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樓市破裂,靈魂拷問,大饑荒

如松分析評論文章:按照百科的定義,饑荒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個時期內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因持續相當長時間的糧食短缺進而導致局部或全局性的民眾逃難,或因飢餓導致人口比例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

世界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大饑荒,比如1770年的孟加拉饑荒,造成的死亡人口約1000萬人;1932年的蘇聯大饑荒,這其中又分為烏克蘭大饑荒和哈薩克斯坦大饑荒,前者的死亡人口估計在240萬至750萬,後者的死亡人口超過200萬,這場大饑荒最終成為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1941年至1944年的希臘大饑荒,估計的死亡人口約30萬,占希臘當時全部人口的二十四分之一;1959年至1961年中共國大饑荒,估計的死亡人口約6000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啟並已經持續了多年的朝鮮大饑荒,等等,這些事件都是人類歷史上很典型的至暗時刻。

歷史上的大饑荒主要是因戰亂或自然災害形成的糧食供給短缺所造成,如果政府限制民眾遷徙往往又會加重饑荒。

但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卻出現了另外一種饑荒。

今天,如果按生存需要來分配食物,全世界的糧食足夠養活每一個人。但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23年全球還約有7.33億的飢餓人口,形成飢餓的原因當然是購買力不足,這種情形可稱呼為金融饑荒。

這種金融饑荒不僅發生在發展中共國家,也會發生在發達國家,日本、土耳其已經是很典型的例子。

1992年日本發生了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房價指數從192點以上跌至2005年的78.65點,跌幅高達59%,很多有房貸的業主陷入負資產狀態,背上了很多年都難以還清的淨負債。

房地產是衣食住行的一部分,它幾乎涉及到每個人,這讓房屋具有公共屬性,也讓房地產就成為最重要的基礎性行業之一。當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需求就會急劇萎縮,與房地產相關的上下遊行業的開工率就會下降,房地產泡沫破裂居民的購買能力就會急劇收縮進而衝擊其它更廣泛的行業,最終就會推動失業率的上升,從下圖可以看到,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失業率也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過程,當失業上升導致人們的收入減少或部分人群完全失去收入來源之後,收入就無法覆蓋房貸的還本付息。當家庭需要將全部收入用於償還銀行的還本付息之後,可用於基本生活的現金流就會枯竭,也就沒能力購買足夠的食物,這個人群就開始陷入饑荒狀態,這實際就是現代版本的金融饑荒。

有朋友可能說,我沒有房貸,或者有房貸但沒有陷入淨負債狀態,就不會陷入金融饑荒。其實所有人都會陷入一定程度的饑荒狀態,源於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全社會就會進入去槓桿過程,這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會導致全社會的資金流動驟然減速,信託、理財、各種債務等金融產品就會集中暴雷,大量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會陷入困境,也就進入了饑荒狀態;全社會資金流動驟然減速還會導致大量的企業經營條件惡化,無論企業還是公務系統員工的收入就會受到影響,讓所有人都陷入一定程度的饑荒狀態。

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本人對日本九十年代的社會保障制度並沒有深刻的了解,但根據現有文件介紹,當時的日本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日本也有個人破產制度,陷入金融饑荒的人們可以藉助這些社會機制度過饑荒。可即便如此,泡沫破裂之後日本也出現了一定的非正常死亡,這既有生存危機的原因,也有陷入長期的淨負債之後對生活徹底失去希望的原因。

土耳其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抵禦金融饑荒。

2017-2019年土耳其出現了房地產泡沫破裂。從2019年開始埃爾多安就開始推銷自己的經濟學,即降息打擊通脹。埃爾多安經濟學在歐美學者看來當然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土耳其央行的高官們接受的也是歐美經濟理論,就不會接受埃爾多安的謬論。為了保證自己的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貫徹,埃爾多安解職了三位央行行長以及多位副行長。持續的降息、尤其是通脹上行時期的降息行動當然就會強烈地刺激通脹,到2022年10月土耳其的通脹率已經高達80%以上,但埃爾多安依舊異常強硬地表示,只要他還在任一天,土耳其就會堅持降息!重申政府會努力提高國民收入以應對上漲的物價水平。

這就是埃爾多安救助金融饑荒的手段。

土耳其是發展中共國家,它並沒有日本那樣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土耳其雖然也有個人破產制度,但根據媒體的報道應用的範例並不多,這應該與宗教、文化和社會歧視有關。一旦金融饑荒長期持續,很多人就會陷入生存危機,甚至導致社會動亂以及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無論對於埃爾多安還是土耳其都是嚴重的災難。

