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地震兩藏區民居無大礙 中學和小學學校同遭難

——RFA記者採訪災區從成都經丹巴到馬爾康的報道

圖片:城裏街道到處有救災橫幅(RFA記者林迪)

圖片:市中心還張貼公佈救災捐款的名單(記者林迪)

圖片:市內的城關小學告示稱,校舍已成危房 (記者林迪)

圖片:校舍上寫着:拆,應立即拆除(記者林迪)

RFA記者採訪災區從成都經丹巴到馬爾康的報道



(2008-05-30)自 大地震發生到現在近20多天時間內,從震中映秀鎮到汶川縣城的公路因泥石流被嚴重損壞,而且短期內修復無望。於是許多救援物資以及志願者只能從成都繞道而 行,記者也試圖從這條西線進入。車離成都經雅安到丹巴,一路只見大渡河邊的泥石流隨處在侵蝕河床和公路,幸好沒有形成堰塞湖。自由亞洲電台林迪從成都經丹 巴到馬爾康所做的報道

圖片:城裏街道到處有救災橫幅(RFA記者林迪)

視頻:災民遭遇地震的親身感受(記者林迪)

視頻:四川的藏區,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成了西線進入汶川的必經之路,它離震中直線距離不到兩百公里,受影響不算嚴重,而市內標語橫幅掛得不少,來往救災車輛也不少。(記者林迪)
下午到達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重鎮丹巴。雖然它離震中的直線距離200多公里,而且不在地震的斷裂帶上,但是,當地仍有相當的震感,市內的城區小學竟被震成危 房。被校門口的告示所吸引,記者跨入校內,見校舍大樓上赫然有一個大紅字:拆!旁邊一行小字註明,此房已被鑑定為危房,應立即拆除。而市區的街道上則掛有 許多抗震救災的橫幅和標語。

圖片:市中心還張貼公佈救災捐款的名單(記者林迪)

來往的各種車輛上,很多前後都寫着抗震救災的標誌。沿着大渡河繼續北行,終於到達汶川縣所屬的阿垻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馬爾康。這是重災區汶川等地災民向西避難的唯一通道。一位負責接待災民的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

"每天都是上千從汶川過來,敬老院、救護站都用來給受災人員了。這些天差不多快上萬了。我們接收的這些人差不多都急於想走,投親靠友,因為餘震太厲害了。我們這裏是中轉站,從這裏到丹巴,然後到雅安,然後再到成都,一站一站地把他們送走。"

圖片:市內的城關小學告示稱,校舍已成危房 (記者林迪)

這裏離汶川縣直線距離不到200公里,由於也不在地震帶上,因此城區房屋受損的較少。但是,一位羌族的中學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綜合樓被震成了危房,因此從5月12號開始一直不上課。

"學校出現了一些危房,有裂縫,沒有人住了,是宿舍樓、綜合樓,還有教室。當天地震時感覺搖晃得很厲害,所以下午就沒有上課了,因為怕餘震。學生住在帳篷里。第二天學校就關了,一直要到7月16號。這次地震有點厲害 --- 每天看電視、聽報道。"

圖片:校舍上寫着:拆,應立即拆除(記者林迪)

這位16歲的中學生是汶川縣以北的茂縣人,他一人從那裏到馬爾康上學。他也介紹了茂縣當地的受災情況。

"聽我老爸講,茂縣房屋倒塌得很厲害,當天不過解放軍就去了,把我老爸他們帶出來,安置在帳篷里。就是餘震不斷… 聽說有三、四十個人失蹤了。"

記者所經的甘孜和阿垻兩個藏區的城市民居在震後並無大礙,但恰恰是兩所學校,中學和小學同時遭了災。這是發人深思的。

以上自由亞洲電台林迪從成都經丹巴到馬爾康所做的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