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原來這麼潮?!中國留學生眼中的韓國農村



  




  姚遠是一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由於以前曾經在韓國的農村打過工,所以這次熱情地帶我參觀了首爾附近的新農村。



  




  現代風格的演播室設計,不拘泥於那種黑乎乎的攝影棚或者繁瑣的開放式,簡約明亮甚至誇張,更具有建築般的質感。同時期投用的號稱全球領先的鳳凰環球新聞中心又有的比了,下面是位於紐約的Fox Business Studio 和Fox News Studio 8H,設計均出自Clickspring Design。



  




  由於已經兩年沒有去鄉下,在公共汽車站不得不向當地人求助。好在車站的電子站牌上也可以實時地查詢所乘汽車的信息,再加上當地人的指點,我們很順利地登上了開往鄉村的公共汽車。



  




  汽車飛快地掠過城市,駛向了距離首爾一個來小時車程的農村地區。



  




  這裏的農田和國內比也沒什麼兩樣,深秋的季節田野里一片金黃。



  




  汽車很快就把我們帶到了要去的地方,只是這裏的景象並不像我想像中的村莊。




  




  見到幾個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我好奇地想看看他們的英語水平,就獨自走上去詢問哪裏有最近的村莊。這幾個中學生想了想之後回答我說:這裏就是我要找的村莊。



  




  
我將信將疑地四處走了走望了望,果然發現了這不太像村莊的村莊裏長着茁壯的莊稼。




  




  然而,出乎意料的卻是村子裏居然發現一個規模不小的超市,這不免讓我懷疑起這裏究竟是否屬於真正的農村來。



  




  尤其是看到超市的自動門和超市裏明亮整潔的店堂以及和城裏一樣的購物車,我開始懷疑這裏並非是村莊,而是農村附近的小鎮來。



  




  超市門口的露天咖啡館剛好坐着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伯,我想他們應該能夠給我滿意的回答。於是,我就讓姚遠上前詢問他們,這裏到底是小鎮還是農村。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伯做手手勢堅定地回答,這裏就是真正的農村。接下來他又補充道:韓國的農村早已經實現了城市化,所以,這村莊才會有小鎮的模樣。



  




  聊着聊着,村子裏另外幾位老伯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我們的談話,從韓國的新農村運動聊到當前農村的現狀。穿格子衫的老伯告訴我韓國的農村過去也相當貧困,在70年代初開始的新農村運動讓韓國的鄉村發生了質的改變。



  




  趁着閒聊的當,我問了他們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現在村裏的人家究竟還有多少人只靠種田養活自己?他們告訴我,只靠種田養活自己的人已經很少,這裏的農民基本上全都有其他的職業,最起碼也要投資做一點生意。



  




  聊着得時候這個騎車的老哥好奇地湊了過來,他插話說韓國的農民基本上和城裏一樣富裕,而且城裏有的各種娛樂設施商業形態農村里也都不缺,但是年輕人還是熱衷於到首爾這樣的大城市打拼,而實際的生活水平還不如家裏。



  




  
村子裏賣蛋撻的老人帶着透明塑料口罩-這樣的口罩既能保持衛生也可以避免帶口罩給人帶來得不適。




  




  說實話,這樣的場景讓我無論如何都無法把它和想像中的農村劃上等號,也許是看出了我的疑問,姚遠就掏出手機給他以前打過工的老闆撥了一個電話,他以前的老闆剛好是這個附近的人。他告訴我們,現如今再要找到六七十年代的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已經非常困難,隨着新農村運動的不斷深入開展以及隨着時代的變遷,韓國的農村基本上已經呈現出日益城市化的特點。



  




  在路過村選舉委員會小樓的時候看到路邊的一個公共廁所,和城市裏的廁所一樣-玻璃門,洗手池乃至英文標記。



  




  剛才的幾個老伯告訴我傳統意義上的茅坑在韓國鄉村幾乎已經絕跡,當我走進這間提供免費手紙且豪無異味的廁所里,我這才理解新農村運動其實也應該包括這些東西。



  




  距離廁所不遠有一排水龍頭,旁邊由村政府設立的牌子上用韓文寫着:可以直接飲用。



  




  在一片房屋的包圍中,我終於又看到了久違了的農田-這下終於打消了我對這裏到底是農村還是小鎮的懷疑。



  




  剛才和老伯們聊天的時候就已經獲悉,這裏的很多農民已經住進了高大的公寓,一套大約110平米的住宅要花七千萬韓幣-這些錢大約合四十萬人民幣。



  




  還有的農民住在更高級的公寓裏,一樓沒有住戶,而是留做了停車的泊位。



  




  找來找去,我還是發現了一兩戶低矮的平房,這大概就是村子裏最貧困的人家了。



  




  村裏的文化中心,距它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較小的樓房是該村的公共圖書館。



  




  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就是村里居然還有一家專門的電器商店,裏面擺着最新型的家用電器。



  




  更讓我吃驚的是,村子的中心竟然是條繁華的商業街,各種似乎只在城裏才有的專賣店連鎖店一家挨一家排在一起。



  




  商業街雖然不如城市裏的那麼有人氣,但是既然敢開在這裏,一定說明了農村人口照樣擁有強大的購買力。



  




  有的店鋪無論在裝修規格上還是在外觀的設計方面,貌似絲毫都不輸給城裏。



  




  不大的村子裏還開了好幾家咖啡館,其中既有個性小店也有這樣的連鎖形式。



  




  咖啡館裏坐着的學生見我在拍照便大方地向我搖了搖手臂。



  




  而這幾個身穿校服的女中學生也都操着熟練的英語。




  




  村裏的購物街猛一看還真有種繁華的商業氣息-姚遠告訴我說,實際上這裏還不是最富裕的農村-在富裕的農村,街道的繁華程度絲毫不亞於大城市。



  




  當我們回到最初的那家露天咖啡館等候公共汽車的時候,又高興地遇到了剛才遇到的一個大叔。他先是邀請我們回家吃飯繼而又告訴我們可以住在家裏。我們雖然很想接受邀請,無奈第二天姚遠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所以就婉言謝絕了大叔的好意。這位會用中文書寫自己名字的大叔告訴我們他叫安孝旭,是村子裏不多的幾戶只做農活的家庭之一,他和妻子靠種莊稼每年都會有四千萬以上韓幣的收入,大約合人民幣24萬元,在村子裏屬於中等偏下的樣子,有的人家只靠種地就能掙到七千萬左右呢。我們忘記了問安孝旭大叔他們夫婦倆有幾個孩子,假設有兩個的話,家庭人均年收入應該在六萬人民幣的樣子;而如果他們的孩子都已經工作了不和他們住在一起的話,那麼他家的人均年收入就應該按照兩口人計算,是12萬人民幣了。。。安大叔說他是村子裏唯一沒買汽車的家庭,不是買不起,而是實在不大需要。每天下地幹活乘坐公共汽車就完全可以了,而其他的農戶或者開車下田或者騎自行車去。安大叔還介紹說,村子裏所有的人都參加醫療保險,所以看病根本不成問題。至於村子裏的殘疾人和五保戶,國家也會按月發給30到40萬的生活費,這筆錢雖然不多但已經足以生活。多次去過中國的安大叔在短暫體驗了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與韓國農村的社會發展狀況相比中國農村還要落後一二十年,安大叔對我們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實際上用不了一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的農村也會達到或接近韓國農村的水準,聽了他的話我們似乎也覺得很有道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成圳鋒

來源:人民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