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里程碑式粗鄙!澤連斯基精心策劃 要成世界唯一贏家?

—碼頭青年:歷史性時刻:孤立主義撞上孤注一擲

1

川普和澤連斯基在白宮大吵,我看完全程45分鐘視頻之後做的分析。

周末本來不想再發文,也不再想寫美國,但是圍繞着川普真是太多戲了。看完川普和澤連斯基在白宮吵架的一幕,心裏萬馬奔騰,實在忍不住想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和大家分享。

2月最後一天,澤連斯基走進白宮。外界都以為美國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簽訂了。但是誰沒想到,接下來呈現在全世界面前的居然是外交史上非常罕見的公開爭吵。

在見澤連斯基之前,川普已經改變口風,說不記得自己說過澤連斯基是獨裁者,還說很尊重澤連斯基。明顯是在為兩人接下來的會談做鋪墊。

澤連斯基來到白宮時,川普還走出辦公室迎接他,給他以足夠的面子。但誰也沒想到,沒多久,兩人就在白宮當着眾多媒體的面,吵了起來,言辭那個激烈啊,就差動手了。這真是幾百年沒見過的場景。

我從頭到尾聽了兩人的會談,最後階段川普連「stupid」這種詞都用了出來,雖然指的是政策,而不是澤連斯基本人,但是外交場合用這種詞,說明情緒確實很激動。面對川普和萬斯的連番質疑,澤連斯基後來乾脆雙手抱胸,微微揚起臉,既像防禦,又帶點蔑視。

最後雙方不歡而散,有人甚至形容澤連斯基被川普趕出了白宮。事情到了這一步,原定的聯合記者發佈會自然也不會再有了。

2025年2月28日,我認為是國際政治日益粗鄙化或表演化的里程碑的一天。

以前,國際政治還有一絲風度可言。哪怕意見分歧、立場對立,至少還會在公開場合保持基本的體面。

里根蘇聯說「Trust, but verify」(信任,但要核實),但在鏡頭前,他依然風度翩翩。老布殊處理海灣戰爭時,言辭克制,外交辭令滴水不漏。就算是小布殊,當年因為口誤、魯莽的政策備受嘲諷,放在今天的國際政壇,也顯得彬彬有禮。

但到了川普時代,一切被徹底顛覆。美國總統成了一個社交媒體達人,罵人和搶頭條成了施政風格。這不僅僅是個人性格問題,更是全球政治生態的深刻變化。世界秩序正在瓦解,規則已經被權力遊戲取代,國際政治越來越像一個沒有裁判的鬥獸場——拳頭大的人說了算,誰能在混亂中存活,誰就能主宰一切。

川普的粗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具體到這場白宮爭吵,澤連斯基的舉動也不像是單純的情緒失控,似乎多了一些精心策劃的痕跡。

2

前面簡單描述了他的肢體語言。在全世界面前做出這種動作,你看了會有什麼感受?是覺得烏克蘭受到了侮辱?還是覺得澤連斯基是個硬漢?

如果上述感受你都有了,那麼,澤連斯基可能就達到了目的。

先申明,我從頭到尾都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我希望俄羅斯為入侵行為付出代價,希望烏克蘭人民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此文的分析,只基於我看完完整視頻後的理解,力爭還原當時的場景和真相。

關於澤連斯基,我對他的感受有點複雜。剛開始,肯定是被他的英勇無畏行為所感動,認為他是當世罕見的人物。但隨着各種信息的披露,慢慢覺得這個總統不簡單——這場戰爭打到最後,唯一的贏家就是他。就像在電影中,他要的是永遠主角的地位。而他,以前正是一個演員。

如果你不認可我的這些觀點,沒關係,可以看我下面的分析。

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最後5分鐘的爭論片段視頻。如果看了這個,確實都會認為川普和萬斯在故意刁難和羞辱澤連斯基。但看完全程視頻,尤其是前面40分鐘的會談場面,有正常判斷的人應該會持不同觀點。全程視頻,我沒法放上來。

首先,咱們來分析澤連斯基的心理。

澤連斯基來白宮見川普,是全世界關注的大事。據媒體透露,在來之前,澤連斯基向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保證,一定會簽礦產協議。魯比奧很高興啊,趕緊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自己的老闆。作為負責外交的國務卿,能擺平俄烏戰爭,這是很大的政治資本,年底的KPI考核中,權重很大。

但是出乎美國人意料的是,會談中澤連斯基沒按既定方針走,而是改變了訴求,要求美國派遣地面部隊。他知道川普不會同意,但是他還是這麼提出了要求。

如果他簽了礦產協議,可能俄烏雙方確實會走向談判桌,戰爭也會偃旗息鼓,但是他將承擔妥協的責任。

烏克蘭如今的政治環境決定了澤連斯基不可能在談判中妥協。如果他接受川普的協議,那他回國要解釋烏克蘭為何需要與普京談判,而這可能危及他的領導地位,說不定會下台。

所以,在會談的後半程,他開始挑起爭論。

在前40分鐘的對話中,雙方的互動是平和的,是符合這個場合的發言規範的,萬斯的發言也沒有攻擊澤連斯基。

在這40分鐘裏,澤連斯基反覆嘗試超出談判協議的框架,而川普的回應始終是「再看看」。澤連斯基則不斷強調烏克蘭不會與普京談判,俄羅斯必須承擔戰爭賠償。當川普說戰爭是悲劇,雙方都有人員傷亡時,澤連斯基立刻打斷,強調俄羅斯是入侵者。

