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今非昔比!習再現《求是》署名文章 隱含深層密碼

—習近平「家風論」再現《求是》:政治隱喻與紅三代議題引發熱議

中共黨刊《求是》最近刊登了一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署名文章,題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文章內容出自習近平多年前的一次講話,強調「家庭教育與愛黨、愛國相結合」,如今時隔八年再現,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與解讀。有分析認為,《求是》刊登多年前的舊講話可能與已落馬的前中共高官薄熙來之子薄瓜瓜最近在海外發表的一系列言論有關,亦或是中共試圖強化家風管理與政治宣傳的又一手段。

習近平讚揚中共先輩高度重視家風

習近平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時,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他要求廣大家庭將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從而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談及「家風」的部分提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已故中共元老級領導人,讚揚他們高度重視家風建設,並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

習近平強調,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係自己的家庭,而且關係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並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教育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

文章標明,這段講話選自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會見中共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內容。時隔八年,這一內容重新出現在黨媒,引起外界熱議。

隱含政治信號與紅三代博弈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認為,中共黨媒選擇此時重印「家風論」,弦外之音耐人尋味。他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與薄瓜瓜近期為父母辯護的公開言論相關。

范世平對美國之音表示,目前在秦城監獄服刑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去年年底在台灣迎娶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許惠瑜,使他再度成為焦點。其後薄瓜瓜又在社交平台發文為父母抱不平。《求是》雜誌選在在過年刊登習近平的署名文章,在時間點上有一定關聯性。

范世平說:「薄瓜瓜是一個特殊案例。我們知道,習近平從2013年上台至今,進行了非常多以打貪為名,行權力鬥爭之實,但是這些被打的人,包括什麼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等,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都還在中國大陸,基本上不敢有任何發言。薄瓜瓜是極少數在海外的,而且他敢發言,所以這次習近平相當投鼠忌器,相當擔心。」

薄瓜瓜的祖父是中共建政元老薄一波,他的父親薄熙來一度被視為中共「太子黨」核心成員,有實力與習近平角逐第五代領導人寶座。

2012年2月,薄熙來的副手兼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叛逃到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尋求庇護。捲入事件的薄熙來最終被撤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接受調查。翌年更被指嚴重違紀違法,被判無期徒刑。

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則在2012年因捲入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命案,被指涉嫌殺害海伍德,遭判處死緩。

原本被視為「紅三代」的薄瓜瓜近年十分低調,目前在加拿大定居。但在去年12月發表的長文中,薄瓜瓜否認外界對於薄家擁有巨額海外資產的指控,還說雖然父母名聲掃地,但照樣是他最崇拜、最親近的人。

「薄瓜瓜也算是『紅三代』,因為他是薄一波的孫子。若他提出一些看法,當然中共會感到擔心,尤其是他指出父母親遭受政治迫害,要向他們致敬。這些說法的確是讓中共感到壓力,范世平說,「薄瓜瓜把他父親塑造成非常努力,可是人際關係不好,又說他母親沒有動機和證據去殺害英國商人海伍德,等於說他爸媽是無辜的,等於說要讓他父母親的歷史定位得到平反。」

范世平還說,有理由相信,近期薄瓜瓜一連串的言行已引起中共對他的戒心。

「未來他(薄瓜瓜)如果出來指控一些政治內幕的話,對中共來講能承受得了嗎?而且他非常聰明的是,他娶的是台灣的太太。根據台灣的法例,他六年後可以申請入籍,等於多了一層安全保障。未來他拿到身份證,對於中共來講更是難堪。一個『紅三代』的人竟然在民進黨執政下拿到身份證,成為台灣的女婿,變成台灣人了。這點都是中共難以承受的,所以《求是》雜誌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其實是蠻強的。」

重提習近平往昔言論中共宣傳伎倆今不如昔?

但在另一方面,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則認為,中共黨媒在過年期間重印習近平的「家風論」,更多是中共統戰手法和宣傳口徑的一部分,與薄瓜瓜事件未必存在直接關聯。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求是》在過年期間引述習近平八年前的講話,主要還是中共謀求把宣傳口徑、統戰手法跟「愛國、愛黨」結合起來。

胡逸山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在多次運動中都有這樣的說法:某人的家庭成分如何不一樣,是否來自工農兵家庭,是不是來自革命家庭,還是來自小資家庭等等。這種所謂成分對共產黨統治底下的社會結構是有很大的定義作用。加上近年來落馬的一些高官,他們的罪名往往是沒有嚴厲管教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隨員。」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樓弟(匿名)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的「家風論」使人想起中國的《家庭教育促進法》。

在2022年1月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首次就家庭教育立法,從家庭、國家、社會和法律等層面,對未成年人監護人、社會對家庭教育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劃分和規定。

樓弟說:「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當時就有人認為,政府和黨是不是管太多了?手是不是伸得太長了?現在幾乎可以蓋棺論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只是沒人當回事的文字遊戲。當年這個法也開宗明義說要『愛黨、愛國』,但部分條文,譬如父母或監護人不得因性別、身體狀況、智力等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表面上還是有正面意義的。現在黨媒卻連包裝也省掉,乾脆翻炒習的講話了事。這根本就是開倒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08/217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