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三個沒想到:
~~沒想到中東平頭哥這麼生猛,
~~沒想到什葉大佬這麼不經打,
~~沒想到新戰爭模式如此神速。
再說三方放狠話:
~~伊朗說:今晚將發生一件大事,足以令世界銘記數百年的大事。網傳其媒體還放出摸mini彈的小視頻。
~~以駐美大使說:過兩天有大動作,曾經的「尋呼機爆炸」將顯得不值一提。
~~川普發文說:我們知道內衣躲在哪裏,他很容易被擊中......,我們的耐心正在耗盡。無條件投降!
很明顯,戰爭已到臨界點。
這些話,有的是虛張聲勢,有的是實力碾壓。後面怎麼走?那需要通過梳理歷史脈絡,找到一些頭緒。
如果後人寫這段歷史,現在的以伊大戰,應該算第六次中東戰爭了。起始時間,從2023年10月7日Hamas突襲算起。
回顧這八十年中東戰史,
巴勒斯坦地區在一戰後到1946年,一直在英國治下。
所以從來沒有什麼巴勒斯坦人,只有英國人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猶太人和英國人。
當然,更不存在抽象的巴勒斯坦國。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阿拉伯人、猶太人混居的國家,曾經也是方案之一,但無人響應。
一心想在英屬巴勒斯坦建國的是猶太人。而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想明白這一點,要到1980年代。
最初英國人表態支持猶太人復國,參考1917年《貝爾福宣言》,支持其建國想法。但隨着歐洲風雲突變,英國人開始聯蘇抗德,為拉攏阿拉伯人,英人1939年又發佈扶阿抑猶的《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白皮書》,說還是搞混合國吧。
猶太人不幹了,合着我們白忙這麼多年,你玩我們啊。於是把矛頭對準英國,打得不可開交。
如果用標準近代歷史述事----弱小的猶太民族在巴勒斯坦以游擊戰把英國殖民者打得身心俱疲。哈加納、伊爾貢、萊希等組織是日後以國防軍的前身,而大衛·古里安、梅納赫姆·貝京、伊扎克·沙米爾這些負責人後面成為以國領導人。見對猶太人的強硬打壓無效,英國各界達成共識,乾脆放棄對巴勒斯坦地區委任統治,把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
於是有了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也稱「聯合國巴以分治方案」。當然,這個名詞本身有歧義,應當叫「聯合國阿以分治方案」。
回到歷史現場,投票值得回味。當事人英國作為巴勒斯坦地區的托管國以棄權表示中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都表示支持,而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普遍反對。
後面,
五次中東戰爭
面對猶太人的立國,周圍的阿拉伯人可從來沒有成立什麼「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國」的想法。他們的目標一直很簡單,消滅以色列然後瓜分巴勒斯坦地區,爭當阿拉伯世界話事人。
所以,環繞巴地區的埃及、敘利亞、約旦三國最積極,也被打得最慘。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6日,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凌晨,阿拉伯聯盟七國在集結軍隊4萬多人進攻以色列,猶太人當時尚無正規軍但意志頑強,在外部人員和物資疾馳援助下,以色列人挺過難關。這一戰蘇聯支持以色列,聯手美國把英法勢力趕出中東。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10月29日,英法聯合以進攻埃及,原因是埃及在革命成功後對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引發與英法衝突。在美國和蘇聯壓力下,英法以撤軍。埃及軍事失利,政治勝出。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了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進行閃電襲擊,原因是阿聯在推出巴解後,試圖改變約旦河走向並不斷向以炮擊,導致雙方摩擦不斷,待納賽爾在接受蘇聯大量援助後雄心勃勃,派兵驅逐埃以兩國之間的UN部隊並封鎖以方出海口蒂朗海峽,戰爭已不可避免。
