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倫周刊報道,中國各地的小企業仍在承受疫情後經濟低迷的壓力,並表示自年初以來狀況變得更糟,沒有能從最近政府的刺激措施中受益。
多位企業主透露,他們正在努力維持運營,看不到短期內形勢好轉的希望。最新數據也印證了他們的悲觀情緒。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一個由政府主導發佈的指標,上個月下降了0.1。
這表明這些企業仍在承受整體經濟低迷的重壓,沒有從政府的貨幣寬鬆政策或試圖遏制房價下跌的措施中受益。
根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佈的數據,9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8,仍低於基準線100。這一水平表明,這些企業尚未達到政府認為的可持續狀態。
協會在一篇中文報道中表示,需求疲軟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是困擾行業的主要因素。協會呼籲出台更多措施以刺激消費和投資,並進一步推動市場改革。
「問題其實很簡單,」在上海經營一家糕點、咖啡和茶飲店的王元麗(音)說,「就是人流量、需求、消費意願。人們有錢且願意消費嗎?」
另一項關注小企業和創業公司的重要指標,是非官方的財新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目前僅略高於收縮線。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在最新分析中寫道,「勞動力市場仍面臨壓力,價格水平依然低迷。」
他還指出,外部需求疲軟,反映了全球經濟條件的低迷。
自年初以來,財新和官方的服務業PMI指數持續下滑,徘徊在50點左右的水平,這正是擴張與收縮的分界線。
多家小企業表示,消費者需求疲軟是主要問題。
二手車銷售商鍾偉義(音),今年58歲,在成都附近經營一家汽車經銷店。他說,自疫情以來銷量一直不佳,今年更是雪上加霜。
「以前有政府補貼買車,」他說,「人們會想買一輛新車,或者給孩子買一輛二手車,如果家裏需要多人同時用車。現在客戶告訴我,他們開始勒緊褲腰帶,將就着用現有的車。」
鍾將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歸咎於中國持續的房地產危機。他提到,過去三年裏,他家兩套房子的價值都下降了:「那是我們的所有積蓄」。
他指出許多以前的客戶可能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
(資料照片)
其他小型賣家則擔心未來形勢在川普上任後可能進一步惡化。
電商賣家楊拓軍(音)在國內多個平台上銷售從化妝品到手機配件的商品,同時也通過拼多多旗下的國際平台Temu銷售海外。
他說,川普的政策讓他和其他Temu賣家感到擔憂,「我們聽說關稅問題後,對未來不太樂觀。」
10月,中國宣佈了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雖然具體細節不多,但這一消息曾讓長期低迷的內地和香港股市大幅反彈。
本月早些時候,中共當局公佈了一項1.4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計劃,旨在提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汽車銷售商鐘錶示,他不會寄希望於外部環境的復甦,「我不能坐等外部環境變好,我得自己削減成本,或者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