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晚,中紀委的一記重拳,讓整個網絡瞬間沸騰。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蔣超良,被查了!又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大人物,就這樣「浮出水面」,成為反腐浪潮中的一抹污點。
蔣超良的故事,曾經是一部勵志傳奇。
從湖南財貿學校畢業,一路闖入農行、央行,28歲就當上副處長,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成功的節拍上。
2002年,他被調往湖北,分管金融,風生水起;2004年,他又回到北京,參與交通銀行的股改,一時間風頭無兩。
那時候的他,是金融界的「明星」,是改革的先鋒,是所有人眼中的「明日之星」。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來得猝不及防。2020年,Y情席捲武漢,蔣超良作為湖北省委書記,本應是抗Y的「定海神針」,但他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新聞發佈會上,當時央視記者提出有關武漢返鄉人員回家遭堵,以及醫護用品緊張等問題。他語無倫次、照本宣科,被記者當場懟得啞口無言。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金融才俊」,而成了一個不知所措的「職場小白」。
2003年非典肆虐時,北京市長孟學農因應對不力辭職,成為中國官員問責機制的標誌性事件。那一年,蔣超良作為年輕的央行銀行司副司長,跟隨王書記南下廣東,開啟了自己的金融改革之路。彼時的他,意氣風發,誰又能想到,17年後,他會在同樣的公共衛生危機中,栽下如此大的跟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非典是新G的預演,而蔣超良的結局,也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埋下了伏筆。不同的是,孟學農選擇了主動辭職,而蔣超良,卻在權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在湖北任職期間,蔣超良與恆大集團老闆許家印走得特別近。從2016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和許家印會面,推動恆大在湖北的投資項目。
然而,這些項目大多成了「爛尾工程」,2023年,許家印被抓,多名與他關係密切的高官相繼落馬。
蔣超良雖然一度「平安落地」,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命運的審判。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這句話也是對他一路走來的最好總結。
近年來,金融領域一直是反腐的重點。從二次全會到四次全會,金融領域始終被列為重點反腐領域。
蔣超良作為「金融老將」,在金融領域深耕31年,先後執掌三家國有大行,還和曾經的首富許家印關係密切。他這次被查,大概率和他在金融高管期間的問題有關。
蔣超良的落馬,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從一名金融領域的「青年才俊」,到在重大社會衛生問題中表現失職,最終折戟落馬。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淵。
每當看到老虎落馬,就有人歡欣鼓舞,當成一種勝利去慶祝。然而,真正的勝利並不是越抓越多,而是越抓越少,案值越來越小。
幹部的培養成長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如果一個個輪番倒下,那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的巨大損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壓之下可有完人?
刀懸頭而貪不止,究竟是這些「老虎」膽大包天,還是我們沒有找到馴化他們的路徑?
狹路相逢宜回身,往來都是暫時人。
蔣超良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權力的深淵與人性的脆弱。
希望他的結局,能成為更多人的警鐘。
畢竟,權力的舞台再大,也容不下一顆貪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