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有言:「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中醫養生的方法有很多種。搓法,是中醫調治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雖然動作簡單,但應用好它,保健作用堪比滋補良藥。
具體來說,「搓法」能將手腳、額、鼻、耳及腰這六大部位相互結合,來達到調養身體,預防疾病的目的。
這一方法,使身體五臟六腑、氣血經絡充分得到滋養,讓機體得到有效恢復。生活中,不妨搓搓身體這些部位,讓您隨時隨地來養生。
搓額頭:可提神
輕柔地揉搓額頭,能打通任督二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效提升腦部血液供應量,幫助提神醒腦,保持思維敏捷。
中醫理論講:「印堂發黑」之相,常為心肺功能衰退、氣血不濟之兆;經常揉搓額頭還能驅散邪氣的積聚,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具體方法:左右側額頭各搓100次。搓後不要受涼吹冷風,要注意保暖。
搓鼻:可潤肺
「開竅於鼻,藏精於肺」,鼻子與肺臟關係密切,經常揉搓鼻子不僅能有效緩解鼻腔堵塞,還能促進肺氣的宣降,增強呼吸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具體方法:用食指或中指來回搓200次左右,力度適中。如果有酸痛的地方,可適當點按。(可以用潤膚霜擦在鼻子兩側再進行揉搓)
搓耳:可壯腰
《古今醫案》中記載「耳之聰司於腎」。耳朵與腎的關係最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耳之聰慧,實際上是腎氣充沛的體現。
經常揉搓耳朵,有滋陰瀉熱,溫腎助陽的作用,可補腎壯腰、養生延年。
具體方法:沿外耳廓從上至下揉搓,耳蝸和耳後的溝處也要搓到,搓至耳朵微微發熱為宜。
搓手:可護心
手心處有個勞宮穴,是心包經的要穴,與心緊密相連,可以調控心之氣血。經常搓手心,能平息心火亢盛,緩解心痛、心悸以及心絞痛等心臟疾病。
具體方法:雙手合十,十指尖朝上,快速地來回搓動,堅持1分鐘,或搓100次。也可以在早上起床後和晚上入睡前,緩慢搓手,堅持2~3分鐘。
搓腰:可固腎
腎氣不足會早衰折壽,還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對此,可以經常揉搓腰部,幫助補足腎氣。
腰部有個腰眼穴,是腎臟所在的位置。經常揉搓這裏,有溫煦腎陽,暢達氣血之功,能養護腎臟。
具體方法:雙手握拳,拇指按壓腰眼穴進行旋轉揉搓;也可直接用手搓熱腰眼穴。
搓腳:可健腦
經常搓擦腳心,能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液供應充足,末梢神經敏感增強,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有健腦益智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能改善睡眠。
具體方法:雙手搓熱,用左手掌搓右腳心,用右手掌搓左腳心,每隻腳搓100次左右,搓到腳心發紅髮熱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