埃爾多安通過持續的降息推動通脹暴漲和土耳其里拉價值暴跌,隨着通脹的暴漲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總會上漲,何況政府還在不斷上調最低工資水平,但債務是不變的,房奴身上的債務壓力就會急劇下降。比如,一個人身上的債務是100萬里拉,如果年收入是2萬元,債務壓力就非常大,在通脹爆發之後如果個人年收入上升到10萬,債務壓力就會大大減輕,如果個人年收入因通脹而上升到100萬,債務壓力就微乎其微,就可以將房奴從金融饑荒中拯救出來。

事實證明,埃爾多安是英明的,正是那些被解救出來的房奴、即土耳其的窮省幫助他在2023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

日本的故事就此結束了嗎?遠遠沒有。

當一個國家陷入金融饑荒之後,就會改變國民的心理和對生活的態度,最終很可能就會影響全社會的生育率。

當今世界很多發展中共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遭遇老齡化危機,這是事實。但唯獨日本以及東亞國家的老齡化程度最為嚴重,從2009年開始日本的總人口開始快速下降,見下圖,這已經是很典型的人口塌方。

東亞地區是等級社會,勞動者的競爭壓力原本就比歐美社會大的多,房價收入比更高,也意味着人們的生存壓力更大,樓市泡沫破裂之後深陷金融饑荒和長期的淨負債狀態,就更容易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和對生活的態度,當很多人對未來失去希望和信心之後,就會影響到生育率,這很可能是東亞生育率下降更快的原因,也就形成了日本的人口塌方。

東亞地區的房地產泡沫和泡沫破裂的過程,成了一副高效避孕藥。

在金融饑荒爆發的過程中,日本的個人破產制度很可能並未起到有效的對沖危機的作用。源於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的十來年間日本家庭債務與GDP之比並未出現明顯下降,即家庭無法有效去槓桿,這就讓很多人口長期在金融饑荒中無法自拔。這一點與美國截然不同,次貸危機之後美國家庭債務與GDP之比出現了快速下降。將下面兩張圖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到上述特點。

當代世界是債務經濟,影響一國債務體系是否可以持續的有多重因素,包括文化、科技發展水平、社會組織能力、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模式,等等,但說一千道一萬,一國債務體系還是由一國人口支撐的,當人口塌方時債務體系就會失去支撐,就會出現社會資源的嚴重錯配,就會出現社會危機。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2011年開始出現下跌,這與日本人口塌方的軌跡幾乎重疊。

所以,1992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形成金融饑荒,這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對日本社會影響的上半場,這是看得見的,或者說是物質層面的;金融饑荒對日本民族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創傷,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心理,這是看不見的,是精神層面的,這嚴重影響了生育率並造成人口塌方,而人口塌方又導致債務危機和匯率塌方,這意味着全民貧困化。

歷史上的大饑荒都會導致大量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在當時都會造成人口塌方。日本的金融饑荒和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劇烈減少,這與歷史上的大饑荒有差別嗎?過程有差別,結果沒差別,都是總人口的劇烈下降。

日本和東亞國家在經濟發展模式、房地產發展模式等方面習慣於照搬美英,這很可能是悲劇的源頭。

美英是依託基督教文化建立起來的國家,社區自治是國家的基石。在這樣的宗教、文化模式下,在國家治理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比較小,社區的作用更大,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體現,比如,包括大學在內的很多社會機構,社會捐獻往往是他們最主要的財務來源,政府資助佔比比較小;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之時,社區、保險機構才是救助災害的主體,而政府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等等,這些現象在東亞甚至歐亞大陸幾乎都是不可想像的。在北美,每個城市都有食品銀行,有面向所有困難人群的食品銀行,也有面向特殊人群的食品銀行,比如老兵食品銀行等,這些食品銀行完全靠社會捐助來運轉,避免人們陷入因食品短缺形成的生存危機,可以起到抵禦金融饑荒的作用。北美還有比較完善的個人破產制度,更重要的是,即便一個人遭遇了個人破產,也不會遭遇社會歧視,完全可以重啟新生活,這就讓個人破產制度可以在金融饑荒中發揮最後的對沖作用。

美英的房地產,就是建立在這種基督教文化和社會機制之上的商業模式,即便房地產泡沫破裂,也很難形成嚴重的「饑荒」。

相反,歐亞大陸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並不具備上述文化、價值觀和社會體系,幾乎沒有食品銀行,由於等級鮮明讓個人破產制度無法發揮作用,因為這會讓幾代人被歧視並墜落社會的最底層,人們就只能謹慎選擇個人破產制度,何況一些國家還沒有個人破產制度。當採用英美的房地產發展模式之後,一旦遭遇泡沫破裂之時就形成嚴重的金融饑荒,最終導致人口塌方以及債務危機和貨幣危機。

最後,如果一個國家即不具備日本那樣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又不能像土耳其那樣主動爆掉債務體系以應對金融饑荒,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大量的人口陷入生存危機和長期的淨負債狀態之後,會怎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19/213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