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震驚:哈佛館藏抄本竟是真跡 今身價飆至1.5億

2025年5月,一項震驚學術界的發現讓哈佛大學成為焦點——該校1946年以20英鎊購得的一份《大憲章》「抄本」,經最新研究證實竟是13世紀原始版本,估值高達1600萬英鎊(約合1.5億元人民幣)。這份曾被忽略的文件,如今成為全球僅存的七份真跡之一,改寫了歷史認知。

《大憲章》是1215年英格蘭國王約翰在貴族壓力下簽署的協議,由坎特伯雷大主教起草,旨在限制王權、保障教會與貴族權益。儘管首版很快被廢除,但其核心理念影響了後世憲法。1300年,愛德華一世重新頒佈修訂版,確立稅收限制、司法公正等原則,成為現代法治基石。此前,學界公認僅有六份原始抄本存世,而哈佛這份「複製品」的意外翻身,填補了歷史空白。

這份羊皮紙文獻的傳奇始於1945年。英國一戰空軍中將福斯特·「薩米」·梅納德在拍賣會上出售一批家族檔案,其中包括克拉克森兄弟——18世紀著名廢奴運動家的收藏。哈佛法學院次年以20英鎊拍得該文件,拍賣目錄將其標註為「1327年抄本,略有磨損與潮漬」。近80年間,它始終被視作普通副本收藏於圖書館。

轉機出現在2024年。倫敦國王學院中世紀史教授戴維·卡彭特在研究《大憲章》非官方抄本時,偶然在哈佛數據庫中發現這份文件的數字影像。其獨特的筆跡風格引起他的警覺:首行字母「E」的華麗大寫、特定單詞的拉長筆畫,與已知真跡高度吻合。他隨即聯繫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尼古拉斯·文森特教授展開聯合調查。

兩位專家通過精密比對發現關鍵證據:文件尺寸(48.8厘米×47.2厘米)與現存六份原件完全一致;紫外線光譜成像顯示,文本佈局、墨水痕跡與1300年版本嚴絲合縫。更驚人的是,羊皮紙邊緣殘留的中世紀蠟封印章痕跡,暗示它可能屬於西摩蘭郡蘋果比鎮——該地區曾獲頒《大憲章》,但原件早已失蹤。

「這不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自由抗爭的象徵。」卡彭特教授評價道。儘管歷經七百年歲月侵蝕,這份真跡仍保留着四條沿用至今的條款,包括「未經審判不得剝奪自由」的法治原則。2007年,另一份《大憲章》真跡曾以2130萬美元天價成交,而哈佛此番發現的學術價值更難以金錢衡量。

從廢奴運動者的私藏到戰時軍官的拍品,這份文件穿越八個世紀,最終在科技手段下重獲身份認證。它的重生不僅印證了《大憲章》跨越時代的生命力,也為中世紀文獻研究提供了新的範本。正如文森特教授所言:「當人們追問何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時,《大憲章》永遠位居答案之列。」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譯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16/22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