以色列的出擊戰果纍纍,蘇聯後期撤回對阿聯支持,阿人失敗已經註定。這次戰爭以色列僅用6天就獲得勝利,又稱六日戰爭。六日戰爭影響深遠,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徹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戰略劣勢。現在經常有人提《UN第242號決議》,這是讓以色列退到1967年6月5日國境線的意思。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日,埃及薩達特和敘利亞老阿薩德聯手對以色列發動進攻,這和50年後HAMAS的進攻日期一樣。當天是猶太人的贖罪日,以色列在這天處於全國放假狀態。
和50年後還有同樣的情節,就是以色列的普通輕敵。在1967大勝後,以軍沉迷巴列夫防線,各級軍官普遍存在的傲慢輕敵,摩薩德連侯賽因國王的當面警告都完全無視。薩達特精心策劃數年的突擊取得了良好效果,以色列傷亡慘重,但埃及和敘利亞金字塔式的軍事指揮系統,使得前線失去了乘勝追擊的機會。
有二個戰例印象深刻,沙龍師在大苦湖附近的穿插讓埃及第三軍團陷入困境,而第7裝甲旅在戈蘭高地的血戰堅持到了最後勝利。值得一提的是,戰爭爆發後,以方梅厄總理向社會呼籲援助,歐洲國家全都拒絕,只有尼克遜答應支援。
前面這四次中東戰爭,主要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衝突,也可以稱為阿以戰爭。巴列維治下的伊朗雖然名義上支持伊斯蘭世界,但實際上和以色列保持了深度合作,提供以色列絕大部分石油。到1979年,伊朗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中東數一數二的經濟和軍事強國。
這四次中東戰爭的後果,就是讓阿拉伯世界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既要又要的後果,就是被平頭哥不斷暴打。和平相處的想法,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接受。作為阿拉伯世界一哥的埃及,薩達特邁出了承認以色列生存權的第一步。至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偉大事業,大家給點巴解經費養着,搞個面子工程就行吧。
前些天發生在埃及邊境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絕大多數阿拉伯人的真實想法。一幫歐洲小可愛模仿瑞典氣候小將格蕾塔·通貝里,試圖從埃及過境去加沙聲援Hamas,結果被埃及軍警和平民暴打。
這真不能怪埃及人,你們過來轉一圈喊喊口號就回去了,但打開邊境倒霉的可是我們埃及人。經過幾十年無數血淚教訓,埃及人知道這幫加沙兄弟們,跑埃及埃及倒霉,跑約旦約旦倒霉,跑黎巴嫩黎巴嫩倒霉,可比以色列人危險太多了。所以埃及人在加沙邊境不止樹起多道隔離牆,更清出五公里隔離區,絕對嚴防死守。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6日,又稱黎巴嫩戰爭。起因是巴解佔領黎巴嫩南部不斷向以色列襲擊,而敘利亞派兵佔領黎巴嫩東部貝卡谷地後形成合圍態勢,在以駐英國大使什洛莫·阿爾戈夫被巴解暗殺後,以軍對黎境內的巴解和敘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本次戰爭中,最著名的戰例是貝卡谷地空戰,以色列打出了0:82的驚人成績,外加19個導彈連。當然,如果看敘利亞的戰報,就和現在伊朗的差不多,擊落了多架F35和B2。
