98萬買了一輛萬事得M3。林浩傑租住的房子也離單位不遠,坐公交車到中關村的單位只有幾站地的距離。因為交通擁堵,林浩傑也不經常開車。他買車的主要用途,是周末和朋友們一起到郊區遊玩之時,享受打開天窗在風景宜人的馬路上奔馳的感覺。

林浩傑與女朋友雨菲在2006年底正式確立了婚戀關係。雨菲是中關村一家教育類雜誌的編輯,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從此林浩傑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每周一次的大餐必不可少,購物也開始變得頻繁。每至周末,掃蕩西單和國貿區的商城併購買打折名品,成為二人的歡樂來源之一。旅遊則每年一次,2006年春節去海南三亞,2007年春天去雲南大理,林浩傑與女友過着雜誌上刊載的標準「小資」生活。

2007 年,林浩傑開始與女友談婚論嫁,此時買房已經成為必須。林浩傑對房子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面積不要太小,以供將來老人和孩子共居一室。林浩傑的存款在這時已經有30萬元左右。兩個年輕人開始了買房大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突擊看房,幾乎每個周末的清晨,林浩傑與女友都不知疲倦地加入到看房大軍中。

連看數月的結果,林浩傑發現,在飆升的房價面前,除了郊區的房子,30萬元的存款根本交不起100平米左右房子的首付。

林浩傑很泄氣。大學畢業七八載,手中握有30萬人民幣,居然不夠交房子的首付?此時,朋友同學聚餐和同事聊天,話題已經大部分都在討論房子。當房奴的訴說房奴之苦,沒有買房的則更加焦慮,言語中充滿了害怕被這個城市邊緣化的恐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表明:2007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 2006年上漲7.6%。但每日看房的林浩傑感覺,在北京,這個數字可能有20%之多。北京四環以內的房子每平米已經漲至近2萬,郊區的房子也近乎 7000元/平方米。2007年12月一個月,林浩傑看的北三環附近的一個樓盤,價格從1.5萬/平方米升至1.8萬/平方米。

林浩傑發現,攢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他決定再等一等。但那年年底發生的兩件事,讓林浩傑已經不能停下買房的腳步。

一是為了迎接奧運會的召開,2008年初北京加大了對治安以及出租房屋的治理力度。林浩傑租住在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一個舊小區里。有幾次已經午夜時分,該片區的派出所警察敲門查暫住證和身份證。林浩傑深深體會到,「租房的日子缺乏安全感,在大城市中有二等公民的感覺。」

二是准岳母的壓力。對要不要買房,林浩傑還在猶豫之際,准岳母打來電話頻催。「沒有房子就等於沒有家」的岳母式催促,讓林浩傑的愛情與房子綁在一起,難分彼此。

林浩傑的遭遇並不個別。2009年9月,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雲昌在成都「中國地產金融年會2009區域巡迴峰會」上表示,房價上漲的一部分是因為「丈母娘需求」——小兩口要結婚,丈母娘要求女婿買房,這是「特剛需求」(特別剛性的需求)。

痛定思痛,2008年底,林浩傑咬牙貸款買房。在橫掃了地鐵5號線周邊的樓盤後,他最後在北辰綠色家園選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1.8萬/平方米,總價值近220萬。當時房價正處於2008年的低點,林浩傑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為了交首付和裝修,他不得不向遠在瀋陽的父親求助。退休前承包了當地村醫院的父親,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20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一向獨立自主的林浩傑,一不小心成了「啃老族」。據2009年新浪網一次大型的網絡調查顯示,北京超過50%的購買者用了父母的錢買房,或者支付首付。

隨愧疚一起席捲而來的,是巨大的還款壓力。

175 萬元的貸款,貸款期限25年,每月還貸9392.45元,相當於林浩傑每月收入的80%。這也意味着,如果林浩傑工作一旦出現差錯,就可能面臨「斷供」的危險。林浩傑也終於理解了單位里那些早自己一步成為「房奴」的同事,平時工作中為何謹小慎微。因為買了房子懼怕失業,林浩傑一夜之間改變了自己我行我素的做派。

但怕什麼,來什麼。林浩傑所在公司的幾款產品,在2008年年底之後,遭遇了同行類似產品的價格傾軋,部門銷售業績一路下滑。這直接影響到了林浩傑的收入。不僅如此,年關臨近,林浩傑今年的銷售計劃還有大半沒有完成,林浩傑每天如坐針氈。

雖然2009年8月拿到了新房鑰匙,並在12月初住進了自己心儀的寬敞大房子裏,林浩傑卻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晚上,林浩傑都會夢到銷售數字的變化,而早晨起來,害怕面對的一天又重新來臨。而11月父親的住院,則讓林浩傑輾轉難眠。不能開車的時候,林浩傑在地鐵里因為愣神,經常坐過站。

