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金秀賢的血色羅曼史,你可以渣,但別惡到要人命

韓國女星金賽綸用自己的死,挖出了韓國頂流金秀賢。原來,有些事真的要拼了命才能讓真相大白,才能讓惡人無所遁形。

可這樣值得嗎?而且,惡人真的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嗎?

回到事件本身,金秀賢的「為我去死」擇偶觀,到未成年少女臨終前「救救我」的絕望吶喊,這場橫跨六年的血色羅曼史,本質是一場被資本、法律和輿論共同默許的慢性謀殺。它用殘酷的現實提醒世人:

人性的深淵裏,惡的毒性往往與施暴者的光鮮程度成正比。

金秀賢與金賽綸的「戀情」,從27歲頂流男星「愛」上15歲未成年少女的那一刻,就已註定是場不對等的權力遊戲。

韓國《青少年保護法》雖然禁止成年人與16歲以下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但法律漏洞讓「戀愛」成為豁免牌。

金秀賢以「培養新人」之名將金賽綸簽入公司,用職業控制強化情感操控——這種披着「伯樂」外衣的掠奪,本質是成年男性對未成年少女的認知剝削。

當金賽綸因酒駕醜聞跌入谷底時,金秀賢先墊付2億韓元賠償金獲取信任,半年後卻突然追討7億債務。這種製造虧欠感再實施經濟壓迫的手段,與PUA(搭訕藝術家)的「情感負債」操控術如出一轍。而正是這種冷血的「討債」,要了這個可憐的女孩一命。

金賽綸的死亡之所以被標為「非正常」,恰因整個社會系統都成了施暴者的幫凶。

韓國司法習慣於對權貴選擇性執法,對成功男性性特權的默許。前面就有李勝利案中VIP聊天室成員的全身而退,權勢者的惡總被自動降級為「道德瑕疵」。

金秀賢的血色羅曼史,你可以渣,但別惡到要人命

圖片來自網絡

當金賽綸生前試圖公開親密合照求救時,反被營銷號打成「炒作慣犯」;而金秀賢經紀公司威脅起訴爆料者時,網民卻齊聲稱讚「哥哥好剛」。這種集體性認知失調,恰是韓國厭女文化的冰山一角——2018年具荷拉遭性暴力反被羞辱時,社交媒體同樣充斥着「她活該」的謾罵。

金秀賢的血色羅曼史,你可以渣,但別惡到要人命

金秀賢事件顛覆了傳統「渣男」的認知框架,展現出高階施暴者的三大特徵:

寄生性光環

通過《來自星星的你》等作品塑造深情人設,將熒幕形象轉化為現實信用資本。這種「角色賦能」讓受害者更難識破偽裝,正如趙主彬N號房事件中,主犯以「模範志願者」身份獲取信任後再實施犯罪。

制度性施暴

利用經紀合約的「收入託管條款」,將金賽綸70%的未成年期收入納入公司賬戶。這種經濟控制,與韓國娛樂圈普遍存在的「練習生奴隸合約」一脈相承——未成年藝人淪為資本工具,連基本人權都被異化為「投資回報率」。

道德真空的狂歡

金秀賢的「擇偶標準」曾被視為浪漫宣言,卻在金賽綸的死亡中顯露出其本質:一種對伴侶生命權的極端佔有欲。這種將「愛」等同於「獻祭」的扭曲邏輯,恰是韓國父權社會對女性價值的物化投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是不知道金賽綸的死,這點微末之火是轉瞬即逝,還是真成燎原之勢。

金秀賢的血色羅曼史,你可以渣,但別惡到要人命

可喜的是。

首爾中央地檢已對金秀賢啟動刑事調查,重點核查其是否涉及未成年性犯罪及經紀公司財務欺詐。這將成為檢驗韓國司法能否打破「頂流豁免權」的試金。

作為粉絲,別無腦追星了。唯有拒絕將明星神化,才能避免成為惡的共謀。那些「來自星星的你」,就讓他呆在別的星球吧,他們不配來地球。現在,金賽綸的求救短訊正在被資本刪除。

從法律到文化,從資本到輿論,每一個環節的鬆動,都可能成為壓垮女性的最後一根稻草。唯有系統性覺醒,才能讓「願意為我去死」的扭曲婚戀觀,徹底成為歷史塵埃。

最後再多說一句,人在做,天在看。多行善事,諸惡不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站着說話不腰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13/21886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