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還有幾天的時間就要過年了,不少在外的朋友也都忙着買車票趕回家過年。新春佳節,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那頓闔家團圓的年夜飯了,它不只是一頓可以品嘗到各種美味佳肴的飯,更是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有辭舊迎新意義的團圓飯。年夜飯源於古代,它就流傳着一些老規矩,在這辭舊迎新的關鍵時期,這些老規矩就傳遞着對新年的美好期許,寓意着家庭平安順遂,團團圓圓。下面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吃年夜飯的6個規矩,重拾那份濃濃的年味兒。
規矩一:魚不能翻面。
「無魚不成席」,魚就是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了,它不僅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魚還和「余」同音,有着年年有餘的美好寓意,在年夜飯上,來上一道美味的魚,還象徵着來年生活富足。年夜飯上準備的魚,通常都是完整一條的,它就和新年的美好寓意更加貼合,但魚擺在盤中,朝下的一面就很難吃到魚肉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切忌將魚翻面了。在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以打漁為生,而漁船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工具,翻魚就有翻船的不吉利意義,所以為了討個吉利,在年夜飯吃魚就絕不翻魚身,既是討個好彩頭,也承載着人們對平安、富足的嚮往。要是想吃魚的另一面,我們可以用筷子小心地剔除魚骨,一些地方還稱這種行為為劃魚或順魚,既吃到了美味,又巧妙避開了翻字。
規矩二:不能抖腿。
從小父母經常都會對我們說:坐要有坐相,吃要有吃相,這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在吃飯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有抖腿的習慣,但在吃年夜飯時,可千萬不要在抖腿了,老話說:樹搖葉落,人搖福薄。抖腿它就是一種不穩重、不禮貌的行為,老一輩還覺得抖腿會抖落自身的福氣與財氣,在這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時刻,抖腿顯然就不吉利,而且也會給人舉止輕浮、行事不穩的印象。
規矩三:手扶飯碗。
老人常說:吃飯要扶碗,不扶苦一生。相信現在不少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經常說這句話。吃飯時一手拿筷一手扶碗,這不僅是對同桌用餐之人的尊重,也體現了自己的教養。要是吃飯時手不扶碗,碗就會到處跑,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摔壞,這樣還會給人一種心不在焉、對他人不夠重視的感覺,甚至還會被覺得連飯碗都扶不住,其他就更沒指望的感覺。所以我們吃飯時,就應該扶着碗。
規矩四:要說添飯,不能說「要飯」。
當我們碗裏的飯吃完時,就會再去添一碗,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去盛飯的時候,可千萬不能說要飯,尤其是我們想幫他人添飯時,要是你問別人還要飯嗎?別人立馬就會黑臉,只有乞丐才要飯。在歡樂祥和的年夜飯氛圍里,你突然來句要飯嗎?就會不吉利,我們應該說「再添點飯」、「給您盛點飯」、「多吃點飯」等。這些話語不僅傳遞了添飯的意思,還飽含着對家人的美好祝福。
規矩五:筷子不能豎着插入碗中。
在印象中,我小時候就幹過這樣的事情,在吃飯時就將筷子豎着插在了米飯中間,後來就被老爸罰站了半個小時。長大後才知道,這種行為就被視為大不吉利,因為我們在祭拜祖先的時候,就會把筷子豎着插在食物里,它是用來供奉逝者的一種行為;此外,把筷子豎着插在碗裏,也酷似香爐中插着的香,而香在傳統文化中主要用於祭祀神靈或祖先。不管是吃年夜飯還是平時,就都不能把筷子豎着插入碗中,它都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還可能招來不好的運氣。
規矩六:不能敲碗。
小孩不懂事,總是喜歡用筷子去敲擊碗盤,覺得發出的聲響很好玩,但這種行為也是不可取的,家裏的長輩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做法,就會馬上呵斥制止。在過去只有乞丐在討飯時,才會用筷子敲碗,發出聲響以吸引他人注意,祈求施捨。在這大過年的,用筷子敲碗就會被視為不吉利的行為,不僅會破壞年夜飯的喜慶氛圍,還可能給新的一年帶來不好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