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兩場大選,頗受人關注。
4月28日,加拿大大選,自由黨勝。
5月3日,澳洲大選,工黨勝。
這兩個左翼政黨的逆勢翻盤,來自主流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讓很多激進主義者高呼世界右轉的勢頭被遏制,川普的保守主義政策失靈了。
然而,在同一時期落幕的英國地方選舉,卻被主流媒體選擇性無視。
英國工黨在這次選舉中遭遇史詩級慘敗,而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取得歷史性的勝利。
這場勝利,足以改變英國延續100年的兩黨制,未來英國將會進入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英國優先」將成為英國年輕人對未來的期待。
在2025年5月2日結束的英國地方選舉中,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打破了工黨和保守黨長期主導的英國兩黨政治格局。
此次選舉涉及英國約1600多個地方議會議席、6個市長職位以及一個國會議員補選,被視為2024年斯塔默工黨上台後的一次重要民意考驗。
在選舉中,改革黨表現突出,贏得最多的677個地方議會席位,並首次贏得兩個市長職位以及一個國會議員補選席位,創造歷史。
遠超保守黨316席和工黨99席的總和,這場選舉不僅讓執政黨工黨跌至第四名,更宣告英國兩黨制時代的終結。
工黨為何潰敗?
在本次選舉中,工黨僅獲99個議席,丟失180多席,排名第四。
選民對斯塔默政府的不滿直接反映在選票上,尤其在傳統「紅牆」選區(如北英格蘭),選票流向改革黨。
自去年7月上台伊始,斯塔默工黨政府就推出400億英鎊的增稅計劃,大規模上調稅收,該計劃被英國人稱為填補財政窟窿的「劫貧濟富」。
那邊增稅,這邊就成立國家財富基金,投入75億英鎊支持清潔能源和低碳產業,目標到2030年實現能源脫碳。
由此可見,歐美左翼黨派對「零排放」的追求幾乎到了變態的境地,甚至不惜自廢武功。
最讓人詬病的是工黨推出的農業財產減免改革,根據該計劃,從2026年4月起,價值超過100萬英鎊的農業財產(包括農田、農舍和農業建築)將不再完全免除遺產稅,超出部分需繳納20%的遺產稅。
此前,英國農業財產可完全免稅,允許農場主將資產無稅傳給下一代。
這項改革,將涉及7萬個50公頃以上的農場,佔英國農場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現實是,許多農場主「資產富、現金窮」,農場估值高但收入低,難以支付遺產稅,可能被迫出售土地或牲畜。
如果改革推行,不僅可能「迫使家庭農場破產,威脅英國食品生產」。更關鍵的是,這已經觸及英國原住民最後的自留地,以往寧靜的,與世無爭的、依然還保留英國傳統文化的農村,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工黨這是要將英國連根拔起,毀掉英國的根基。
與此同時,工黨政府上台後放任非法移民進入,目前每天通過英吉利海峽偷渡登岸英國的非法移民數量屢創新高,讓本已經飽受摧殘的英國人憤怒不已。
去年7月,英國南港發生了一起舉國震驚的持刀襲擊事件。一名17歲移民男子闖入兒童舞蹈班,致使3名兒童不幸遇難,10多人受傷。
事件在英國全境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矛頭直指非法移民、穆斯林群體和清真寺。
壓抑已久的英國人已經無法忍受非法移民帶來的社會問題,而工黨政府卻對此視而不見,甚至採取司法手段強力壓制。
斯塔默政府不僅有意掩蓋行兇者的個人信息,甚至把在社交平台發文批評政府和非法移民的網民逮捕下獄,罪名是「煽動暴力」。
工黨政府的一連串行為,讓美國政府都坐不住了,指責斯塔默壓制言論自由。
萬斯甚至毫不客氣地說:「英國將是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國家」,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稅收增長、經濟乏力、能源上漲、移民失控、打壓言論,早已透支選民信任。根據4月11日至14日進行的民調,斯塔默的淨支持率為-29%,其中23%受訪者對其持正面看法,52%持負面看法。
工黨的潰敗,這是必然。
改革黨的勝利?
