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官媒突然批評李嘉誠,罵他天真糊塗,缺乏國家觀念。這大概是李超人自上次把李嘉欣帶回家過夜以來,第二次如此千夫所指。
也說明問題確實有點嚴重,和記控制的43個港口,一口氣簽給了美國財團貝萊德。其中包括位於巴拿馬的兩個重要港口。一個叫巴爾博亞,在太平洋一端;另一個叫克里斯托瓦爾,位於大西洋一端。
然後這筆交易恰好發生在特朗普表示要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之際,甚至豪言不惜訴諸武力。作為商人,規避政治風險其實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價格也還算公道,總共賣了兩百多億,當年和記獲得巴拿馬港口特許經營權的初始投入,其實大概也就幾千萬美元。
而美國當時是吃了大虧,是無償退出的。然後這個運河又是美國人開發的,花費了十年,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根據1903年的《巴美條約》,規定老美享有對運河的主權,是可以永久擁有的。
都說弱國無外交,結果70年代的時候,巴拿馬權貴找一幫人出來鬧上一鬧,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就心軟了,認為名聲比利益更重要,就無償退出了。但要了個20年的緩衝區,期間與巴拿馬政府聯合運營,直到1999年結束正式退出。
李嘉誠應該是97年開始接觸洽談的,算是撿了個大便宜。然後這條運河幾乎70%都是與美國相關的船隻,每年要交不少過路費。大貨輪一次通航支付個50萬美元都不在話下,一些軍艦甚至過一次就得付100萬刀。
美國人自己開發的運河,變成了收刮美國人的利器,想必美國的政商界早就憋着一股氣了。這不剛好出了個流氓,總算要回來了。
不過特朗普顯然是個有文化的流氓,這事還真有個法律把柄在他手上。當年卡特跟巴拿馬政府簽的協議叫《托里霍斯-卡特條約》,其中有個中立條款。如今港口運營權落中國手裏,便觸發了該條款。所以我個人預測,李嘉誠與貝萊德的這筆交易,可能也有巴拿馬方促成的可能性。當然,主因還是美國出了個流氓。
那麼,按道理來說,李嘉誠其實只需出售這兩個港口即可,為何將持有的位於其它2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港口全部出售呢?
我覺得這是一種商人的敏銳目光,不想捲入地緣政治的博弈。特朗普的胃口顯然不止這一點,奪下巴拿馬運河之後,現在又劍指蘇伊士運河,這兩天已經開始拿也門胡塞武裝開刀了。
哈以衝突期間,胡塞武裝控制了紅海,對着過往船隻突突突。導致歐亞航運線切段,商船不得不繞道好望角,也就是繞了大半個非洲,多開7000公里的海路,物流成本自然是大幅增加。歐洲那邊心裏早就叫苦連天了,結果倒是他們最痛恨的特朗普,出面解決這個問題。一群連老鼠都怕的鴿子,總認為鷹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最終卻發現是來捕捉老鼠的。
眾所周知西方是海洋文明,全球超過80%的商品都是通過海運完成的。過去幾十年因為左派主導的去中心化戰略,導致西方國家不斷失去對航運線的控制權。而特朗普的出現,似乎預示着西方中心主義的再次形成。
而刺激西方再度中心化的,顯然就是中國。特朗普此前就已放話,要針對中國靠岸船隻徵收額外費用,每次最高150萬美元。過去美國船隻被收的錢,看樣子要連本帶利收回去了。他還呼籲盟友一同執行,如果這張牌真被打出來,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無疑是重拳一擊。這顯然也是李嘉誠挨批的原因。
而且流氓也準備好了法律路徑,依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的301條款,在認定存在不公平的外國行為或政策,並對美國造成不利或限制時,可採取報復性措施,如關稅和費用等。而且是行政權,無需通過國會。
另外還有一個國家經濟安全的由頭,中國生產了全球95%的集裝箱,他能以控制全球航運對美國供應鏈安全構成潛在風險為由,徵收費用。
不僅如此,相關行為可能會觸發非歧視性原則,那麼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就順理成章了。不過這個可能要走WTO仲裁程序,為了效率,美國可以直接終止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國地位。據多方消息,這個確實正在推進之中。
各種跡象表明,特朗普都像是在搞事。拜登時期的對華外交政策,大家應該都知道,叫"小院高牆"。這其實是一個防守外交,而且是親中政策的一種掩飾。因為技術是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本就是國際通例。然後對中國來說,美國市場的意義遠超技術。所以拜登對華的遏制戰略完全是虛招。
特朗普則完全不同,他似乎在築建一道"關稅萬里長城"。
比如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大棒,很可能是作為一種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以迫使他們加入對中國製造的圍堵之中。加拿大財長勒布朗就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一道攜手,針對北美地區的中國商品採取進一步措施。
然後2月4號和3月4號特朗普已經就中國商品連續兩次提高10%關稅,目前中國輸美商品平均稅率可能接近40%。按這趨勢,4月4號可能還會再增加10%,直到最終到達他許諾的60%為止。如果中方激烈反制,可能會持續攀升,直到完全脫鈎為止。
當然還有歐盟,即便歐洲賴在舒適區不想動彈,一旦美國關稅下來,在失去對美順差的同時,是無法提供對中逆差的,否則匯率會崩。貿易不單單是經濟問題,更是金融問題。
所以,收購李嘉誠港口,應該只是特朗普"關稅萬里長城"的一環。然後結合美國的關稅大棒,北美與歐洲的合縱連橫,以及全球美資港口的額外費用,合力圍堵中國商品的出口。
可能很多人又會說,特朗普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沒有中國商品美國的物價會上天。這想法顯然很天真,世界上又不止中美兩國,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外加港口靠岸費,東南亞和南美都笑翻了。
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只對中國部分商品征加了25%的關稅,結果墨西哥就躍升為美國第一大進口國,占份額15.9%。中國則從18%跌落至13%。然後印度近五年對美出口增長了80%,越南增長率更是高達130%。
這三個國家中,墨西哥有距離優勢,靠得近;印度有人口優勢,有更龐大更密集更年輕的勞動力;越南同為前蘇聯陣營轉型的國家,則有態度優勢。
特朗普此前也叫囂過對越南徵稅,他們是一句話沒說,就開啟了第二輪改革,要裁剪五分之一的公務部門,廢除縣級警察廳,取締16家國營電視台和數十家官辦媒體,然後推行15年免費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免。等等,一邊消減制度性成本,一邊增加國民福利,奠定了內需消費驅動的發展模式。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有一首詩紅極一時,叫"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意思就是無論對手如何強橫,依然影響不了我分毫,就像明月照大江一樣。
現在想想還真挺耐人尋味的。越南改革犧牲掉的,不恰恰就是原本明月照大江的那一批人嗎!
那麼越南為什麼能有這等魄力?是他們的道德水平比較高嗎?我認為不是,經濟發展自有它的規律,越南只是順勢而為棄車保帥的本能而已。
而中國主要是前期積累了龐大的美元儲備,抗周期能力比較強。特朗普的關稅萬里長城,則是削弱這邊的美元儲備,使中國直面周期壓力。當然,往好的一方面說,中國近兩年確實福利主義開始萌芽,至少大家已經展開討論了。
至於最終誰能明月照大江,那也只能是四年後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