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人為什麼會嫉妒?

無論男性或女性,嫉妒的誘因是一樣的。當開始擔心會失去有價值的人或物時就會變得嫉妒。

 

人類所能表達的情感當中,嫉妒是最普遍和最令人不安的一種。它會展現我們內心最陰暗的部分,儘管大多數人都非常了解這一點。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最早的記錄可上溯至聖經,當然在那以前嫉妒也毫無疑問的存在着。     

人際關係中的嫉妒心理:性別因素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經歷過某種程度的嫉妒。很多人想知道是否嫉妒會受諸如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雖然很有趣,但同時也很難在受控的、科學的領域進行研究。和Hupka博士一樣,很多心理學家相信女性更容易嫉妒,這僅僅是因為她們相對於男性更願意誠實和表露情感。     

無論男性或女性,嫉妒的誘因是一樣的。當開始擔心會失去有價值的人或物時就會變得嫉妒。然而也有一項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針對情敵採取嫉妒性行為。或許赫拉終究還是太超前於她的時代了。    

刊登在雜誌《進化論和人類行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矮個男人比高個男人更易嫉妒。研究者將此歸結為男性的身高往往被與生殖能力、吸引力和統治力聯繫到一起。相似地,具有平均身高的女性相比身高過高或過低的女性更不易嫉妒,或許這是因為她們被認為更健康,更具有生殖能力。  

目前,還未發現由於種族和年齡而導致的嫉妒程度的差異。基於年齡因素的研究非常困難,因為這需要科學家們與相同年齡的一群人交談,十年以後還要回訪他們。Hupka博士認為即使完成了這樣的工作,其結論也是過時的,因為50年代長大的人與其後幾十年長大的人將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差異。類似地,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也使針對種族的研究變得很困難。     

兒童和青少年的嫉妒心理      

儘管針對整個人類的嫉妒研究十分困難,研究者們還是特別留意了兒童和青少年的嫉妒心理。根據傳奇的兒童表演者Fred Rogers(被稱為Mr.Rogers)所說,競爭對於非常小的孩子而言非常難於處理,當他們發現很明顯要與他人分享父母的愛和關注時,往往會導致嫉妒抬起它邪惡的頭。     

多個子女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嫉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部分。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在多子女家庭中也很常見,在孩子之間形成疑慮,對父母而言,不得不忍受發生在身邊的無休無止的拌嘴。不幸的是,對那些精疲力盡的父母來說,孩子們的這些表現是完全正常的。 

網站Kids health.org建議父母除非有身體傷害的威脅,應儘量別讓自己捲入孩子們的辯論。這將迫使孩子們自己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論,要比依賴父母解決問題好很多。這樣的做法也能降低父母無意識的偏心所帶來的風險-為戰鬥增加彈藥。     

專家們也鼓勵父母們積極地與每一個孩子單獨交談,定期提醒他們父母的愛沒有界限的事實。這將有助於孩子們和平共處。    

好像是青少年帶來的麻煩還不夠多,刊登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雜誌的一個近期的研究發現那些經歷過不自信以及極度孤單的青少年更容易擔憂友誼被他人威脅,由此產生的嫉妒可導致過激行為。研究者發現親昵的行為(本例中是通過朋友關係)能帶來不安,導致嫉妒心理和侵略性。    

500個五年級到9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對這種不安做出評估。舉個例子,問題被設計成要找出什麼程度的嫉妒可以導致假定的情形,比如假設他們最好的朋友與其他人一同購物。研究者還調查了個體所覺察到的他人的嫉妒行為。這項研究得出了越不自信的人越容易變得嫉妒的結論。 

另外,嫉妒中的青少年更傾向於變得具有侵略性,既可能是肢體上的,也可能是被動的-根本無視他們生氣的對象。     

這項研究還強化了有關女性比男性更易嫉妒的看法。這組研究者將此歸結為女性對於忠誠、仁慈、同情以及承諾的標準比男性要高,所以當這些標準未被達成時她們更易嫉妒。這種消極行為的潛在因素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青少年害怕失去友誼,所以他們用嫉妒的行為去「保護」它,即便他們的行為實際上是破壞性的。    

嫉妒的種類      

嫉妒可以被完美的分成兩大類:正常的和異常的。就像之前提到的,不管多像聖徒,我們每個人都在某個時刻經歷過嫉妒。Hupka博士注意到可以為每種引起嫉妒的狀況附加標籤。這其中包括:  

浪漫嫉妒:Hupka博士和其他許多人相信浪漫嫉妒可能是正常嫉妒中最常被碰到的一種。實際上,根據PBS的Nithtly Businees Reporter節目,浪漫的情侶之間所爆發的第一次爭吵往往包含嫉妒,儘管隨後情侶們往往因為經濟問題吵嘴。 

有趣的是,一項2004年發表在《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當被問及肉體背叛與情感背叛的對比時,無論男女都對情感背叛表現出更強的嫉妒心理。     

工作或權利嫉妒:很簡單,當遇到諸如錯過升職,加薪或其它工作相關的問題時,這種類型的嫉妒會打擊人們。      

朋友嫉妒:如同在關於青少年的嫉妒心理一節中所示,人們經常害怕被「闖入者」搶走朋友。      

家庭嫉妒:兄弟姐妹間的競爭是這類嫉妒的主要特徵。    

異常的嫉妒往往可以用幾個形容詞中的一個來描述,包括病態的,精神的,病理的,妄想的或焦慮型的嫉妒。根據Hupka博士所說,異常的嫉妒可以被歸結為一些常見的問題,包括極端的不安全感,不成熟以及變成一個「控制狂」.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如妄想症或者精神分裂症,或者大腦內的化學失衡。   

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可以造成背叛的錯覺,導致嫉妒的反應。極度敏感也可以刺激產生極度,例子是一個人覺察到子虛烏有的針對友誼的威脅。「判斷什麼時候轉變成神經質的嫉妒可並不容易」,Hupka博士說。     

「後者往往伴隨有對夥伴過度的控制欲,對夥伴的忠誠有不切實際的焦慮」。他繼續指出這種類型的異常嫉妒患者經常表現出讓夥伴不停地「簽到」和檢查同伴的電話和通訊錄的行為。   

怎樣克服嫉妒心理      

雖然可能永遠無法完全避免嫉妒的感覺,專家們的確相信控制嫉妒行為是可能的。舉個例子,專家們推薦朋友和情侶之間要真誠相待來避免嫉妒。消極的感覺經過時間發酵會以隱晦的嫉妒的方式表現出來。保持和維護信任也是避免陷入嫉妒的關鍵因素。最後,敏感對於覺察對他人失望和擔憂的暗示也很重要。    

嫉妒的消極的方面很明顯,但是它能產生積極的結果嗎?Thomas jefferson,舉例來說,就相信真正自由的政府必須建立在嫉妒的基礎上以保護自己並讓自己茁壯成長。Hupka博士提醒說正常的嫉妒是一個人關心他人,珍重關係的標誌。 

簡而言之,如果嫉妒能被控制在正常行為的範圍內,那它就是有益的。當某人的寵物兔子被威脅時,把它當作綠眼怪已經走遠了的信號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互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