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民族之矛黨」(MK)的支持者在南非KwaZulu-Natal的Mahlbnathini村的街道中間慶祝。當時,「民族之矛黨」在省級選舉中領先於非洲人國民大會(ANC),而後者在過去的20年中一直在該省佔據主導地位。(AP Photo/Emilio Morenatti)
譯者:樂山
倫敦(美聯社)——當全球的選民在2024年表達意見時,他們傳達的信息往往是:「你被解僱了。」
2024年,約有70個國家舉行了選舉,這些國家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一半,其中許多國家的現任政府受到了懲罰。從印度、美國到日本、法國和英國,厭倦了經濟混亂和全球不穩定的選民們拒絕了現任政府,有時還轉向了具有破壞性的外來者。
在這充滿戲劇性的一年即將結束之際,動盪的民主格局似乎變得更加坎坷,莫桑比克和格魯吉亞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羅馬尼亞宣佈選舉無效,韓國則試圖實施戒嚴令。
圖:2024年6月8日星期六,德國法蘭克福,人們在老歌劇院前的廣場上參加支持歐洲選舉投票和反對極右翼的示威活動。(AP Photo/Michael Probst)
圖:2024年6月4日星期二,印度孟買,選舉官員在計票中心搬運密封的電子投票機。(AP Photo/Rafiq Maqbool)
研究極端主義和民主的佐治亞大學國際事務教授卡斯-穆德(Cas Mudde)在《展望》(Prospect)雜誌上將2024年總結為「極右翼的偉大一年,現任者的糟糕一年,全球民主的麻煩一年」。
現任者遭受重創
2024年選民發出的一個信息是:他們受夠了。
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家羅布-福特(Rob Ford)將反現任者的情緒歸因於「選舉的長期疫情」——與疫情相關的衛生、教育、社會和經濟混亂揮之不去,使數百萬人更加不幸,生活更加糟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高通脹、這場戰爭以及中東和非洲的衝突導致的大規模流離失所,加劇了全球的不安。
在南非,高失業率和不平等導致「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支持率的急劇下降,自白人少數統治的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以來,該黨已執政30年。這個曾經由納爾遜-曼德拉領導的政黨在5月份的選舉中失去了政治主導地位,被迫與反對黨聯合執政。
在塞內加爾、加納和博茨瓦納,現任者也被擊敗,這些國家的選民推翻了自英國獨立以來執政58年的政黨。納米比亞執政的「SWAPO黨」在12月延長了其34年的執政時間,但僅以微弱優勢勝出。
烏拉圭左翼反對黨候選人亞曼杜-奧爾西(Yamandú Orsi)在11月的決勝選舉中成為該國新總統,這是對現任總統的又一次打擊。
在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稱霸10年之後,在今年6月的大選中令人震驚地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由於反對黨在議會中的力量增加了一倍,該黨被迫聯合執政。
圖:2024年6月4日星期二,印度新德里,國大黨支持者在黨總部關注計票過程時歡呼雀躍。(AP Photo/Altaf Qadri)
圖: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選民準備在日本東京的眾議院選舉投票站投票。(AP Photo/Hiro Komae)
圖:2024年7月5日星期五,倫敦,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與支持者握手。(AP Photo/Kin Cheung)
圖:2024年11月24日,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廣泛陣線」(Frente Amplio)的支持者慶祝候選人亞曼杜-奧爾西(Yamandú Orsi)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勝。(AP Photo/Natacha Pisarenko)
日本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黨自民黨自1955年以來幾乎從未中斷過執政,但由於選民對該黨財務醜聞的憤怒,該黨在10月份遭受了重大損失,日本政壇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該黨目前領導着一個少數派政府。
在英國7月的選舉中,中右翼的保守黨在執政14年後被趕下台,中左翼的工黨以壓倒性優勢上台執政。但選舉結果也顯示出日益嚴重的分裂:隨着選民轉向較小的政黨,包括由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強硬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一個世紀以來一直主導英國政治的兩大政黨的支持率有所下降。
威權主義崛起
右翼勢力抬頭的並非只有英國。在6月舉行的歐盟27國議會選舉中,保守的民粹主義者和極右翼勢力撼動了法國和德國的執政黨,而這兩個國家正是歐盟最大、實力最強的成員國。
反移民的國民聯盟黨(National Rally party)在6月份的法國議會選舉第一輪中獲勝,但中左翼的聯盟和策略性投票使其在第二輪選舉中跌至第三位,導致立法機構分裂,一個脆弱的政府在12月4日的不信任投票中垮台。
在奧地利,保守的執政黨人民黨在9月份被極右翼親俄的自由黨擊敗,儘管其他政黨聯合起來將其擋在了聯合政府之外。
圖:2024年7月7日星期日,在法國西部南特舉行的第二輪立法選舉後,示威者點燃了煙霧彈以表達對預計結果的反應。(AP Photo/Jeremias Gonzalez)
圖:2024年7月7日,巴黎共和國廣場附近,法國選民對第二輪立法選舉的預測結果做出反應。(AP Photo/Christophe Ena, File)
裙帶關係和政治王朝繼續施加影響——也受到挑戰。巴基斯坦在二月的混亂選舉後選出了總理謝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他是三屆領導人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的弟弟。東南亞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尼西亞選出了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安托( Prabowo Subianto),他是已故獨裁者蘇哈托的女婿。
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領導人,她在反對黨抵制的1月份選舉中贏得了第四次連任。幾個月後,她長達15年的統治在動盪中結束:在學生領導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中,數百人喪生,哈西娜於8月被趕下台,逃往印度。
圖:2024年1月8日星期一,在孟加拉國達卡國家新聞俱樂部,Gono Odhikar Parishad的活動人士臉上蒙着黑布,抗議他們所稱的一邊倒選舉。(AP Photo/Mahmud Hossain Opu)
圖: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斯里蘭卡科倫坡,議會選舉期間,斯里蘭卡總統阿努拉-庫馬拉-迪薩納亞克(Anura Kumara Dissanayake)前來投票。
在斯里蘭卡,選民也摒棄了聲譽掃地的守舊派。9月,選民選舉馬克思主義者阿努拉-庫馬拉-迪薩納亞克(Anura Kumara Dissanayake)為總統,兩年前,全島中產階級參與的一場民眾運動推翻了長期執政的拉賈帕克薩家族。
關於干預的指控
2024年,秘密干預和網絡虛假信息越來越令人擔憂。Facebook、Instagram和 WhatsApp的母公司 Meta表示,今年它在包括中東、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全世界取締了20個與選舉有關的「秘密影響行動」。它說,俄羅斯是此類干預行動的最大來源,其次是伊朗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