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想擺脫北京控制 中共好夥伴想與美達成礦產協議

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美國成為全球非燃料礦產的生產與加工領導者之際,礦物資源豐富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提出要與美國簽訂類似於美國與烏克蘭礦產協議的交易,以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有關專家認為,美國可以給剛果提供另一個選擇,在遏制中國的影響力的同時確保華盛頓能夠獲得關鍵礦產。但他們告誡說,這樣的礦產協議也充滿了挑戰。

川普總統3月4日在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誓言將採取「歷史性行動」,以在美國「大幅擴大關鍵礦物和稀土的生產」。

在做出這個宣佈之際,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美國進行了接洽,以達成一項類似美國與烏克蘭的礦產交易。

剛果民主共和國提出礦產交易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上個月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提出了與美國簽署以礦產換安全的協議的想法。幾天後,這個非洲國家政府寫信給共和黨參議員、非洲和全球衛生政策小組委員會主席泰德·克魯茲(Ted Cruz),提議與美國建立「持久的夥伴關係」。

這封由非洲-美國商業委員會的美國主席亞倫·波因頓(Aaron Poynton)代表剛果政府撰寫的信強調了這個非洲國家作為最大的鈷供應國和「對美國的工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鋰、銅、鉭和鈾主要生產國的領先地位。

信中提議「正式建立長期的經濟和安全夥伴關係」,並為美國提供戰略礦產、一個深水港開發項目、建立剛果礦產戰略儲備以及允許美國進入軍事基地。

這封信還強調,「中國歷來主導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礦產供應鏈」,但強調「齊塞克迪總統最近的政策轉變」為「美國建立直接和合乎道德的供應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資料照片:2023年5月26日剛果共和國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凱迪(右)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歡迎儀式。

美國務院:對討論持開放態度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發言人在回復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表示,「美國對討論這一的夥伴關係持開放態度。」

這位發言人還證實,他們正在「尋求有關(剛果)總統提議的更多信息」,並「與我們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同行保持定期的聯繫」。

剛果提出這個提議的背後考量

剛果的提議是在政府軍與盧旺達支持的叛軍M23之間展開激烈戰鬥之際提出的。M23在該國東部至少佔領了所有領土的10%。

非營利多媒體組織中國全球南方項目(China Global South Project)研究中非關係的高級分析師以及非洲事務的編輯克里斯蒂安-傑羅·尼瑪·比亞蒙古(Christian-Geraud Neema Byamungu)認為,雖然剛果「多年前」就開始實施從中國轉移的多元化政策,但最新的提議是源於當前衝突的「安全需要」。

他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提議]包括美國政府目前正在尋求的兩個要素——獲得關鍵礦產和遏制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地位。」

這位分析人士說,根據金沙薩正在尋求的類似烏克蘭的協議,剛果民主共和國將會提供礦產,「以換取安全、和平與穩定」。

美國和平研究所非洲中心的傑出研究員湯姆·希伊(Tom Sheehy)也指出,「剛果人希望從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轉向多元化」,因為這為該國提供了「更多選擇,可以在商業上更好地服務於他們」。

在與美國接觸之前,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還力圖爭取沙特阿拉伯、歐洲和印度的投資者,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礦產過度依賴中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供應全球70%的鈷。它是電動汽車、航空航天、國防和其他電子產品等行業所需的鋰離子電池的核心組成部分。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19個鈷礦中,中國實體控制或是持有15個鈷礦的股份。

作為全球鈷供應鏈的主導者,北京在2022年進口了剛果民主共和國100%的鈷出口,進行加工和精煉。

中國在1990年代增加了對剛果民主共和國採礦業的投資。然而,最大的里程碑出現在2008年,當時約瑟夫·卡比拉(Joseph Kabila)領導的政府與中國公司財團華剛礦業簽署了一項價值60億美元的交易。該財團被授予礦產使用權以換取基礎設施開發。根據該協議,這家中國集團承諾提供約30億美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

從那時起,中國實體鞏固了他們在該國的存在。2016年,另一家中國礦業公司洛陽欒川鉬業集團從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國際礦業巨頭—弗里波特-麥克莫蘭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手中收購了銅鈷礦騰克豐古魯姆(Tenke Fungurume)的控股權。這個礦是世界最大、品位最高、最具發展潛力的鈷礦。

