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4月15日昆明地鐵漲價後,重慶地鐵也要漲一波。但漲價真能解決地方財政入不敷出造成的困局嗎?
上周比亞迪掀再掀價格戰,周一汽車股全線下跌,專家指價格戰是「毀滅性的」。
消費者保護合作網周一警告稱,中國電商SHEIN涉違反消保法。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中國興業銀行明碼標價:存一千萬子女可去谷歌、微軟實習,引發熱議。
中國大陸眾多銀行的存款利率跌破「1」,導致曾經火爆的大額存單搶購潮消失。
又漲價了,老百姓家更沒餘糧
繼4月15日昆明地鐵漲價後,重慶地鐵也要漲一波。地方政府對軌交的補貼分兩種,一種是補貼運營虧損的經營性補貼,另一種是用於投資建設的投資性補貼。
博主「冰川思想庫」日前撰文分析,2023年、2024年,重慶軌交集團獲得的財政補貼分別為85.38億元和43.47億元。差了足足42億,就是2024年只有42.91億的運營補貼,除去其他雜項補貼,投資性的「軌道發展補貼」為0。也就是說,單為了補貼運營虧損,重慶地方財政一年就要拿出40多億。
2023年底,全市政府債務餘額為12258億元。至2024年底,上升至14425億元。地方債是越「化」越多了。重慶市一年的公共預算總收入連湯帶水也就7000多億,未來幾年的償債壓力可想而知。2024年,全市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2463億元。後面幾年的「緊日子」是要未雨綢繆的。
同樣是漲價,昆明軌交的處境遠為嚴峻。不漲不行,漲了也未必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昆明軌交集團票據承兌逾期餘額7.31億元,累計逾期發生額9.62億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昆明不切實際的土地財政追求。2015年昆明市的土地出讓均價為每平米1347元,到2019年達到3972元的歷史最高位。5年漲了近3倍,四大一線都沒這麼誇張上漲的紀錄。
昆明軌交集團的病根是房地產泡沫,以其龐大的債務規模、孱弱的盈利能力,除非昆明房地產「再創輝煌」,是很難翻身的。這個坑只能地方財政慢慢填。客流不足,漲價也無濟於事
近年來,部分二三線城市的「軌交熱」快速退潮。很多軌交項目為了炒地價匆忙上馬,現在不得不狼狽「下馬」。
比如去年11月廣西柳州市軌交投資發展集團拆除桂柳路北側的輕軌墩柱,就引發網友圍觀。那些開工就爛尾的大柱子突兀地矗立在馬路中央,竟有一種工業廢土風的既視感。
比亞迪掀價格戰,汽車股全線下跌,專家揭內幕
比亞迪近日宣佈大幅下調王朝網、海洋網多達22款車型的價格,其中「海豹」雙電機版混動轎車直降5.3萬元,至10.3萬元,降幅高達34%。降價引發港股汽車板塊周一全線下跌。截至收盤,比亞迪股份跌超8%,吉利汽車跌超9%,長城汽車跌超5%。新勢力方面,零跑汽車跌近8%,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等跟跌。
5月21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炮轟低價現象。他說,「主機廠也在偷工減料,甚至在汽車安全,汽車壽命,汽車可靠性上(偷工減料)。這幾年,有些產品從二十二三萬元降到十二三萬,什麼樣的工業產品能降10萬還得到質量保證?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現在汽車產業裏邊的恆大已經存在了,只不過是沒爆而已」,但魏建軍並未點名具體是哪家車企,但將矛頭對準了純電車。
魏建軍還談到,新車當二手賣現象普遍,三四千家在賣0公里二手車,造假粉飾銷量。
「界面新聞」周一(26日)報導,供應商已經在兩年降價壓力下緊繃到極限。儘管汽車公司每年都有年降的要求,但降幅預期從最初的2%到5%一路上漲至10%甚至20%,這已造成小體量供應商逐步退出,產業鏈中斷風險增加。
歐盟警告中國電商SHEIN涉違反消保法
歐洲聯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與27個成員國加上挪威、冰島政府組成的消費者保護合作網5月26日發佈的新聞稿稱,在執委會協調比利時、法國、愛爾蘭和荷蘭四國消保機關聯手調查下,發現SHEIN欺瞞消費者的行為,包括捏造假的舊價格以使消費者誤以為折扣殺很大、用假的銷售截止日製造搶購壓力、誤導性的退貨退費說明。
這些行為違反了歐盟對不公平商業行為、消費者權益、產品價格標示和電商指引(e-Commerce Directive)等的數個法規。
中國銀行明碼標價:存一千萬子女可去谷歌、微軟實習
l
紅星資本局5月26日報導,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興業銀行微信公眾號近日發佈消息,啟動「2025精英實習計劃」,為高淨值客戶子女提供去名企實習的機會。
該銀行的宣傳圖片顯示,新增客戶存入1000萬元以上,老客戶新增資金500萬元以上,子女可以獲得包括摩根大通、中金資本、谷歌、微軟、字節跳動等知名企業的實習機會,但實習期內資金不得轉移。
興業銀行兩名工作人員證實,的確有上述實習計劃,但報名已於上周結束。其中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總行開展的活動,亮點就是助力客戶子女留學求職,該活動只有40個名額。
這則消息引發熱議,有網友批評:「這是明碼標價的銀行存款換實習機會?」
有網友直言:「到處都是資本裹挾,以後的普通人沒啥戲了。」「要努力成為有錢人。要不孩子以後連機會都沒有了。」
紅星資本局26日發現,上述實習計劃的文章在興業銀行公眾號上已經搜索不到了。
從未有過的信號出現了
5月20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招商銀行同步下調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至0.95%,活期利率降至0.05%。
股份行也快速跟進。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已跟進,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降至1.15%,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2%
「第一財經」5月26日報道,這也使不少定存快到期的儲戶焦慮起來。來自福建的儲戶黃元(化名)在6月份有兩筆存款到期,當時的存款利率在3.5%左右。對於她而言,未來這部分的收益將「斷崖式下跌」,100萬元存款,三年利息從10.5萬元縮水至3.9萬元。
在利率普降的背景下,銀行大額存單、通知存款等「高息」產品也黯然失色。掛牌利率調整後,多家大行兩年期以上大額存單已下架、存單利率也同步調低。
中國銀行目前已無兩年期以上存款產品在售。
除大行外,原本的「利率高地」民營銀行大額存單產品也出現調整。5月25日,眾邦銀行僅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在售,最高利率僅為1.65%。去年,該行大額存單利率一度達到3%以上。
在此背景下,此前盛行的大額存單搶購潮也已偃旗息鼓。一名儲戶說,「最近沒有再搶大額存單了,因為利差並不算太大了。」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