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這個行業曾像印鈔機 卻遭遇劇烈洗牌

2024年,佛山的陶瓷從業者經歷了行業的寒冬。由於房地產行業下行,與房地產高度捆綁的陶瓷行業也受到波及,一路向下。

「有家就有佛山造」,佛山的泛家居產業集群是全市兩大萬億產業集群之一。2024年,隨着包括陶瓷行業在內的泛家居行業陷入低谷,佛山的經濟增速也放緩,前三季度佛山GDP增速在全國26座萬億GDP城市中排倒數第一。

曾雲安在佛山陶瓷行業從業超過20多年,在頭部陶瓷企業做過職業經理人,還自己創過業。他見證了這個行業最輝煌的時候,但也正親歷着這個行業最困難的時候。他和許多佛山企業家一樣,生火取暖,等待春天來臨。

以下是曾雲安的自述:

「就像是印鈔機」

我進入陶瓷行業的故事,說起來挺有意思。

我生於1983年,是江西撫州人。2000年,我從中專畢業,那時候碰上國家不包分配了,大家都說「東西南北中,要發財,來廣東」,我就背井離鄉,跟着一個遠房親戚來到了佛山,覺得這個繁榮的城市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的一個前輩老鄉在一家陶瓷企業工作,他和我說,佛山陶瓷行業的收入非常高,「只要入了行,一個月賺1萬多元太簡單了,這個行業是最好的」。我聽得熱血沸騰,也跟着進了陶瓷行業。

我去的那家佛山陶瓷企業,後來上市了。那家企業的理念比同行超前。當時佛山的陶瓷企業大多是「坐銷」,沒有什麼品牌理念,但是那家陶瓷企業已經開始學習外資企業的做法,廣招年輕人,先讓他們在佛山總部做培訓,樹立對企業的認同感,然後把年輕人派到各地,讓他們在地方精耕細作,去酒店、賓館、房地產項目做推銷。久而久之,這個小公司變成了大公司,又從大公司成為上市公司。

20多年前,佛山陶瓷行業發展得太好了,廠家就像是印鈔機。這背後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市場需求大。2003年,國務院出台了18號文件,將房地產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包括陶瓷行業在內的建材行業發展。第二個原因是價格不透明。當時以意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國外瓷磚特別貴,台資瓷磚品牌定位也很高檔,我們佛山瓷磚就瞄準中檔市場,即便是這樣,因為成本低廉,利潤仍然非常高。

那些年,佛山陶瓷企業的營銷人員地位很高,他們每次出差到其他城市,當地的經銷商、代理商都爭先「討好」陶瓷企業總部的人——因為瓷磚貨源緊張,甚至還需要搶貨。

打工打了10多年,在幾家公司做過高管之後,我不想打工了,只有一個想法,「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闆」。2013年,我出來創業,開了一家貿易公司,搞過批發,也做過品牌,後來開始做個性化的定製,比如給一些連鎖商業項目定製陶瓷產品。

佛山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生產基地,佛山陶瓷業也是佛山製造業的支柱之一。攝影/張馨予

經歷殘酷洗牌

最近幾年,佛山陶瓷行業在經歷洗牌。

陶瓷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捆綁太深了。房地產行業下行,瓷磚的需求就不旺盛,產能卻仍然巨大,所以產需極其不平衡。

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差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透明,陶瓷的價格已經被打穿了。20年前,大家裝修新房時,瓷磚可以占裝修預算的30%以上,現在,瓷磚只能佔3%~5%的預算。

一些頭部陶瓷品牌遭遇了重大打擊。20多年前,陶瓷行業百花齊放,企業都在努力創新。但是隨着房地產集采出現,整個生態鏈都被破壞了,因為房地產企業不需要陶瓷企業創新,他們只需要標準化、便宜的瓷磚,對陶瓷企業的要求是誰的賬期長、誰墊的貨款多,他就和誰合作。所以頭部陶瓷企業比的是誰的膽子更大,誰給房地產企業墊資更多。房地產企業暴雷之後,這些頭部陶瓷企業被欠了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活活被拖垮、倒閉了,這是我們過去無法想像的。

整個行業進入了殘酷的洗牌階段。但大家都不願意主動離開這個行業,想着只要熬過這5年不倒下,自己就能勝出。

尋找突破

佛山陶瓷企業走到2024年,確實是各有各的命。不過,也是看各自有沒有能力創新。

我們公司提前瞄準了細分賽道,維護核心客戶,給一些偏商業連鎖的企業做定製化產品。舉個例子,比如瑞幸咖啡每年都要開很多門店,給這種企業提供定製化的陶瓷產品,就不會受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

陶瓷行業還有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佈局短視頻賽道。現在很多90後不願意通過人際關係做生意,嫌應酬太累了,他們就走短視頻賽道,在線上做創始人IP,給自己的品牌引流,也能把產品賣得很好。

這是一個斜槓的時代,所以我現在也不只是做陶瓷,我還跨界做衛浴、做鋁塑板,2024年還跨界去做照明。陶瓷行業的一些老人,做了一輩子瓷磚,你叫他跨界做其他事情,他做不了,但其實現在的客戶希望供應商自己能搞定很多產品,把供應鏈都整合起來。

2024年,我還一直在籌備出海的事情。出海是陶瓷行業的必然選擇,有些地方的發展剛起步,我們把在中國的打法複製過去,可以實現降維打擊。

為了出海,我在2024年專門加入了佛山網商協會,裏面90%以上的人都是做跨境電商或者外貿的,我發現他們的狀態和我們陶瓷行業的狀態,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出海的一批人都是笑眯眯的,這堅定了我出海考察的信心。

現在中國的陶瓷行業不缺產能,缺的是訂單。出海了,手上有了訂單,也就有了籌碼,就算自己沒有工廠,也可以拿着訂單和國內其他廠家談判。

所以在2025年,我會繼續振作,外面的世界還有很多機會,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10/217312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