直到1988年,巴解組織宣佈建國。兜兜轉轉回到原點,但歷史已經不給機會了。這樣的故事,正發生在烏克蘭身上。司機先是錯過2023年伊斯坦布爾協議,後面又在今年初故意攪局友好務實的礦產協議,不說克里米亞,後面烏東四州應該也回不來了。
這半年的烏戰調停毫無進展,證明了前文烏戰的調停策略中的判斷,烏方更難協調,因為司機把自己架得太高入戲太深,根本停不下來。而老川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司機就是來砸場子中的判斷,放下執念,讓雙方繼續直到極限壓力,才有合適時機。
回到伊朗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阿拉伯人戰力和意志的頂峰,從第五次中東戰爭開始,連號稱雄獅的老阿薩德也轉向迂迴攻擊,什葉派漸露崢嶸。因為,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勝利了。
隨着敘軍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損失慘重,伊朗人看到了機會,通過整合敘利亞控制的阿邁勒民兵組織,建立起伊斯蘭革命衛隊最強大的海外分舵----黎巴嫩真主黨。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伊朗從敘利亞獲得關鍵通道,通過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通過胡賽控制了也門,通過Hamas控制了加沙,形成對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什葉派新月之弧。最諷刺的是Hamas,作為遜尼派革命武裝接受什葉派指揮,這是創始人亞辛完全無法接受的。為了爭奪伊斯蘭世界話語權,沙特和伊朗關係長期交惡。
隨之而來的,是伊朗國力的快速下降。
伊朗本是坐在金山上的國家,石油儲量全球第三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二,還有豐富的金屬資源。巴列維時期,作為中東最強最富的國家,伊朗人均GDP超過部分歐洲國家。
如果巴列維能像凱末爾一樣鐵腕打壓民粹,確保改開政策一直延續,保持和周圍國家友好相處,伊朗現在絕對成為和以色列並肩的中東一哥。
當霍梅尼喊出「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地表最強口號,和地球一哥二哥三哥四哥全部鬧翻,成為四面楚歌。
十年兩伊戰爭,不僅把巴列維時代積累下的雄厚家底全部打光,更有兩百萬人競相逃離神權統治,包括無數學者、教授、醫生、工程師、藝術家,造成地區最大規模的人才流失。
看現在伊朗女主播的這幅打扮與音調,
她本是伊斯蘭革命的受害者,卻在為戕害女性的神權統治辯護。作為居魯士大帝的子孫墮落至此,可以直觀地感受伊朗這四十多年發生了什麼。
原來波斯女性是這樣的,陽光自信大氣。就算披上頭巾,也要露出一縷秀髮。
現在伊朗女生是這樣的,壓抑麻木恐懼。
教士們崇拜死亡崇拜末日,一門心思搞大蛋蛋,除了壓制欺騙民眾,輸出極端主義和破壞,對世界毫無貢獻。
很多人驚嘆於首次攻擊中,以軍在一分鐘內精準消滅了伊軍關鍵頭目、空天軍整個高層和重要核武專家,為啥摩薩德的情報工作如此精準?
這只能怪教士集團自己了,神棍治國後,形成以革命衛隊為核心的國中之國。革命衛隊不止獲得遠超國防軍的優良裝備,還控制了全國60-70%的經濟活動。隨着教士集團快速腐化,經濟通脹嚴重,民間怨聲載道,社會千瘡百孔。
暴擊之下,原形畢露。
現在最硬的,是嘴炮。
以色列的目標
平頭哥本次出擊,已經準備了二十年。
本世紀初,伊朗就開始大力發展大蛋蛋和大火箭,有了這二把屠龍寶刀,看周圍誰再敢逼逼叨叨。只要智力不低於80就能明白,伊朗那麼豐富的油氣資源,投資搞核電項目純屬忽悠,猜猜他們的油價多少錢一升?上一個搞核項目的又是誰?
項目剛開始啟動,強硬派內賈德就放狠話,要用大蛋蛋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這樣的威脅,教士們說了多次。因為都在什葉大法裏面寫着呢,消滅了撒旦,伊瑪目救世主就降臨人間了。
以色列這麼個彈丸之地,遭一二個大蛋蛋就等於滅國,民眾們自然產生強烈危機感。這是內塔尼亞胡於2009年再次當選總理的主要原因,他承諾要消除伊朗的核威脅。