像林浩傑這樣承受巨大壓力的買房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數量巨大。2009年12月,《中國新聞周刊》邀請專業民意調研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進行了《中產階層生活狀況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武漢、青島、杭州、成都、西安、蘭州十個城市,採用系統抽樣方法,對1658名個人月收入在各地處於中等水平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群中,有61.6%的人,每月房貸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超過了合理值30%。其中,房貸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在五成及以上的人佔了20.5%。其中43.8%的人表示,「壓力較大,有時擔心會『斷供』」。

壓力增大的同時,生活開始捉襟見肘。為了省錢,林浩傑已經很久沒有開過自己的那輛萬事得M3了。新的小區停車費每月需要350元,林浩傑已經決定將「愛車」 賣掉。從2009年6月以來,雨菲也承擔了每月1000元的房款,雨菲已經半年沒有添置新裝。每周的大餐和每年一度的旅遊如今皆已取消。兩個人每月的生活費,則壓縮至1000多元。

生活方式的突然變化令林浩傑和女友措手不及,吵架頻率開始上升。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住進新房才十多天的雨菲正式提出搬到女朋友那裏一段時間「透透氣」。林浩傑奔波在醫院與單位之間,無暇顧及。最近,上司已經分別找今年銷售任務尚未完成的部門主管談話,這其中也包括林浩傑。

雨菲搬走的當天晚上,林浩傑在自己的房中痛哭不已。於他而言,房子不僅剝奪了自由,也成為無法擺脫的巨大壓力。

一般而言,國際通行的居民住房開支,應占家庭收入的20%~30%左右,房價收入比(一套家庭平均居住面積的住房價格與一個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之比)則在 3~6之間。當房價收入比高於10時,居民收入水平不足以負擔高水平的房價。但據2008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平均為15倍,北京為23倍。

2009年11月底,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根據研究得出結論說,未來5~8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將翻一番。不難判斷,屆時大城市的中產階級,其房價收入比將被更加放大。而中產階級,將被徹底剝離出主力購房人群。

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上「房奴」

與林浩傑同樣為房貸苦悶的,還有胡君。從2009年11月初剛買房子開始,胡君就陷入了從未有過的財務危機。

今年30歲的胡君,在一家知名證券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做數據分析工作,月收入在1.7萬元左右。妻子則在某國有銀行營業部上班,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結婚兩年多來,夫婦二人奔波在北京大大小小的樓盤中,甚至連通州的新盤也看過了,但越看房價越漲,遲疑間,時間到了2009年6月。

2009年6月起,北京的房價開始突然上漲。從2009年6月至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累計達到了25.3%。而北京的房屋銷售價格上漲則遠高於此。為了能上班方便專注城市五環內二手房的胡君夫婦,幾次都與購房失之交臂。

在胡君工作的西三環附近的證券公司一樓大堂,胡君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7月份的時候,他在北京西三環的紫竹院附近看中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房主卻要求在原有150萬房款的基礎上再加10萬。正猶豫間,房子被人買走。

「 越看房心裏越慌,希望趕緊買到房結束這種提心弔膽的日子。」胡君面色疲倦。而在11月份市場傳出二手房營業稅等購房優惠政策將陸續取消的消息之後,胡君決定「趕快買房。」11月初,胡君終於買下了位於東城區和平里東街的和平新城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房價共計200萬元。由於是二手房,評估後只能從銀行貸到120萬左右。胡君夫妻積攢的首付加上胡君父母的積蓄,只能湊夠60萬。無奈之下,胡君從4個朋友那裏每人借了5萬,付清了首付80萬。

100 萬元的貸款,按揭年數20年,月均還款7233.71元。再加上胡君向借錢朋友的承諾,20個月陸續還清20萬元。胡君月工資1.7萬元,全部用於還貸還不夠。日常的交通、生活開支等全部靠妻子的5000元工資支撐。為了節省開支,妻子規定每個人每月的零花錢為500元。

「20個月將近兩年的時間,要做到接近『零消費』,不知自己如何能熬過去。」胡君有些恐懼,「原來還自詡自己是『中產』,現在徹底被一套房子消滅了!」

此前,胡君的生活本來與林浩傑一樣瀟灑,每個月的月收入一半以上用於消費。

買房後,2010年元旦和春節即將臨近,胡君夫婦開始為回不回雙方父母的老家哈爾濱過年而爭執。胡君認為,現在手頭拮据,回去需要花一筆錢今年就不回去過年了。但作為家裏獨女的妻子,還想回家跟父母團圓。胡君反對說:「至少要花三四千元,今後好幾個月的生活費沒有了。」

同事看到胡君最近苦悶的樣子,紛紛勸解他。「只要買了房,苦也是樂。不是每個人都有當『房奴』的資格的。如果能買房,我寧願承受你現在的痛苦。」沒有買房的同事正色告誡。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