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全國大降溫,多少人被「假羽絨服」坑慘了

這兩天寒潮南下,不少地方的氣溫第一次突破了零度。

不少號稱「把價格打下來了」的低價羽絨服銷售十分火爆,它們價格親民的同時,依然有着90%的標稱含絨量和數值不低的蓬鬆度。

但沒想到,今年第一起關於羽絨服的重磅報道,卻讓人從頭到腳透心涼:

這些看似造福普通消費者的羽絨服,背後全是貓膩。

據央視新聞走訪全國多地的報道,從線上到線下、從生產到銷售,羽絨服造假,已經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不少標稱90%含絨量的羽絨服,真實的含絨量卻是:0。

低價背後的真相

「900+蓬鬆度」、「專柜上萬元」、「比貴了隨時退」……

在以羽絨製品為主的直播間裏,主播在賣力地吆喝着自家產品的優質性價比,90%鵝絨填充的產品,卻賣到了十分親民的價格。

49的羽絨馬甲、159的鵝絨服、299的鵝絨被,接二連三被擺上小黃車。

不放心?沒關係,主播在鏡頭前當場剪開自家產品,力證售賣的是「真羽絨」,各種質檢報告也是一應俱全。

銷售連結下方的「月銷9999+」,證實了產品的火爆。

然而實際上,主播在鏡頭前展示的產品,是徹徹底底的「直播間限定款」。

有博主買回一款僅售159、爆賣上萬件的爆款羽絨服,實測之後發現,其中填充的不要說90%絨,連50%絨都稱不上,全都是碎得像渣一樣的邊角料,散發着刺鼻的氣味:

〓圖源:抖音博主@雷多寶

實際上,羽絨服的原材料鴨絨和鵝絨的價格都比較透明。根據充絨量,大致就能估算出羽絨服的原料成本。

根據藍鯨新聞報道,今年羽絨原料價格整體較去年同期上漲30%-40%。90%白鵝絨目前每公斤的價格為1100元,

若填充200克鵝絨,單鵝絨成本就已經220元。

159元的價格,連鵝絨原料的價格都覆蓋不了。

這類超低價還標榜90%充絨量的「羽絨服」,填充的根本不是羽絨。

央視記者實地採訪了超低價羽絨被的原料產地。

商家承認,自己的羽絨被填充的不是羽絨,而是飛絲,「不達標的」。

羽絨服的等級,主要由絨子含量決定。

絨子的形態呈立體球狀,絨絲之間可以保存大量靜止的空氣,由此帶來優秀的保暖效果。絨子含量和蓬鬆度越高,羽絨的保暖效果就越好。

而所謂的飛絲,指的是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單根絨絲。與蓬鬆的絨子相比,單根的飛絲沒有立體結構,蓬鬆度低,保暖性能差。

當然,價格也只是前者的零頭。

按照2022年的羽絨服新國標,飛絲根本不算羽絨。這些用飛絲填充的,也根本不能叫羽絨服。

只是保暖性差就罷了,用飛絲做填充物,還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正規羽絨服生產過程中,會對原料進行高溫消毒以保證安全,但這些採購邊角料的廠商,為了壓低成本無所不用其極,自然不會安排消毒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工序。

長期穿這類「黑心」羽絨服,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飛絲和羽絨擺在一起並不難分辨,但當他們被填進羽絨服、羽絨被之後,就很難從手感上區分了,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着了他們的道。

甚至連給孩子穿的童裝羽絨服,也逃不過黑心填充物的命運。

記者走訪的「胖瓜童裝」中,有一款飛絲填充的童裝「羽絨服」,成本不到40元,兩個月銷量就有6萬多件。

像這樣乾的商家,為數還不少。

江西九江的某「羽絨電商產業園」里,專門生產童裝的羽絨服廠商對着記者坦誠地承認,自己生產的羽絨服填充的「就是飛絲」「達不到國家標準」,全都是一些絨子含量為0、靠飛絲填充的假羽絨服。

用飛絲的,甚至已經算是「良心」商家了。

很多商家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用棉、絲等雜質來增重,成本最低可以降到7元/公斤。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為了增加假羽絨的克重,今年甚至有商家在飛絲中摻豬毛、狗毛……

誰製造了假羽絨服?

這樣的假羽絨服為什麼能暢通無阻?

因為造假、收假,在羽絨服行業已經成為一條產業鏈。

直播間賣力吆喝的主播,就是這場騙局的第一環。

央視記者的採訪中,售假的電商洋洋得意地介紹了自己的心得:

主播們帶貨時,會在直播間拉開被子的一個角,現場展示自己的填充物是真羽絨。不少消費者買回家後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自檢,但其實整床被子裏,只有那一格裝的是羽絨。

售賣假羽絨的供應商供貨時,也會配貨一點真正的絨子,主要是供客戶做「直播效果」。

至於水洗標上的含絨量、蓬鬆度……全是假的。

「做標的人就在屋裏」,想做什麼標,就做什麼標。

甚至連檢驗檢測報告,都是批發的,一套只要一兩塊錢。

廠商對待檢測機構的方式,和對待消費者一樣:用好貨送檢,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再用報告給假貨背書。

