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中共政權的信用破產正在通過債券市場的方式被公然檢驗。5月23日,中共財政部發行2025年首批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25超長特別國債03」,招標規模500億元人民幣,得標利率2.1%,明顯高於同類在場交易債券的2.01%。投標倍數僅2.27倍,屬於中共債市的「冰點」水平。
財經評論員小翠分析,這場被習近平親自推動、賦予強烈政治象徵意義的"信心工程",結果遭遇市場冷遇,形成對習近平及中共體制信用的系統性打擊。
此次債券拍賣,並非單純的金融操作,而是一次政治「信任投票」。按照中共體制邏輯,財政部發債,國有銀行必須配合認購。此次卻出現罕見的「金融不聽黨指揮」現象,顯示中共體制內金融系統已出現軟抵抗,連黨的「自家人」也不願再為習近平站台。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指出:「市場看到的不是債券,而是中共財政持續性的崩潰與政權信譽的空洞。」從金融語境來看,50年期債券相當於一次「體制存續50年信心測試」。其冷遇說明連金融市場都不相信中共能撐到2075年。這種情況被稱為「政權信用的金融折現」。
當前,中國國內多個跡象顯示,習近平「強人」形象正在崩塌:軍隊清洗失控、核心親信頻頻落馬、人事佈局反覆被打亂,顯示其掌控力嚴重衰退。如今連財政部都無法順利完成「政治性債券」發行,表明在體制內部,信仰正在崩散。
美國智庫「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何清漣早在2003年在《中國威權統治的現狀及前景》中就預言,中共將在未來20至30年內陷入「潰而不崩」的狀態。換言之,到2033年左右,中共政權將走向終局。曾被認為保守的判斷,如今看似提前兌現。
民間則更悲觀。近年來坊間頻傳「赤馬紅羊劫」,認為2026-2027年即為中共垮台時點。無論持何種預期,一個共識正在形成:中共無法支撐50年的債務承諾,而此次市場冷遇正是這種判斷的體現。
評論員王篤然總結道:「這是一次中共政權的無聲公投。連金融體系內部都在用腳投票。習近平的所謂定海神針地位,已在債市中被全面否定。這不僅是一次財政失敗,更是體制信仰徹底破產的標誌。是一次無聲的政權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