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多大畢業生在加求職無門 赴美1天就業

眾所周知,現在加拿大的求職市場並不樂觀,每次看到招聘現場排起的百米長隊,讓人都望而卻步。工作崗位好、競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讓很多年輕人躺不平、卷不動。

最近,網友小A發帖講述了自己在加拿大找工作碰壁,轉而在美國找到好工作的經歷。

以下是小A的講述。

我想跟你們分享一段我最近的經歷,這段經歷里有無奈、有掙扎,也有一些感慨。

不久前,這裏有一篇很火的帖子,說離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我特別想為這種感受發聲。先跟大家交代一下我的情況,我是多倫多大學的學生,擁有美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在加拿大長大)。

最近的政治環境下,我拼了命想在加拿大找份工作,卻始終四處碰壁。我在網上投了無數份簡歷,還多次主動跟進,但每次都石沉大海。

到了初夏,眼看在加拿大找工作徹底沒希望了,我滿心不情願地決定去美國試試。加拿大媒體整天報道美國的動盪局勢和政治生態,讓我對去那邊生活顧慮重重。而且,「不能背叛自己國家」這種想法一直折磨着我,讓我心裏特別不是滋味。

可當我開始在美國找工作時,才發現兩邊的情況簡直天差地別。我找工作不到24小時就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一周後又找到了第二份兼職(就在紐約,離邊境很近)。我的同事們大多和我一樣,二十出頭,他們都說身邊大學朋友進入職場幾乎沒遇到什麼阻礙。

現在除非加拿大的情況好轉,否則我暫時沒打算回去。

圖源:reddit

多倫多物價太高了,我以前在那兒勉強才能維持生活。但現在,靠着匯率優勢,我每個月能存下近6000加元(每周工作65到75小時)。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只是想說說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有多糟糕,它正嚴重打擊着加拿大年輕人的自尊和夢想。這麼高的青年失業率(尤其是在安省)簡直讓人無法接受,這完全是政府政策的重大失敗,他們不能再視而不見了(加拿大失業率14.1%,美國失業率9.6%)。再這樣下去,加拿大只會不斷地把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才輸送到其他國家。

另外,我寫這些也是想讓大家知道,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目前在生活質量上的差異確實很大。雖然美加兩國一直存在差異,但我從沒見過兩國差距像現在這麼大。看到加拿大在經濟上陷入如此困境,我心裏很難過,只希望政府能調整移民政策,保護加拿大的年輕人和勞動力市場。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當美國24小時搶人時,我們的年輕人卻在和外國勞工搶咖啡店兼職。

加拿大年輕人正面臨二十年來最嚴峻的暑期就業市場,這一現狀成為加拿大經濟短板正以超比例衝擊年輕人的最新信號。

求職平台Indeed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暑期職位招聘信息同比減少22%。

Indeed經濟學家 Brendan Bernard 的分析指出:"夏令營崗位招聘量下降32%,油漆工、救生員、客服代表等其他崗位招聘量也低於2024年同期水平。"

多年來,加拿大就業數據一直乏善可陳,而公務員隊伍的歷史性擴張往往掩蓋了衰退的真實程度。以今年2月為例,加拿大名義上實現就業淨增長,但完全依賴政府部門招聘——當月私營部門減少1.64萬個崗位,公共部門卻新增1.88萬個崗位。

這一局面還將持續惡化,部分原因來自美加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上周,道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Beata Caranci 預測,加拿大2025年將陷入經濟衰退,私營部門可能再流失10萬個崗位。

至少從疫情以來,30歲以下群體在加拿大經濟中處處碰壁。非營利組織King’s Trust Canada去年11月的報告中勾勒出青年失業"危機":"加拿大每四名失業者中就有一名年齡在25歲以下",報告指出,成年人與青年失業率的差距正創下歷史新高。

去年夏天,在460萬15至24歲的加拿大人中,14.2%處於失業狀態——這意味着他們努力求職卻屢屢受挫,該比例是全國失業率(6.4%)的兩倍多。雪上加霜的是,加拿大年輕人還首當其衝地承受着住房難負擔危機:在求職愈發艱難的同時,他們正被迫直面租金和房價飆升的衝擊。早在2021年,25至29歲的加拿大人中超過80%租房居住,這個群體越來越無力負擔任何形式的住房。去年8月一項極具說服力的民意調查顯示,89%的34歲以下受訪者認同"在加拿大,如今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房"的觀點。

圖源:nationalpost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一個直觀原因,是加拿大引入了創紀錄數量的低技能移民勞工,尤其是通過臨時外國勞工計劃。Indeed對2025年暑期就業市場的分析指出:"過去兩年,青年就業增長遠不及人口快速增長的步伐。" 例如,根據大都會研究所和加拿大研究協會對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數據的分析,2024年聯邦政府批准引入191,630名臨時外國勞工,是2018年(83,995人)的兩倍多。

分析師長期警告,這一增長的規模和速度正在壓低工資水平,並扭曲加拿大的勞動力短缺現象。2023年底,前加拿大央行行長 David Dodge 在一份報告中警告,加拿大"引入了大量且日益增多的低技能勞工"。他在當時的採訪中說:"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一堆低生產率企業因我們提供廉價勞動力而苟延殘喘。" 

去年9月,滑鐵盧大學勞工經濟學家 Mikal Skuterud 對加拿大廣播公司表示,所謂"勞動力短缺需要外國勞工"的說法,"大多是加拿大企業自說自話的敘事"。

King’s Trust Canada也指出了移民勞工與青年失業的關聯,特別提到臨時外國勞工湧入最顯著的行業,正是最可能僱傭加拿大年輕人的領域:2016至2023年間,餐飲業僱傭的臨時外國勞工數量增長634%,零售業增長456%。

去年10月起,聯邦政府開始縮減移民配額,甚至承認已接納了不可持續的新移民數量。時任總理特魯多當時表示:"我們本可以更快行動,更早收緊政策。" 

但大都會研究所的分析顯示,臨時外國勞工計劃仍是未受政策調整顯著影響的移民渠道——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接納44,675名臨時外國勞工,較2024年同期(42,730人)反而略有增加。

加拿大經濟陰霾加劇卻由年輕人超比例承壓的現狀,或許解釋了另一個現象:加拿大年輕人的政治傾向正日益保守。2025年聯邦大選中,保守黨最堅實的支持群體之一正是35歲以下選民,而自由黨的支持主力則是55歲以上群體。4月28日連任的保守黨議員 Jamil Jivani 已發起請願,要求徹底終止臨時外國勞工計劃,並稱其加劇了青年失業。"在安省,Tim Hortons咖啡店2023年僱傭至少714名臨時外國勞工,較2019年的58人激增,"Jivani 寫道,"這種激增加劇了入門級崗位的競爭,讓加拿大年輕人更難找到工作。"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國家郵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30/222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