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蘇聯滅亡前的腐敗與墮落

自1922年蘇聯的橫空出世,至1991年的黯然解體,這70年間,腐敗如同復古之軀,如影隨形,一點點侵蝕着這個龐大帝國的機體。

列寧時代的暗流涌動,到斯大林時代的公然制度化,再到戈爾巴喬夫時代的改革淪喪,腐敗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蘇聯緊緊束縛,最終拖向深淵。

列寧時代,政權初建,萬象更新,但腐敗的陰影已悄然降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下,腐敗尚被特殊形勢所抑制,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卻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腐敗迅速蔓延。貪污賄賂職務犯罪案件頻發,公車住房飲食醫療。無一不成為腐敗的溫床。

官員們特權盡顯,莫洛托夫獨佔一層樓,而普通民眾,卻只能在狹小的空間裏艱難生存。

列寧雖設反貪腐機關,卻因法律理念偏差,反貪成效甚微,腐敗如同野草般瘋漲,斯大林時代更是將腐敗推向了制度化的深淵。他借官僚等級名錄製,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特權體系,各級官員享盡宅地特供特教特技特衛特支等種種特權。

斯大林以錢袋制度,行賄高層幹部,金額豐厚且隱秘,借特權收買人心,鞏固統治。

文豪高爾基亦身陷其中,別墅侍從眾多,生活奢靡,而普通民眾,卻只能在簡陋的住房中,苦等分配,與幹部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特權腐敗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公平原則,為蘇聯的發展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赫魯曉夫上台後,雖然毅然向特權腐敗宣戰,取消了許多官僚特權,推行幹部任期制與輪換制,但終究觸動了官僚階層的根本利益,而遭到激烈反擊。赫魯曉夫的反腐雖然勇敢,卻未能破除特權階層的藩籬,蘇聯的腐敗痼疾,依舊根深蒂固。

勃列日涅夫時代,特權更是迎來了狂歡的黃金歲月。他恢復了赫魯曉夫取消或限制的所有特權。廢棄了任期制與輪換制,保證了幹部職位的穩固。

特權階級藉此機會大肆擴張特權項目,享受着奢華的生活。勃列日涅夫本人,更是帶頭腐敗。縱容親屬下屬貪腐。

蘇共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嚴重侵蝕了國家的根基。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雖然力推經濟體制改革,但卻未能遏制住吧部的腐敗,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特權延續下來。

經濟自由化改革中,官僚特權階層更是藉機將管理權變為經營權,鯨吞國家財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最終失敗。

葉利欽借反特權旗幟崛起,蘇聯在特權腐敗的侵蝕下,終失人心,亡黨亡國。

這場所謂的改革,實際上成了特權階層搶奪國家財富的一場競賽。蘇聯的歷史由此畫上恥辱的句號。

回顧蘇聯的滅亡之路,我們不能發現腐敗與墮落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權力架構的缺陷,經濟利益的勾聯,監督機制的失效,以及文化觀念的誤導,共同織就了一張特權腐敗的網。

這張網不僅束縛了蘇聯發展的腳步,更將其拖向了滅亡的深淵。蘇聯的滅亡為我們敲響了沉重的警鐘,構建一個清正廉潔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是何等重要。

評註:本文認為腐敗與墮落是蘇聯滅亡的根本原因。當然這只是作者的一種觀點。

應該說腐敗只是眾多原因之一,蘇聯在戈爾巴喬夫手上解體,當時戈爾巴喬夫是國家元首,但他本人的財富並不是很多。

由於對權力的壟斷,對資產資源的壟斷,對真理的壟斷,蘇聯失去凝聚力,加上阿富汗戰爭搞垮了財政,國際上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較僵。蘇聯的攤子太大,維持不下去。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讀史明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02/216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