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權團體「自由之家」在台辦事處負責人史凱文表示,今年過年中國工人的討薪潮抗議已提早啟動,相信經濟越差與抗議增多有關。還有兩個多月才到中國的過年假期,但海外人權團體的調查發現,今年中國工人的討薪潮已提早啟動,而且越接近年末,涉及討薪的抗議越多,相信與中國經濟環境惡化有關。調查也發現,中國的業主抗議事件沒有減少,反映中國救房市的措施無助緩解房地產爆雷引發的社會問題。
海外人權團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台辦事處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周五(11月29日)出席台灣政治大學的活動,介紹他們「異言網」計劃的運作和中國抗議活動的新趨勢。他表示,經濟問題佔中國民間抗議活動的多數,45%與勞資問題有關。史凱文對本台表示,每年過年前是工人抗議的高峰期,還在統整最新收集到的數據,但觀察發現隨着經濟環境變差,今年的討薪潮也提早啟動。
史凱文說:「現在中國的經濟很明顯處於一個很不好的狀態,所以今年一來我們發現討薪的數量已經比往年多。第二個比較有趣的是討薪潮比較早開始。(討薪潮)通常是在過年的前2個月是比較高峰的時間,現在9月、10月已經開始了。有一些工人他們也覺得今年老闆跑了或者不付工資怎麼那麼早。討薪的案子越多跟經濟很差有關係,現在是一個高峰,不知道高峰可以多高。」
史凱文表示,討薪抗議是「去中心化」的群體活動,但不排除今年討薪潮提早開始,與工人群體的互相觀察和學習有關,使工人提早行動維權。
史凱文表示,與爛尾樓和延遲交房等相關的抗議沒有減少,顯示中國政府救市成效有限無法緩解民間的不滿。(陳子非攝)
抗議爛尾、延遲交房等沒減少中國政府救市成效有限
史凱文表示,中國房地產爆雷,業主成為繼工人後,參與抗議最多的群體。他表示,「異言網」計劃在過去2年多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中國政府多次出台救房市的政策,無助緩解房地產問題引發抗議。
史凱文說:「我們觀察的期間之內2年多,至少有3次不同的措施stimulus(刺激),中央政府花大量的錢要去解決房地產的一些基本的問題,但是從我們的角度,我們接觸到的業主抗議在全國都有,就是可以證明(刺激政策)到現在都沒有效,這個(房地產)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是爛尾,還有延遲交房和違規交房,就是想要強迫你收房但是(房企)的工作還沒有做完。還有違約或者小區的規劃問題,大體上都是跟房地產公司沒有錢去按照他們的承諾完成這些計劃。」
新疆抗議數據少反映政府在當地的管控特嚴更難收集資料
史凱文表示,廣東雖然是抗議事件發生最多的地區,但以人均計算,陝西才是最多抗議活動的地區,其次是北京和西藏。他表示,西藏的人口雖然相對少,但涉及藏族和漢族的衝突,以及藏族不滿政府的抗議活動時有發生。他承認,在新疆發生的抗議數據因收集困難可能被嚴重低估。
史凱文說:「維吾爾族的案子的確是我們的一個缺少資料的地方。(中國政府)對維族的管控非常的嚴重,就是比所有的少數群體還更嚴重。即使有抗議,那些人去網上表達非常的難,甚至對他們的審查會比其他群體快很多,所以我們根本沒有看到。還有一個語言的問題,這個是另外一個挑戰,我們本身沒有這個能力,結果是我們抓到的那些現象會很少。我覺得沒有我們數據庫這么小,應該還有,我們就是還沒有觀察到他。」
另外,史凱文表示,觀察到近期在中國有一些屬於抗議邊緣化的群體活動,例如鄭州20萬人夜騎的事件,但因為參加者沒有明確表達不滿,所以並沒有納入他們的統計範圍。
2024年11月8日晚,河南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活動。(法新社)
「異言網」計劃分析師洪銘澤補充說,在發現有抗議邊緣化的事件後,會逐一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背後動機,再決定是否納入統計。例如早前有人在書店和圖書館在習近平着作旁罷放不同的書,以及近期在潮汕發生的休市事件等,屬於用隱晦方式表達不滿的抗議事件,會納入計算。
洪銘澤說:「不是很明顯像在街頭抗議的案子,我們其實之前就有記錄過類似的,像最近我們注意到就是在潮州,當地商家休市就變成是一個小型抗議消防政策的運動。像這樣子的案件,是對政策表達抗議,還是符合我們想要收集的異議事件。」
洪銘澤表示,每天都要與中國的網絡警察比賽,已研發能協助收集網絡訊息的工具,儘量在抗議事件被刪帖和下架前,就能把與抗議相關的視頻和資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