「右一:法拉奇」
奈傑爾·法拉奇領導的英國改革黨,繼承了脫歐黨(Brexit Party)的政治遺產,成功從單一議題(脫歐)轉型為全面的右翼保守主義政黨。
法拉奇還是川普和馬斯克的好友,他們的政治議題幾乎一致,他是「英國優先」的倡導者。
法拉奇的政策契合了當前選民對非法移民、經濟困境和傳統價值觀流失的不滿。
改革黨主張關閉邊境,大幅減少非法移民,提出「零容忍」政策,將難民安置在帳篷而非酒店,其強硬立場在農村和後工業地區尤其受歡迎。
在經濟政策方面,改革黨承諾減稅,如廢除農業遺產稅、降低企業稅等,削減「過度支出」,停止政府的多樣性項目和氣候政策項目,減少政府開支。
改革黨將自己定位為「反建制」力量,承諾「重塑英國輝煌過去」,反對「軟弱的全球化政策」。
同時,改革黨要求取消DEI項目、禁止地方政府強制接納難民等反常識的政策。
還要建立英國版「馬斯克政府效率部」審查財政浪費,這種「電鋸式」的改革姿態,吸引了大批對現狀絕望的英國選民,尤其是年輕人。
可以說,改革黨的綱領代表了「對建制派的憤怒」,其「英國優先」口號與英國原住選民對國家認同的渴望契合。
改革黨的這種敘事,吸引了大量厭倦「政治正確」和「倫敦精英」的選民,尤其是在被極度摧殘的工黨選區和已經淪為「建制派」的保守黨選區。
奈傑爾·法拉奇在勝利後宣稱英國「兩黨政治的終結」,並將改革黨的成功比作「川普式的政治地震」。
改革黨的勝利絕非偶然,其背後是英國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是英國人對現實不滿的集中表現,這也是英國人對「政治正確」的一次強有力的反擊。
保守黨的沉淪
英國保守黨成立於1679年,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
保守黨在2024年大選中失去超過半數選票,在剛剛過去的地方選舉中更是進一步被選民拋棄,失去全部15個控制議會和670多議席,選票佔比跌至歷史最低的15%。
保守黨的失敗並不是偶然,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咎由自取。
隨着時間的推移,保守黨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保守派理念,既沒有為英國人堅守傳統的基督教文化,讓伊斯蘭文化長驅直入;也沒有為英國人守住邊境線,放任非法移民湧入。
保守黨已經放棄了純粹的「保守主義」政策,逐步淪為騎牆的「建制派」,甚至在某些議題上投機取巧附和工黨。
「凱米·巴德諾赫」
在2024年大選失敗後,保守黨不進行自我反思,卻在黨魁人選上下功夫。剛送走了一位印度裔的黨首,又迎來一位黑人。
為了扭轉局勢,保守黨選擇了歷史上首位黑人女性做黨魁,那就是80後的非洲裔凱米·巴德諾赫。
黑皮膚、女性,保守黨政治果然很「正確」。
更致命的是,80多名保守黨成員忍受不了如今的軟弱,改換門庭跳槽到保守立場堅定的改革黨,加速其內部崩盤。
長久以來,英國政壇都是由保守黨與工黨輪流執政,其政治默契被英國人視為「二人轉」,換湯不換藥。
失去了自己立場和靈魂的保守黨,走向沉淪是必然的結果。
結語
然而,英國改革黨的崛起並非偶然事件,而是歐洲右翼民粹浪潮的縮影,歐洲民眾已經徹底厭倦了歇斯底里的「政治正確」和覺醒運動。
近年來,德國選擇黨、法國國民陣線聯盟等保守力量強勢崛起,他們共同特點是反非法移民、反極端氣候主義、反覺醒運動、反歐盟。
但這股右翼的崛起力量,卻遭到歐洲主流政黨的極力遏制:法國禁止勒龐參選、德國選擇黨被黨禁。
未來,全球主義和保守主義的較量,將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政治行為。
改革黨的勝利,反映了歐洲精英與平民脫節的深層危機,傳統的政黨在長期的執政過程中已經跟普通民眾越走越遠,已經聽不見人民的聲音和訴求。
他們已經在全球化和「政治正確」的輿論下迷失自我,淪為覺醒運動的幫凶。
這場選舉的真正啟示在於:如果政黨繼續漠視人民的聲音,任何「政治正確」的遮羞布都會被憤怒的選民撕得粉碎。
正因如此,才會有人說:「這不是選舉,而是英國人的集體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