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來,軍政權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在本周首次訪問中國。
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來,軍政權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在本周首次訪問中國。在政變後,緬甸已陷入長達三年的內戰,持續的衝突已導致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是唯一有能力結束緬甸內戰的國家,因此中國的緬甸政策備受各界關注。
本周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昆明會見了緬甸軍政權領導人敏昂萊。這是自2021年緬甸軍方政變掌權以來,敏昂萊首次訪華。他此行是為了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八次領導人會議,該機製成員包括中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和柬埔寨6國。
敏昂萊訪華之際,緬甸國內正經歷激烈的內戰。自三年前軍方拘押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後,部分民族武裝團體與軍方持續交火。而中國作為緬甸軍政權的重要盟友和主要的武器供應國,同時也與部分反叛組織保持聯繫。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在李強和敏昂萊會晤時,李強強調,中國將中緬關係置於周邊外交的重要位置,兩方將持續加深政治互信,深化戰略合作。同時,中方支持緬方推進政治和解,並希望共同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境犯罪,也呼籲緬方切實保障中方在緬人員、機構和項目安全。
據緬甸國家媒體《緬甸環球新光報》報道,敏昂萊在會晤中表示,中國是緬甸的第二大投資國,緬方高度重視中方投資、項目及人員的安全,緬中雙方也將繼續深化經濟和技術合作。關於內戰問題,敏昂萊提到,緬甸軍方在2018年宣佈停火併致力於和平,但武裝組織發動襲擊,迫使軍政權採取反擊措施。他強調,如果武裝組織真心渴望和平,和平的大門始終敞開。他還談到,李強承諾支持緬甸軍政權提出的「五點路線圖」解決方案,協助緬甸舉行選舉,並將支持緬甸的內部和平與穩定。
敏昂萊訪華:中國為何加大對緬甸軍政權支持?
自緬甸內戰爆發以來,中國在民族武裝團體與軍政權之間的支持立場始終游移不定。外界普遍認為,敏昂萊長期爭取以緬甸領導人身份訪問中國,藉此彰顯中國對軍政權的支持。而此次他如願與李強在昆明的會晤,儘管規格低於國事訪問,但依然引發外界好奇:中國對緬甸各派系的支持態度是否已發生變化?
對此,美國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東南亞高級研究助理盧卡斯·麥爾斯(Lucas Myer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邀請敏昂萊訪問昆明的確為中國政府的外交舉措,顯示北京當局將加強對軍政權的背書:「北京從2021年開始就一直拒絕敏昂萊的訪問請求,因為中國對緬甸的內部衝突有不同的考量。不過中國對緬政策在過去一年有巨大改變。」
麥爾斯指出,中國政府的政策轉向反映出其視軍政權為唯一能夠維持緬甸穩定的力量。然而,麥爾斯對北京的這一評估持不同意見:「今年6月,反叛軍的大規模行動讓中國重新調整對緬政策,中國意識到緬甸軍政權實力相當衰退,但它沒有決定轉而支持武裝團體,反而評估認為軍政權是唯一可以避免緬甸四分五裂的政權。因此,中國決定加強對軍政權的支持。我其實認為這項評估是錯誤的。」
美國華盛頓智庫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緬甸部主任傑森·托爾(Jason Tower)也告訴本台,2023年,中國因打擊電信詐騙問題與緬甸軍政權關係一度緊張,隨後轉而支持部分民族武裝團體。然而,隨着這些團體佔領的領土持續擴展,局勢開始引發中國的擔憂:「這種情勢讓中國感到挫折,並使其再次傾向於緬甸軍政權。因此,我認為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正在逐漸靠近軍方,並對民族武裝組織施加更多壓力。」