澤連斯基的表態確實沒有問題。俄羅斯不可能不為侵略行為付出代價。

但此前川普已經明確表示美國會繼續提供軍事援助,只要澤連斯基順着美國人的口風,再冷靜幾分鐘,協議就能簽署,對於烏克蘭人民來說,完全可以得到一個喘息之機,死去的人也會少一點。

再說了,澤連斯基此時是客,是來求美國人幫忙的,他的態度完全不應該如此強硬。

爭論爆發的導火索是川普提到,如果澤連斯基繼續用這樣的方式談論普京,談判將變得更加困難。萬斯隨後補充說,拜登也曾辱罵普京,但這於事無補。

他的意思是,大家都現實點,口炮沒用,咱們今天是來走個過場簽協議的,這都事先說好的。當然,萬斯心裏也是有怨氣的。去年,澤連斯基擺明車馬,就是要支持拜登及哈里斯,這不能不讓萬斯對他有意見。

萬斯問澤連斯基:「你不覺得你(烏克蘭)有問題嗎?許多城市已被摧毀,你們的人手已所剩無幾。」

此時澤連斯基轉向萬斯,開始咄咄逼人的質問,「你去過烏克蘭嗎?你說我們有什麼問題?」

「你應該心存感激。這樣做生意會非常困難。你現在沒有底牌。」川普插話道。

萬斯強調需要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與俄羅斯的戰爭,並表示為了停止戰爭,必須與雙方進行對話,包括與普京。

澤連斯基說,普京不值得信任,與他根本無法達成任何協議。

「我已經在馬克龍默克爾的見證下與普京簽署了協議。普京違反了停火協議。他殺害了我們的人民。他沒有交換戰俘。我們簽署了交換囚犯的協議,但他沒有履行。」澤連斯基說。

當川普政府官員表示烏克蘭前線遇到大問題、人手不夠時,澤連斯基建議:「到烏克蘭來看看吧」。

川普隨後發言,表示戰爭需要儘快結束。

「你不可能知道這一點。不要告訴我們我們會有怎樣的感受。我們正在努力解決您的問題。」川普說,「你沒必要把你的立場強加給我們。」

澤連斯基說:「我們不會強加任何東西。」

「你沒有權利決定我們的感受。我們會沒事的。我們會變得堅強。我們將變得強大。你們現在的地位並不強勢,從戰爭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優勢。你的條件不合適。你手裏沒有牌。」川普說。

「我不是在這裏玩牌。」澤連斯基說。

「數百萬人面臨危險。我們正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你不能玩這個。你對我們國家不尊重。」川普說,「你不能告訴我們該做什麼。」

看看上面充滿火藥味的對話,這哪裏是正常的兩國首腦間的會談?

接下來,基本上就只有川普在講話了。他重申,戰爭形勢的進展對烏克蘭不利。「因此,我們應該為美國幫助撲滅大火而感到高興,並心存感激。」

最後,川普稱澤連斯基尚未做好和平準備。然後,澤連斯基起身走人。

整個會談全程,盧比奧都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他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事先溝通好的僅僅走個過場的會談,最後會不歡而散。

烏克蘭駐美大使奧克薩娜,在鏡頭中,也頻繁以手掩面。就是手裏拿筆,捂着臉的那位女士。她應該也沒想到,提前溝通好的劇本,為何臨時給總統演砸了。

這一切都是不正常的。

稍微懂一點國際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等到雙方老大出場時,往往都是最後的表面功夫,握握手,合個影,向外界展示一下友誼,就完了。實質性的動作,早就在老大出場之前就已經敲定了。

但是搞成這種不歡而散的場景,應該不是川普所期待的。雖然他是社交媒體高手,但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玩手段吸引眼球。結束俄烏戰爭,是他外交戰場上的一個主要戰績。在競選時,他就說進入白宮後24小時就能結束俄烏戰爭。

現在,把會談搞砸了,明顯不符合他的利益。很生氣的他,會後立刻甩出一篇小作文。

現在這種局面最利好澤連斯基。因為只有維持不妥協的形象,他才可以繼續保持絕戰時英雄的人設,這也是這三年他一直努力打造的成果。

他於是選擇主動在會談中挑起爭端,破壞談判,以確保烏克蘭不會在他的領導下簽訂協議。

作為一個政客,我覺得他是合格的。這不僅讓他自己在國內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也可能為烏克蘭爭取到更多籌碼。

但對於美國人來說,肯定討厭澤連斯基這麼耍花招。先是答應來簽協議,會談中途挑起爭議,讓全世界都認為是美國在霸凌和羞辱他。川普不是那種被人噁心了,還會捏着鼻子認了的人。所以,俄烏戰爭估計還是要打下去,但澤連斯基應該從美國這邊撈不到什麼好果子吃了。

連共和黨中最支持烏克蘭的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都對澤連斯基感到失望:「目睹這一幕的美國人不會希望澤連斯基成為他們的商業夥伴,包括我。」

3

談判破裂後,歐洲可能不得不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以防止局勢失控。如果美國撒手不管,烏克蘭很大可能會被俄羅斯吞併,歐洲將再無緩衝,這種後果是法國德國英國無法承受的。

在川普和澤連斯基的會談不歡而散後,歐盟立刻發表了聲明,表明了立場。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您的尊嚴彰顯了烏克蘭人民的勇敢。要堅強,要勇敢,要無所畏懼。親愛的澤連斯基總統,您永遠不會孤單。我們將繼續與你們共同努力,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歐洲和美國,從此時,正式選擇了對立。川普的孤立主義,對上了澤連斯基的孤注一擲,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從這一刻起,烏克蘭的命運,將由新的博弈決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碼頭青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2/218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