前面那家生產童裝的「胖瓜童裝」,就是這樣做的。

他們既生產合格羽絨服,也生產不合格羽絨服,他們會把合格羽絨服的檢測報告用在不合格的產品上。

這些廠商並不是沒有能力和技術生產合格的產品,在他們的生產線上,也有真正的90%絨的羽絨服。

但這些產品,不是給消費者準備的,而是給檢測機構準備的。

對待有關部門的抽檢,商家同時準備不同的庫房,一個是發大貨(也就是假貨)的庫房,另外一個則分配一定的真羽絨服,一旦有抽檢的風聲,就發真貨,用來矇混過關。

整個造假產業鏈中,從直播電商到服裝廠,再到提供原材料的供應商,人人都直言不諱地稱自己做的就是假貨。

原材料供應商說,我只管供貨,你要做什麼我不知道;

工廠說,我們做的東西,是過不了檢測的;

售假電商說:直播,全是套路。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有人都在揣着明白裝糊塗。

對於翻車,他們也早有預期——大不了跑路就是。

一場直播賣出一萬多件159元羽絨服的主播,在風波發酵後,下架了店鋪的所有連結,疑似跑路;

另一位被質疑售假的主播,在賬號上發了一條現場吃羽絨的視頻,賭咒發誓「要毒就先毒死我」,結果視頻發完就清空賬號跑路,在其他平台穢土轉生了。

到最後,真正受傷的只有成千上萬購買了這些假羽絨服的消費者。

假羽絨服,都流向哪裏?

最先露出水面的假羽絨服受害者,是受凍的兒童們。

央視《財經調查》的記者走訪江西省九江市紅星羽絨電商創業園,發現這裏售賣的童裝都是不達標的羽絨服裝。

一件填充了「飛絲」的童裝羽絨服,成本價不到40元,合格證、質檢報告都是假的。

而園區里僅一家童裝店,兩個月就賣出了6萬多件這種偽劣羽絨服。

這些假羽絨服,可能是在外務工的家長在直播間裏為老家孩子下單的過冬衣物,可能是某個孩子盼望已久的新年禮物,甚至可能是某個愛心團體批量購買寄送給山區兒童的越冬物資......

它們被當作寒冬的一份依靠穿在孩子們身上,但卻絲毫沒有保暖效果。

比受凍更可怕的,是這些羽絨服由於缺乏高溫消毒等程序,極可能產生異味和病菌,存在致病風險。

要知道在央視記者的鏡頭下,生產假羽絨服的現場工人都頭戴着專業面具——這些劣質混合填充物,對人體有多少危害,他們心知肚明。

天下苦羽絨服久矣。

網易數獨統計,2015年到2023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國內羽絨服的平均單價從432元飆升到了881元。

接近翻倍的漲價,讓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羽絨服」。

2024年了,打開互聯網,你依舊能看到很多「窮人害怕寒冬」的感慨。

人們害怕的,當然不是凍死街頭,而是冬天的衣服太貴,害怕花掉辛苦掙來的錢,卻買不到物美價廉的過冬衣物。

有人感慨自己30歲了,但一個月月薪還不夠買一件羽絨服;

有人哀嘆家境困難,和媽媽一起挑了幾個月了還是沒挑中一件性價比高的;

對普通人來說,一件幾百塊的羽絨服已經是一大筆支出,是一年甚至三年才能買一次的奢侈,是需要反覆糾結才下單的考量。

但在無良商家眼裏,捨不得花錢的人,才最好騙,才活該被騙。

這正是他們最可恨的地方:成本漲價,為了牟利,就把鐮刀揮向勤勤懇懇的普通人,並且毫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人們花了錢還要擔驚受怕,紛紛翻出衣標上的羽絨填充量標識,發到網上詢問是真是假。

即使有人剪開羽絨服,發現裏面根本沒有羽絨想要維權。

商家也只會露出冷笑,反過來罵你花一兩百就想買真羽絨太貪心。

〓網友拆開三四百網購的白鴨絨羽絨服,沒有發現一朵絨。圖源:小紅書用戶@佛系守家

問題是,難道花一兩百買件羽絨服,就活該買到假貨嗎?

買便宜的還是貴的,是消費者的選擇。而如實寫明商品成分、不賣造假偽劣產品,是商家的本分。

就算退一萬步,如果便宜貨就活該造假的話,那你怎麼敢保證在利益的誘惑面前,黑心商家會有底線可言?

今天一件188元的羽絨服里全是亂七八糟的絲絨混合物。

明天上千甚至上萬的羽絨服裏面,也可能同樣一根羽絨毛也沒有。

從廠家到商家,他們「默契」地形成一條鏈條,最後坑害的,是買不起高價羽絨服的每一個普通人。

有人說冬天是殘酷的季節,因為僅僅從穿的衣服就足以體現階級。

但其實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想要的東西一直很簡單——

一件買得起的、暖和的羽絨服。

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滿足的、微不足道的溫暖心願。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鳳凰WEEKL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27/213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