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超猛大動作!收回習「帝王禮遇」、 拆掉習「神壇」【阿波羅網報道】

—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 盛大歡迎式背後沒人注意的降格

2025年6月16日,習近平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哈總統托卡耶夫親自到機場迎接,顯示接待規格依然不低。然而,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觀察到沒人注意的一個細節:現場鋪設的卻是藍地毯,而非2022年迎接習近平時使用的紅地毯。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2025年6月16日,習近平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哈總統托卡耶夫親自到機場迎接,顯示接待規格依然不低。然而,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觀察到沒人注意的一個細節:現場鋪設的卻是藍地毯,而非2022年迎接習近平時使用的紅地毯。

王篤然分析,表面上,藍地毯與哈國國旗色彩一致,象徵「和平、天空與穩定」,可用於外交場合的「主賓配色」。但外交禮儀講究細節,2022年習近平訪哈時,哈方用的是紅地毯,並非藍色傳統,這就引發了更深層次的解讀空間。

2022年,習近平結束三年疫情後的首次訪哈,獲得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的高規格接待:紅地毯、禮炮齊鳴,政要並肩迎賓,成為中共政治宣傳的重要畫面。然而,2025年6月16日,習近平再訪哈薩克,卻只鋪上藍地毯——托卡耶夫親自到機場,卻沒再給紅毯,這一幕釋放出強烈信號:哈薩克方面已悄然收回對習近平的「帝王禮遇」,似在拆掉其「神壇」光環

王篤然解讀,從紅到藍:禮儀色彩背後的政治溫度轉變。

2022年紅地毯:象徵最高接待規格,配合紅地毯與托卡耶夫陪行,為習近平塑造成「穩中之王」的形象。

2025年藍地毯:雖符合哈國國旗色調,但儀式色彩驟降。外交禮節的細微變化昭示政治重心的微妙調整——藍毯取代紅毯,意味着哈國不再將習近平包裝為「帝王」。

王篤然解讀,禮儀折射當下:政治、外交、權力共振變化。

習近平光環退潮:曾被包裝為「定於一尊」的儀式,如今轉為「制度性合作」模式,個人神格已顯弱化。

哈薩克態度微妙:托卡耶夫仍接機,但僅鋪藍毯,表明對中共國關係仍重視,但已開展「去風險、去神格」的現實調控。

中共外交受限:紅地毯的撤除正好映射出中共對外影響力的廣度與深度正遭遇結構性收縮。

王篤然認為:習近平邊緣化、神壇崩塌已經顯形

外交層面:藍色禮儀不僅是文化選擇,更是對「紅地毯式個人統治」的禮儀否決。

權力格局張又俠在軍中掌權、習家軍被清洗,習近平的實權核心在制度與軍權層面已被蠶食,其個人神壇正被逐步拆解。

國際意義:哈國率先示範「與中國合作,但不給個人套神」,其他國家或將效仿,拆神潮可能蔓延至中亞、東南亞甚至更廣區域

王篤然指出,「超猛大動作!托卡耶夫藍毯接機」,不僅僅是外交細節,更是一條信號:哈薩克正在收回對習近平的「帝王禮遇」,並揭下中共一把手的神格面紗。這一微妙禮儀,折射出的是外交態度調整,也是國際舞台上對「習近平時代」地位重新評估的實錄。

視頻連結: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17/223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