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5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全國祈禱日活動中,簽署「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的行政命令。(Madalina Vasiliu/大紀元駐白宮記者)
周四(5月22日)凌晨三點,距離眾議院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總統的「大又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進行投票還有幾個小時,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匆匆穿過國會大廈大廳,前往祈禱室祈禱,並就他的宗教信仰、政壇動盪紛爭以及他的領導原則回答了美聯社記者的提問。
他表示,自己前往祈禱室「只為祈禱」。
祈禱室於1950年代改建,位於國會大廈中心的眾議院議長二樓辦公室套房旁,西端靠近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
他說,「這裏就像夜晚的大教堂,是國會大廈里最美的地方,這周我來這裏很多次,就跪在那裏,只是祈禱……就像開國元勛們所做過的那樣。」
祈禱室內的小祭壇上方掛着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彩色玻璃畫像,畫像中華盛頓高大的身影單膝跪在雪地里,向上帝祈禱。
約翰遜說道,「在面臨巨大挑戰時,他們會跪下尋求神的指引,我們也這樣做,因為我相信,是上帝給了我們機會,來拯救這個偉大的共和國。」
約翰遜是一位保守派基督徒,也是眾議院歷任議長中宗教信仰較為明顯的一位。他被選為共和黨領袖相當偶然,大約兩年前,他的共和黨同僚罷免了前任議長。在選舉新議長的過程中,共和黨人圍攏在他周圍為他祈禱,他則把自己視為「僕人」(servant)。
約翰遜下定決心要推動川普的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並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截止日期——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儘管提案遭到了民主黨人和共和黨內部懷疑論者的強烈反對,他仍然堅持前進,沒有鬆懈,也從未停止祈禱。
他解釋說,「我們應該去往何方?既然我已經有了一種願景,就只需設定路線,然後耐心地帶領大家向那裏前進。」
當被問及是否曾經害怕時,他說,「真的不害怕,我的意思是,我知道我們必須完成這項使命,這樣才能拯救國家。」
他解釋說,他懂得美國憑什麼會成為「最偉大的國家」,並對美國立國「基本原則」堅信不移。
他說,「我們在這裏努力做的就是恢復這些原則,一點一點地,這就是我們每天在這裏做的事情。」
當被問及很多人將失去醫療補助(Medicaid)和食品券,政府又將如何幫助他們時,他回答說,「我們的資源有限,所以我們努力照顧的是弱勢群體。」
根據新稅法,年齡不到64歲的、沒有受扶養人的健全成年人,需要每月工作或在社區服務80小時才能獲得「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俗稱食品券),但有各種例外。一些照顧7歲以上兒童的父母也需要滿足工作要求才能獲得SNAP。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根據該法案的提議,約有860萬人將不再有資格領取醫療補助,每月有300萬人將不再領取SNAP。
約翰遜表示,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勤奮工作,工作「有利於維護他自身的尊嚴,有利於實現他的人生目標,這將是一個多贏(win-win-win)的局面」。
國會的辯論正值美國乃至世界針對傳統價值進行靈魂拷問之際。
眾議院民主黨人一直在與約翰遜及其政黨鬥爭,譏諷該稅改與支出法案是一個「龐大而醜陋的法案」(big, ugly bill),不會向共和黨或川普做出任何道德讓步。
民主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紐約州聯邦眾議員)在周四的辯論中說道,「這是美利堅合眾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富有的國家,從孩子和普通美國人的嘴裏奪走食物是可恥的!」
他表示,「我相信,在這間議事廳的兩邊都是有信仰的人。」他在引用《馬太福音》25章第35—40節後表示,「耶穌談到了為最弱小者、迷失者、被遺忘者、窮人、病人、受苦者、無家可歸者、被囚禁者,以及在異國他鄉的陌生人挺身而出的重要性。」
他說,「有人去猶太教堂或清真寺,或像我一樣去教堂,在周日去教堂祈禱,然後把在華盛頓特區的其餘時間用來掠奪美國人民……」
美國眾議院於周四凌晨以215票對214票的微弱多數通過「大又美法案」,目前已送交參議院審議。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