作為波斯什葉派,本來教士們在中東搞事能力有限,但美國人一連串錯誤政策讓他們獲得了發展機會。
小布殊任上,以總理沙龍和約旦國王侯賽因一直力勸其不要發動伊拉克戰爭,這會導致什葉教士勢力向西的快速膨脹。
奧巴馬上位,更是全面「壓以扶伊」。不僅解凍了對伊朗的千億制裁,更直接送上數億美元現金,以和平名義放縱伊朗濃縮鈾項目公開推進。為防止內塔攻擊伊核項目,奧甚至把當時的以國防部長埃胡德·巴拉克喊到華府,要求巴拉克不要聽內塔命令。
拜登四年,自動筆傀儡除了努力重啟奧巴馬的「和平進程」,為保護Hamas和真主黨,多次實施對以方的軍事制裁,從重型炸彈到輕武器都斷供。如果去年哈哈姐上位,那以色列這個國家大概率在十年中消失。一個地方敗壞很容易,並不需要變成廢墟,而是人去樓空後的樣子。
現在的中東難題,正是美國造成。
而以色列精英層,面對無休止的戰爭,也是和平主義泛濫。退出西奈半島沒有迎來和平,退出加沙沒有迎來和平,各種妥協沒有迎來和平,從軍隊到情報機構到法院和大學,充斥着唱高調、混日子的氛圍。
最有代表性的,是芝大專家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說辭。米老頭說:「如果伊朗人想要獲得核武器,我們根本無法阻止。我最近聽到以色列前總理埃胡德·巴拉克也是這個觀點:『如果他們下定決心去做,你根本無法阻止』。我當然認為以色列的行動根本沒法大幅削弱伊朗的鈾濃縮能力。」
這樣的調調聽起來如此熟悉,比如無數人膜拜的哲學大師羅素,既然戰爭那麼辛苦,那就何不高喊和平呢?作為不可知論者,確實沒啥值得去犧牲。羅素到了晚年,還拉一幫人高喊「反戰」「反核」。但這些話,應該對霍梅尼對革命衛隊去說才有意義。
這正是內塔當總理十多年來的處境,被主媒各種抹黑,被雞毛蒜皮的官司纏身,有點類似45屆的老川,內外交困。但老川的二次上任,給內塔以強有力的支撐。
很多大棋文章喜歡神機妙算的感覺,比如2023年10月7日危機是內塔配合Hamas搞的苦肉計,然後一步步怎麼走,頭頭是道,聽着過癮。
而摩薩德、辛貝特沒能提前預警,國防軍未能及時反應的真正原因,是軍隊和情報管理層普遍的和平主義傾向,他們根本不願意相信Hamas有能力有意願搞大規模襲擊。
不是內塔故意製造了戰爭危機,而是危機爆發證明內塔正確。就像北美,不是老川製造了社會撕裂,而是社會撕裂的現實證明老川正確。老川說出了真相,打碎無數背書家的美夢。
2023年10月7日危機爆發,以色列人在震驚之餘開始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當然,和第四次中東戰爭開始被打慘一樣,後面會有各種調查追責,包括內塔在內。
但內塔的一貫形象和遠見卓識,成為一年半來以色列人面對危機可信任的中堅力量。原來那些短視的軍情高管們,大都已經被更換。
對於以色列來說,伊朗這次大規模遠程導彈攻擊,完全驗證了先發制人消除核能力的必要性。而且,對於極具擴張性的教士集團,全力消弱其遠程打擊能力也是相當必要。
設想一下,如果這次遠程導彈攻擊目標換一下,不是特拉維夫/海法,而是沙特利雅得,或是約旦安曼,或是阿聯酋杜拜,那千百年歷史、數十年繁華將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當教士大彈彈在手,誰敢不從?
所以,明面上阿拉伯人還在表達伊斯蘭政治正確一起譴責以色列,實質上從沙特到約旦到敘利亞,越來越多的國家給以色列打開了空中通道,甚至主動幫助以色列攔截來襲導彈和無人機。
現在有消息傳來,新上任四天的參謀總長沙德馬尼又被清除。甚至還有傳言,喊着要抹平以色列的前總統內賈德,全家在德黑蘭市中心被槍手打死。內賈德這位強硬派教士代表人物,正是在伊朗強化伊斯蘭教法的關鍵推手,很多伊朗女性因此被毆打虐待身陷囹圄乃至失去生命。
雖然在千里之外,但又是重複對黎巴嫩真主黨高管的清除模式啊。很明顯,對以色列來說,包括內衣在內所有人都是透明態。人家沒下手,只是時機不成熟。
現在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很清晰:
一是徹底消除教士的核能力。這任務已經完成80%,至於藏在大山深處的鈾濃縮基地,以空軍沒有能力直接摧毀,也無力派地面部隊作戰。技術貼:什麼樣的地堡能防鑽地彈?
