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以色列把匕首指向了終極大boss:哈梅內伊!

作者:

1990-1991的波斯灣戰爭,是中東局勢的一次重大改觀,伊拉克又從美國的夥伴變成了敵人。伊朗的態度是樂見雙方消耗,只是站在伊斯蘭信仰的大旗下,偶爾幫伊拉克喊兩嗓子。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小布殊政府以阻止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直接出兵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這件事讓伊朗深受刺激。美軍前鋒抵達兩伊邊界之後,對伊朗就形成左右夾擊之勢:東邊是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西邊是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這時伊朗就有了發展核武器的迫切衝動,薩達姆要真有了核彈就不會被美軍推翻了,看來擁核才是自保的法寶啊,一定要趁還有時間,搞出「兩彈一星」。伊朗當局就下定了決心。

小布殊政府期間,美軍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確實有左右鉗制伊朗的意圖,但是天真地在當地移植民主制度卻不成功。美國並沒有成功地在這兩個地方培植起親美政權,持續的巨大消耗,美國納稅人也不願意買單,這兩個地方都成了後續政府的包袱,最終美國都黯然撤出。此退則彼進,伊朗趁機擴張勢力,扶持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胡武,支持敘利亞政府、扶持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什葉派民兵。組建了一張巨大的反美、和反以的網絡。同時核武器計劃也沒有停下來。

可以說在美國撤出伊拉克後的5-6年裏,是伊朗影響力的高光時刻,既通過代理人擴大影響力。又在與西方的核談判中,得到了有利於自己的條件。直到2018年川普任上,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2020年伊朗自己也正式停止履行,之後就是伊朗-以色列正面硬剛的節奏了。2020年以後的中東戰火,基本就是以色列由近及遠地反擊伊朗的過程,先消滅哈馬斯——它是伊朗的代理人,也是距以色列最近的威脅;然後是黎巴嫩真主黨;然後是打擊敘利亞境內的目標,包括去年轟炸了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的一幢附屬建築。把身邊伊朗安置的代理人拔除後,今年終於對伊朗大舉動手。伊朗的國外行動主要由「革命衛隊」的「聖城旅」執行,這個組織就成了重點要被殲滅的對象,最後以色列把匕首指向了終極大boss——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

從美國的立場來講,2020年以前的,擋在它和伊朗之間的物理障礙都不存在了,現在川普心裏的陰影,就是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治上的失敗,如果拔除掉哈梅內伊,由革命衛隊掌權,伊朗由一個教士神權政府,變成一個軍政府,是否就會轉變反美的立場呢?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從當下世界的安全出發,事情辦到了這一步,就不能讓伊朗重建它的軍事體系,劫後餘生只能強化它擁核的決心。這個決心開始於它目睹鄰居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被推翻,當發生到它自己頭上的時候,只能是強化它認為自己判斷是正確的印象。也就只有讓它隨着它的鄰居一起去了。就看川普怎麼判斷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X平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20/223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