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10年後大陸有2400萬男光棍 隔代婚姻或將暴增

今天上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召開《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新書發佈會。該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越來越大。

到2020年,我國可婚男性將過剩2400萬。很有可能出現「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錯位性的婚姻。

出生性別比畸高成為當前中國人口結構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現象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活產男嬰數與活產女嬰數的比值,通常用女嬰數量為100時所對應的男嬰數來表示。正常情況下,出生性別比是由生物學規律決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間,就是說每出生100個女嬰,對應的男嬰應該大致是103到107個之間。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指出,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口性別比總體上基本平衡,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出生人口性別比越來越大。2005年全國1%人口抽查顯示,出生性別比在130以上的省份有5個,在120—130之間的省份有7個。

農村出生性別比明顯高於城市。從目前情況可預測,2020年可婚男性將過剩2400萬。

●原因

低生育率、傳統觀念雙重擠壓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博士、安全社會學研究者、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顏燁指出,隨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近20年來人們的生育意願和生育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即使不實行強制性的計劃生育政策,一些年輕夫婦(尤其是在城市中)不願生育或不願生育二胎的現象出現。

以至於西方發達國家曾經流行的「發展就是最好的避孕藥」的口號今天在中國同樣初現了。

在強制性計劃生育政策和低生育率作用下,「重男輕女」、「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傳統生育文化促使人們不惜採取措施如借用B超等高科技進行性別鑑定,導致人工流產女胎現象非常嚴重,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普遍。

●影響

男性將遭受「婚姻貧困」

該書指出,出生性別比攀升主要是影響婚姻家庭結構、就業結構變遷和「人口生態安全」。

貧困地區的男性還會遭受「經濟貧困」與「婚姻貧困」的雙重打擊;「錯位婚姻」如「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有可能大量湧現;10-20年後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可能嚴重,作為「性別弱勢」的女性其生存發展將更加邊緣化。

未來的社會階層結構、消費結構、組織結構等都將更為男性所主導,兩性間不和諧問題會凸顯出來。其中婚配問題影響生育資源和生育機會的合理配置,有可能誘致「人口生態鏈」斷裂,無疑會給社會關係和民族延續造成極大障礙,成為影響大國崛起的另一個不利因素。

●解決

應建立彈性生育政策

該書指出,出生性別比攀高的根本原因在於節育政策下生育率過低,因而解決性別比失調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確保一定水平的生育率,因此建立彈性生育政策很重要。

同時倡導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圍,從物質保障上和觀念上幫助人們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扶助女性發展;在人口流動中,可考慮女性資源豐富的地區實現「倒插門」,也可探討「跨國婚姻」的可行性問題。

專家指出,打擊非法出生性別鑑定可能不是根本措施,但仍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性別比回歸正常,確保「人口生態安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法制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