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對美國變天在歐洲引發的首個新氣象,烏克蘭不能不着急: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警告說,這次警告破壞了孤立這位俄羅斯領導人的努力,會打開「潘多拉盒子。」
據德國總理府發言人說,雙方通話持續約一小時,朔爾茨譴責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要求俄羅斯軍隊從烏克蘭撤軍,並重申德國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
儘管如此,可以判斷,朔爾茨的這番批評相當於某些人批評領導:您再這麼工作,不愛惜身子骨,我們決不答應!
通話的主動方是德國。幾天前,朔爾茨對德國電視一台說,希望「儘快」重啟與普京的對話,探討烏克蘭危機。另外,朔爾茨在通話前給澤連斯基打過電話,告訴對方自己將與普京聯繫。
朔爾茨求普京通話,就為了當面譴責俄羅斯,要求俄羅斯撤軍?這講不通。人們了解普京,他不是這種欠教育型人格。
合理的推斷是,作為歐洲大國,以及在軍援烏克蘭跑在頭幾名的國家,朔爾茨從川普當選中感覺到風向,通話是未雨綢繆。
克里姆林宮證實了普京與朔爾茨的通話。但是,對於德國總理府所說的「撤軍」,克里姆林宮表示,普京告訴朔爾茨,任何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協議都必須考慮到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並反映「新的領土現實」。
顯然,普京駁回了朔爾茨的要求。朔爾茨早就料到,但即便如此還要拿頭撞對方聽筒,這只能有一個解釋:在德國看來,先通上話比其他都重要。
然而,烏克蘭卻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次德俄接觸。因為自戰爭爆發後的近三年間,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為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同時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在外交上孤立莫斯科。如果不算與普京交好的歐盟異類、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朔爾茨是在這種孤立形成後罕有的主動聯繫克里姆林宮的歐洲領導人。在基輔看來,這等於自我破功。
雖然有盟友或明或暗的支持,但這不等於普京這三年不難受,只是他在等待。現在川普回歸,機會來了,朔爾茨算是頭一個「報到」。
現在,烏克蘭心裏忐忑,在戰場形勢方面,基輔面臨兵員緊張和武器缺乏雙重困難,而俄羅斯軍隊卻在穩步推進。更讓歐洲國家擔憂的是,俄軍目前正得到一萬多朝鮮軍隊的協助。
內外條件讓普京信心更足,他所謂基於「新的領土現實」就是在明白地告訴歐洲:自2022以來取得的烏克蘭土地已經成為俄羅斯領土。
普京在通話中繼續老調重彈,表示,「當前的危機是北約多年來推行的侵略政策的直接結果,該政策旨在在烏克蘭領土上建立反俄橋頭堡。」
隨着川普當選,普京的「解凍」跡象明顯。一周前,《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川普與普京通了電話,川普要求俄羅斯不要升級烏克蘭危機,並稱,美國在歐洲擁有「龐大的軍事存在」。
詭譎的是,這一消息隨後被克里姆林宮否認,總統府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這完全是「虛假消息」。
兩邊都很權威,這事就這麼擰巴?顯然不這麼簡單。可以肯定,普京應該準備動動了,因為不管歐洲還是美國,都有人想找他談話了。這是過去近三年裏從未有過的現象。
澤連斯基道出了心中擔憂,稱,「現在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對話、其他的電話通話……這正是普京長期以來所希望的:削弱對他的孤立對他來說極其重要。」
然而,從目前看,這種勸阻的力量將會減弱,因為川普團隊已經發出信號:戰爭不能繼續下去,無論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應當為談判做好準備。
2
不僅如此,歐洲內部也有人開始活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長期以來不受歐盟夥伴待見,曾因擅自跑到莫斯科去會晤普京而遭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怒批。早在大選之前,他就吹風說,如果川普當選,將不會認同歐洲目前的烏克蘭政策。
現在的形勢如歐爾班期望。據報道,歐爾班還曾點撥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建議他們趕緊和川普團隊溝通,否則歐洲將失去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發言權。
川普再次當選,烏克蘭和歐洲不能說絕望,但明顯充滿憂慮,在歐盟領導人中,歐爾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欣喜者,這位過去被厭惡而如今慢慢「香」起來的歐洲異類,正是烏克蘭當前困難的一面鏡子。
窮則思變,對烏克蘭來說,有無可能難則思核?對於有媒體日前報道烏克蘭有意開發核武器,烏克蘭外交部予以否認,稱,烏克蘭致力於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烏克蘭不擁有核武器,未開發核武器,也不打算擁有核武器。
可是,烏克蘭並非沒有情緒。《烏克蘭真理報》上月在報道中提到澤連斯基與川普9月會晤時說,1994年12月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是一份無效協議,它未能在烏克蘭放棄核武庫後為其提供保障,一些國家沒有兌現它們的諾言。
澤連斯基說:「在所有這些大國、所有核國家中,哪一個遭受了損失?是所有這些國家嗎?不,只有烏克蘭。誰放棄了核武器?是所有這些國家嗎?只有烏克蘭。今天誰在打仗?烏克蘭。」
澤連斯基說川普聽到了他的話,這位現在的當選總統說:「你的推理很公平。」
推理很公平,但俄烏戰爭的結束也會很公平嗎?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