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南京一家農產品市場上的豬肉攤位。(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農業部4月24日公佈數據顯示,北京方面在過去一周里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的訂單。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以來的最大單次訂單取消。
整體而言,美國豬肉出口銷售總額本周降至自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是中國的主要豬肉進口國之一。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了40.8萬噸豬肉,佔全年總進口量的17.9%。
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表示,中共實施的報復性關稅,已經導致美國豬肉在出口中國時,面臨高達172%的關稅。其中包括此前於2018年首次貿易戰中增加的關稅。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豬肉進口國,中國已開始從巴西等國進口更多豬肉。
這是北京近期針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以及波音客機等商品實施一系列報復關稅的最新舉措。不過,一些跡象顯示,北京報復性措施的惡果已經在國內顯現。中國普通民眾和諸多行業正悄悄為此買單。
4月23日,大陸微信公眾號「餐企老闆內參」發表了題目為《餐飲業正在悄悄為關稅大戰買單》的文章。其中指出,中美關稅大戰,正通過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逐層傳導到市場終端,並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餐桌。
文章說,具體來看,這種衝擊集中體現在三個關鍵的進口種類上:大豆、牛肉和豬肉。這三類商品不僅關係到中國的食品加工和餐飲供應鏈,更是成本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引用大豆、豆油、豆粕、生豬養殖、牛肉,以及調料、餐飲業等方面的具體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說,無論是否直接用「美國貨」,只要還在這個全球供應鏈的網絡中,就逃不掉傳導而來的波動和成本上升」。
文章說,很多中國商家已經開始陷入「成本飆升、收入持平甚至下滑」的困局,只能靠不斷壓縮利潤甚至貼本經營,直至撐不下去。
此外,在中方宣佈取消波音公司的客機訂單之後,立即有多個此前等候交付的國家表示,希望購買被中方拒絕的波音客機。波音公司也警告說,未來將不會為這些違約的中國公司生產客機。
這也是北京針對川普關稅實施報復,但並未獲得所期望效果的一個具體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