然而,中國礦業公司面臨違反協議條款、參與非法採礦和縱容侵犯人權等多方面的指控。

2024年1月,在指稱華剛礦業在承諾的30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中連10億美元都沒有兌現後,剛果民主共和國重新談判了2008年的協議。現在,華剛礦業同意在基礎設施上投資高達70億美元。

美國弗吉尼亞州威廉瑪麗大學的「援助數據」(AidData)研究實驗室中國發展融資項目副項目經理傑奎琳·齊默爾曼(Jacqueline Zimmerman)認為,華剛礦業的重新談判代表着「一個資源豐富國家的政府的權利在一段時間內獲得的邊際勝利」。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希伊也強調,「中國通常不尊重各種協議的條款。」

「中國仍然非常依賴中國的勞動力,以犧牲剛果(金)的勞工利益為代價,並且存在環境和腐敗問題,」他補充說。

不過,中國全球南方項目的比亞蒙古指出,在所有中國礦業投資中,只有兩份與華剛礦業相關的合同被重新談判,只有一份合同承諾建設基礎設施。

「除了這兩份合同之外,你至少還有15或16家其他中國礦業公司在實地運營,」他補充道。

儘管達成了數十億美元的協議,但剛果民主共和國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被歸咎於治理結構薄弱、腐敗和政治不穩定。

美國會介入嗎?

在第二個任期的第一天,川普總統簽署了《釋放美國能源》的行政命令,詳細說明了新政府在關鍵礦物上的戰略。

該命令承諾「評估國家對礦產的依賴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並確立美國作為「非燃料礦產的主要生產國和加工國」的地位。

很快,烏克蘭的礦產交易就擺上了桌面。

川普總統、副總統萬斯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月28日在白宮公開攤牌後,該協議的簽署被推遲。

根據這份協議的條款,兩國將設立一個投資基金並共同管理,目的是將這些資金用於烏克蘭的重建。儘管該協議不包括(美國對烏克蘭的)任何安全保障,但確保了美國(在烏克蘭)的經濟參與。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希伊認為,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簽署類似的協議可能行不通,因為剛果與盧旺達之間的衝突是一場「根本性的政治衝突」。

他補充說:「要使剛果自然資源的開發正規化、正常化和合法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他還認為,剛果政府有責任確保良好的投資環境。

「剛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使他們的投資機會對西方投資者有吸引力。希望這個過程正在開始,「他說。

美國在非洲競爭礦產資源面臨的挑戰

在將美國的礦產戰略與中國的礦產戰略進行比較時,希伊表示,「美國不會進入(某個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並採用國家支持的模式。」

他說:「美國能做的是提供其外交支持,與剛果政府合作,與鄰國政府合作,就像它對洛比托走廊所做的那樣,並努力創造一個對美國投資有吸引力的環境。」

洛比托走廊是美國主導的在非洲最大的對抗中國影響力的努力。這個在拜登政府時期獲得批准的美歐聯合項目將連接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部地區、贊比亞西北部和安哥拉,使得美國和其他夥伴國家獲得該地區的關鍵礦產。

然而,中國全球南方項目的比亞蒙古說,洛比托走廊模式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藍圖」。

「我非常懷疑這是否能成為在這種背景下可能發生的任何形式的合作的模式,」他補充說。

在川普政府考慮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提議之際,「援助數據」的中國發展金融項目臨時主任布魯克·埃斯科瓦爾(Brooke Escobar)強調了中國在礦產供應鏈中的戰略佈局如何使西方公司難以在該地區進行有效的運營。

她說:「中國利用其'一帶一路'融資為其企業提供補貼信貸,降低了中國公司進入該行業的門檻,並使該行業的持續經營成本低於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企業」。

「在美國慌忙做出反應時,中國花了十多年時間有條不紊地建立和擴大其在轉型礦產供應鏈領域的主導地位,」她補充道。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布魯金斯客座研究員孫韻也認為,美國要想同中國在非洲就關鍵礦產資源進行競爭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中國在非洲花費了美國或無法企及的外交資源——在中國外長新年固定訪非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卻很少訪問非洲。中國企業在非洲關鍵礦產領域的佈局也領先美國多時,」她今年1月在給美國之音撰寫的文章中說。

她說,考慮到美國外交政策重點長期關注危機性議題——例如俄烏戰爭和中東,非洲很難成為美國對外戰略的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政府將如何同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競爭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9/218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