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5000年前象牙梳或暗藏八卦玄機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1959年出土於山東泰安大汶口(國家博物館供圖)

  梳子可能是現在人們最常使用的個人生活用品了。不管男女老幼,早晨起來,都會用梳子梳理頭髮、整好造型、衣冠楚楚的才可出門。愛美的女士會隨身帶個小梳子,若是微風吹亂了頭髮,可以隨時整理。更有珍惜健康者,每日都要定時定量梳頭,按摩頭部穴位,以達到明目清神的功效。

  中國人使用梳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在《事林廣記》中就有「赫胥氏造梳,以木為之,二十四齒,取疏通之意」的記載。傳說梳子由炎帝的下屬赫廉發明。赫廉看到當時人們頭髮亂作一團,不好看,還礙事,於是找來獸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一把五指梳,獻給炎帝。炎帝拿五指梳在頭上一試,頭髮順了,頭皮還很舒服,驚喜不已,於是命赫廉進一步改造,推廣民間。

  考古發現也證明了梳子出現的時代很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梳子的蹤影。1959年在泰安大汶口發現了100多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在出土的大批珍貴文物中,就有兩件象牙梳,其中M26號墓葬出土的象牙梳完好無缺,有繁複鏤空雕刻圖案,異常精美。

  這把象牙梳,背厚齒薄,整體略呈長方形,頂端有四個楔形開口,其下平行鏤刻三個圓孔,梳身中部是用平行的三行條孔組成類似「8」字形的鏤空裝飾,內填T字形花紋,在「8」字形裝飾的左右兩側刻出對稱的三個條孔,上邊刻出兩個條孔,構成了一個長方形的裝飾畫面,條孔為刻刀一次刻成,刻痕明顯,拙樸可愛,圖案裝飾性極強。象牙梳的下端有十六個細密的梳齒,可用於梳理頭髮,或別在髮髻上作為裝飾用品。與此同時,還發現了象牙筒,可能是裝梳子的用具。在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骨簪、玉簪、玉發箍等固定髮式或美發的用品,可見當時的人們十分重視梳理頭髮,並流行梳髻。

  這把象牙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迄今為止原始社會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件象牙雕刻製品。尤其梳身雕刻的「8」字形圖案頗像後世的八卦太極圖,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幅完整的古代太極陰陽八卦圖原型,內涵十分豐富,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深奧、神秘的太極八卦、河圖洛書及遠古天文曆法等,為新石器時代中國古人之傑作。對它的研究,可以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古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人類對材料的把握以及文明文化的產生等一系列課題的研究產生重大意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