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吳洪森:中國歷代王朝末年共同點(圖)

作者: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被總結為是一部治亂交替,周而復始的輪迴史。

因為百代都行秦漢制,輪番上場的新王朝,到末年大廈將傾之際,也都會呈現出某些共同點。

首先是財富和權力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人,貧富嚴重不均。社會階層固化,底層人毫無出頭希望。這就是最近成了網絡熱搜的門閥制度。

其次,中央出現財政危機,無力支持和支撐地方。從而導致中央威權逐漸瓦解,地方各謀出路,形成地方割據。

第三,政權不穩導致統治者越來越不自信,越不自信,越採取簡單粗暴鎮壓手段。反而使得民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除了暴力反抗,沒有其它辦法。

第四,民不聊生。如果又遇上天災人禍頻繁發生,人間慘劇觸目皆是。尤其發生戰亂之後。王朝末年為何天災頻繁發生,如多個王朝末年,旱災洪災乃至瘟疫接踵而至。給人的感覺是天要滅掉此國此人。其實天災頻繁發生的原因,正是之前多年人禍累積而成。如秦始皇大興土木工程,建長城建阿房宮建陵墓,從各地徵調青年服役,結果導致水利失修,連年天災,逼出了陳勝吳廣起義。

第五,制度上失去彈性的同時,文化上也變得僵硬狹窄刻板。遭受經濟壓迫的民間,精神空間也被擠壓,最後變成"道路以目"。在路上遇見熟人都不敢互相招呼說話。

第六,外患加劇。很多王朝的崩潰,都是由於外患這根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漢末、唐末、宋末、明末以致清末,無不如此。

(吳洪森寫於2025年5月27日上海莘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洪森評論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28/222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