二是盡力消除教士的遠程導彈庫存和製造能力。帕爾欽、科吉爾等地工廠已摧毀,任務已完成70%。從發射數量來看,伊朗現在對以色列的遠程導彈攻擊已近尾聲。
至於其它目標,那只是順勢利導,主要取決於伊朗人自己。
從以軍轟炸伊朗官方電視大樓和監獄來看,上一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小布殊時期的伊拉克。而以方大使用「尋呼機行動」作比方,以色列應該還有後手。
平頭哥做事,從來不誇張。
在去年9月尋呼機行動中,真主黨三千五百名骨幹成員同時被重創,這樣極富創意的「規模化定點清除」震驚了世界。
而本周的襲擊,摩薩德提前在德黑蘭郊區建立無人機基地,在各地軍事設施旁邊佈置車載導彈,還混進防空系統作業系統修改代碼,甚至設計讓革命衛隊空天軍高管開會然後一鍋端。要知道,兩國直線相距一千多公里,不可思議。
後面以色列還會整出啥花活?
猜想一下,在多次警告下德黑蘭已經成為空城,轟炸那些代表神權統治的標誌性建築物成為可能選項。
標誌物的倒塌,將導致人們心理轉向。
川普的選擇
中東問題的結局,關鍵是美麗國的態度。
老頭選擇從楓葉國G7會議提前離場,返回白宮已是凌晨五點多。這個會議確實無聊,但行程不必如此匆忙,應該是去戰情室去討論重要決定了。
現在漂亮國內有幾派意見,
奧巴馬這樣的活躍評論家至今保持沉默,包括拜登哈里斯這些,他們沒法表態。如果說實話支持伊朗,除了獲得Rashida Tlaib, Ilhan Omar支持,肯定會被多數人罵慘。如果說空話支持以色列,又會被桑德斯、AOC罵慘。
驢方大佬普遍沉默。看CNN的數字,83%象和79%驢反對伊朗獲得核武器,但60%不支持出手摧毀教士的核能力。
而在MAGA陣營,觀點差異很大。
媒體人Tucker Carlson和Steve Bannon都認為美國不應該介入,不要管中東的事情,讓以色列自己去搞吧。而福林將軍說要支援。
川普什麼態度?
記得以色列襲擊的日期嗎?6月13日。
記得川普呼籲伊朗談判的日期嗎?4月12日。中間正好隔了二個月,這二個月,恰恰就是川普在呼籲中留給伊朗的時間。所以內塔還是很給川普面子,一過時限就發動攻擊。
老川有自己的直覺,他說卡爾森成天玩的都是嘴炮,沒幹過實事。參見Tucker的標籤,一直覺得這傢伙面相不好。
從理論來說,光榮孤立並非不問世事,而是對秩序敗壞保持敏感。審慎原則並非只說不做,而是預防優先,越紅線則霹靂手段。
如果不能徹底摧毀伊朗核能力,那等於這些年努力都白忙了。假以時日恢復,教士們偷偷搞出來幾個大蛋蛋,那中東就將徹底成為大火藥桶,再無寧日。
再退一步,就算教士沒搞出大蛋蛋,按照他們的教義指引,人家是真敢用一切手段。
沒有熱彈,髒彈可以吧。只要保持一定量的遠程攻擊能力,對周圍任何國家發射一些,社會就會崩潰。
至於美國本土,前幾年放進千萬非移,誰知道有多少激進分子進來?若成建制進來幾千人,搞些無人機集裝箱,整幾起類似911大事件,並非不可能。
從漂亮國航母的動向,大量加油機的集結,依然可以看到極限施壓的策略,這是見招拆招的狀態。現在白宮面臨的難題,並非要不要派大飛機轟炸的問題,而是怎麼處理轟炸後的伊朗亂局?
從教士集團來說,內衣投降不可能,但內衣被拋棄完全有可能。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和伊拉克不同,流亡的巴列維王儲,弱勢的國防軍,熱烈的年輕人,可以是伊朗走向新時代的基本盤。
記得中東前面一次無條件投降的喊話,是在2003年3月20日,小布殊對薩達姆說的。真正的和平,不是暫時停火,而是結束衝突,走向建設之路。
後面這一周,將迎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