托爾談到,中國曾經嘗試居中調停緬甸內戰,並在今年1月成功使緬北撣邦地區的停火,但進一步的談判在今年5月破局,導致地區衝突再度升溫。目前,除了加強對軍政權的支持外,中國也嘗試對武裝團體施壓以達到停火目的。
托爾說:「在協議破裂後,中國無法讓各方重返談判桌,而民族武裝組織在戰場則持續擊敗緬甸軍隊。......中國目前嘗試向民族武裝組織施加巨大壓力,包括關閉邊境、切斷電力供應和網絡、暫停貿易、及切斷物資流動。但到目前為止,這一策略並未奏效。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仍在抵抗緬甸軍隊,並已解放了更多領土。」
兩位學者指出,中國在緬行動的核心考量在於確保地區,特別是中緬邊境的穩定,從而保障在緬甸的重大「一帶一路」投資項目能夠順利推進。
托爾說道:「中國對其在緬甸的地緣戰略投資尤為關注。對於中國而言,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其西南省份唯一的管道油氣來源,此外,中國數十年來一直有意通過緬甸獲得進入印度洋的通道。......然而,由於國內衝突加劇,這些地區的許多投資已經停滯,產能也受到嚴重影響。」
北京當局同時與緬甸軍政權及武裝團體(圖)保持友好關係,已引發緬甸民眾多次抗議。(路透社圖)
學者:中國干涉緬甸內政引發緬甸內部反華情緒
與此同時,中方邀請敏昂萊訪華的消息引發緬甸武裝團體強烈不滿。據《聯合早報》報道,緬甸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和地方武裝組織在本周二召開線上記者會,譴責中國接待敏昂萊的行為無助於改善中緬關係,反而會加深緬甸民眾對中國的疑慮。他們還重申立場,強調中國不應承認「非法軍事委員會」。
事實上,北京當局同時與緬甸軍政權及武裝團體保持友好關係,已引發緬甸民眾多次抗議。今年10月,中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發生爆炸,導致建築受損但無人傷亡。緬甸軍政權將此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但這突顯了中方在緬甸問題上的雙重立場已激化緬甸境內的不滿。此前,支持軍方的團體也曾在仰光的中國大使館外發起抗議活動。
托爾就此分析表示,如今中國加大對軍政權的支持,這只會增強緬甸內部的反華情緒:「主要的問題是,緬甸民眾並不認為軍政權的政權具有合法性。你可以看到,國內的叛亂在過去幾個月不斷增加......人民對於經濟前景感到不滿,軍政權對於人民的壓迫也在增大,包含對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管控。」
麥爾斯也認為,中國援助軍政權的作法將加劇緬甸內部衝突,長期而言反將損害中方利益:「北京其實在讓緬甸狀況越來越糟。北京正在選邊站,公開幫助軍政權及打壓武裝團體,但我認為北京選錯邊了,這反而加劇緬甸內部的反華情緒。......此外,緬甸軍政權已經宣佈民族武裝團體為恐怖組織,並加強對其轟炸。這顯示其實就連軍政權都不想要和談。緬甸的內戰會是長期戰爭,儘管中國想要停火和穩定,這個目標在短期將很難達成。」
中方支持明年緬甸大選學者:恐加劇北京困境
另一方面,今年8月,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緬甸。他與敏昂萊在首都內比都會晤時重申,中國支持緬甸軍政權提出的「五點路線圖」以實現政治和解。據國際媒體報道,王毅還承諾,中國將提供必要援助,協助緬甸開展普查,為2025年的緬甸大選必要程序做好準備。不過,無論是緬甸民眾還是外界,普遍對這場大選不抱任何期望。
托爾指出,2025年的大選顯然不會是一場公平的選舉,因為在2020年選舉中獲得多數民眾支持並獲勝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已被解散,其領導人昂山素姬等人仍被軍政權關押。在主要政黨缺席的情況下,這場選舉只會淪為軍政權用以合法化其統治的工具。
托爾說:「緬甸主要的政黨已經不再活躍。軍政權扶植了多個代理政黨,試圖營造多黨存在的假象。但實際情況是,政治反對派已經沒有政治參與的空間。......中國因為決定加強對軍政權的支持,它也會支持軍政權提出的內戰解決方案。不過,我覺得大選只會為中國帶來更多麻煩,因為選舉只會激化緬甸內部大量的不滿情緒,它也無法終止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