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就業率崩的有點兒離譜

前幾天吃午飯的時候,刷視頻看到一位應屆生在找工作面試受挫以後的自述切片。

這個年輕的妹妹在畢業以後,投出了大量簡歷找工作,大部分的簡歷都石沉大海。

好不容易通過努力,爭取到一個三大運營商的無領導面試。

但到了現場,卻因為自己緊張說不出完整的話,最後面試還是沒有通過。

這段找工作的經歷讓她覺得很受挫,覺得自己很沒用,也感到非常的困惑。

看完這個視頻最大的感慨,是前兩年社交媒體上還在刷屏說,未來00後是要整頓職場的。

而這兩年刷屏的熱搜,卻變成了00後進不了職場。雖然有調侃的成分在裏面,但也道出了畢業即失業的辛酸。

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倒也不複雜,就是最簡單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

相比現階段每年畢業的一千多萬應屆大學生,全社會每年的就業崗位增長,其實是沒有那麼多的。

一邊是求職端的供給越來越多,一邊是招聘端的就業崗位數量不變甚至縮減,自然就業的整體難度就變大了。

來來源:@說了段夢話,別罵了

看完這個視頻,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和做教育的老朋友,聊到這兩年就業形勢的變化。

中間也聽他講了講,這兩年他們行業發生的快速變化,真是不得不感嘆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哥們早年是做學科教育的,也就是大家說得教培。後面不是教培不讓幹了嘛,他轉型了研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研學是幹嘛的,簡單說研學就是學生在校外進行學習和研究的一種教育活動。

大白話說就是家長花錢讓孩子出去玩,順帶在中間學點東西,有點像中高端一點的夏令營。

他們研學的內容也比較有趣,比如有給小孩子設計的財商項目,項目初始你要想辦法靠勞動賺第一桶金。

通過勞動賺錢之後可以拿錢去買工具,之後用這些工具搭木屋這類的寓教於樂的項目。

還有像夏令營模式的那種史詩文化之旅,去西安洛陽這種城市感受文化,學習秦腔上台表演,和博物館的老師傅一起學怎麼做兵馬俑。

更高級一點的,還可以去美國nasa看火箭發射,去黃石國家公園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

在我看來這類項目基本就是寓教於樂,在假期給孩子找個方向豐富生活開拓眼界。要說真能學到什麼東西,那也未必。

不過只要你家裏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基本上所有要求都能夠滿足。你想要私人定製特殊項目,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他自己說做這個項目也是虎頭蛇尾,因為開始剛剛一年,就趕上了幾年的疫情。

學生們根本沒辦法出遠門,研學這樣的活動自然也就沒辦法開展,後面收支實在沒辦法平衡,項目也就停下來了。

不過疫情期間,大家在家刷手機的時間不是很多嘛,所以研學不做了他又轉行做了直播。

這個直播還是和他的老本行教育相關,主要是幫助家長們給孩子中高考選擇學校和報志願。

一對一諮詢一兩個小時,差不多六七千塊錢左右。

對很多自己確實不太懂怎麼願意填志願的家長來說,還是願意花這個錢的。

原因是現在的競爭確實是越來越激烈了,誰也不想自家孩子辛苦讀書十幾年,最後志願填不好沒有選到合適的學校。

所以他們的生意也還是比較火爆的,基本在高考前手上不錯的諮詢老師就被預定了個七七八八。

這裏可能有人和我一樣有疑問了,這老師做個諮詢還能被預定滿了?還真是這樣。

一個老師一天的時間就24小時,你算他工作16小時一天吧,也就能諮詢八九個孩子。

一般來說這些孩子做諮詢,都是高考完了之後那段時間,大家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一股腦過來的。

一個老師一天只有十幾個小時可用,大家的諮詢又都集中在高考前後那十來二十天,可不是每個老師能預定的時間有限。

做這個生意的過程中間他有個感慨,說這兩年如果報志願是奔着就業的角度做選擇,那難度真是越來越大了。

我們國家近兩年每年有1100多萬大學生畢業,這是就業市場供給端的情況。

但是從就業市場需求端的情況看,每年全社會能給大學生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卻沒有那麼多。

簡單計算一下也很容易理解,以前有統計數字說1%的GDP增長,可以帶來200萬個就業崗位。

目前接近1200萬的大學畢業生,現在我們的GDP增速大概在5%出頭,大概可以可以提供100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

從供需的角度看,單單看應屆生這塊就存在100多萬的就業缺口,況且職場的就業崗位並不只是單單應屆生。

還有往屆沒有就業的往屆大學生,這些人進入到求職市場之後,會進一步提升大學畢業生供給。

可能本來今年是1200萬大學生畢業的,加上往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就業的,這個數字變成了一千三四百萬。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炒股拌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23/222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