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副省長張新日前被免職。
中共國政府網
廣東省前3季的GDP增長3.4%,罕有地低於全中國平均的4.8%。數據公佈一個月後,主管經貿的廣東副省長張新遭免職。至於跟廣東省相連的香港,經濟也出現類似問題,有分析指出,自治權被削弱後,北京或要香港更多高官問責下台。
廣東官場出現變動,「廣東人大」微信公眾號周一(9日)晚間發佈消息,稱當天下午召開的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會議經過表決,決定免去張新的廣東省副省長職務;與此同時張新的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代表資格終止。
公告又強調,張新的廣東省人大代表資格的終止是他本人向潮州人大常委會請辭。
據廣東省政府官網上省政府領導分工顯示,張新此前負責商務、口岸、自貿、金融、供銷社方面工作,還分管和聯繫商務部門、港澳事務等。周一晚間,廣東省政府官網的省領導列表中下架了張新的簡歷。
現年57歲的張新為中共官場中的高學歷技術官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與經濟學專業畢業,金融與經濟學博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張新曾加入世界銀行,擔任金融市場發展局(華盛頓)高級金融學家、亞洲金融危機處理小組債券部負責人。
2001年,張新成為時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聘用的海歸之一。其後長期任職證券和金融部門;至2017年7月,張新轉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20年1月,張新履新廣東省副省長,直至此番被免職。
中國官媒新華社也通報,上周四(5日),香港任命兩名女性陳美寶和羅淑佩,分別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同時免去兩名前任官員林世雄和楊潤雄的職務。而此前數天兩名香港官員還以職務身份出席活動。
分析:大陸官場要下級官員為經濟負上責任
日本東京大學訪問研究員潘嘉偉向本台表示,在中國整體的經濟衰敗中,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和經濟橋頭堡的香港最令當局憂心,而主政廣東的領導層可能為了保官位,拿一些官員祭旗。
潘嘉偉說:「廣東跟香港兩頭在中央政府眼裏都是經濟為主的,這次廣東省副省長被免職,猜測也是經濟問題導致的,反映出來中國經濟,特別是在廣東和香港都是很糟糕,所以才會有一系列的罷免官員這些做法,習近平心腹覺得沒有利用價值的那些人可以隨時換掉。」
潘嘉偉也指出,在政治決定經濟走向的大環境下,當前香港已經慢慢失去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淪為甚至連上海、深圳都不如、失去經濟活力的內陸化城市。
潘嘉偉說:「香港經濟的角色,完全是原來的國際經濟城市變成是中國的經濟城市。過去的話,上海、深圳它們也都看香港的做法,來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但現在倒過來了,現在香港走得越來越像中國大陸的城市,甚至現在深圳跟上海在國際上面的角色比香港還重要。」
程益中:習近平為保政權不得不動官場
旅美資深媒體人程益中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分析,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已經崩潰,拖曳中國經濟進入寒冬,當無權者幾乎無法養活掌權者時,習近平為保政權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包括對體制內人員的削減,但這都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程益中說:「什麼時候中國才有變革發生呢?就是當無權者都養不活掌權者的時候,這個時候它可能就在謀求改變了。習近平的所謂反腐可能都轉向圍繞經濟運營情況來展開了,他會加緊對金融啊這些壟斷行業繼續整頓和挖掘它攫取財富的能力,也會伴隨着自己用人規模上的調整,他就要縮小體制內供養的人數。但這個毫無用處。」
程益中進一步分析,此番中央更換香港主管物流運輸和文旅的官員,也顯示中共嚴控香港,而香港失去國際經貿地位和金融城市吸引力後,中共正急於讓中國大陸人去香港旅遊等方式來解救香港經濟,但中國經濟衰敗,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恢復香港經濟。
程益中說:「香港未來只能是靠中共救濟,所謂政策扶持嘛,這種扶持就包括放水,在稅收上、在各個方面怎麼樣給一些優惠政策。比方說,這要有很多大陸遊客去香港旅遊消費。但中國國內的人現在消費全面降級了,能不旅遊就不旅遊了。也就是它整個社會創富的源頭枯竭了。」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面對該省經濟衰退和惡性案件頻發,擔憂官位不保,加強社會管控和推動反腐措施。(廣西產業園區發展辦公室)
另外也有不願具名的體制內人士透露,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面對廣東經濟惡化、以及近期不斷發生的惡性事件應對無策,只能祭出中國官場通行做法。目前,黃坤明正在通過反腐方式削減開支和收繳財富。
在張新被免職的前一天,廣東紀委監委網站發佈了東莞原市長李毓全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的消息。上月,卸任已8年的東莞市委原書記徐建華也被查;廣東紀委監察委官網還稱,自去年以來,廣東省已查處了50多名退休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