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臨着日益嚴重的乾旱與水患。一份新報告指出,人類史上首次出現全球性的水循環失衡。
10月17日,「全球水經濟委員會」(GCEW)發佈了這份評估報告(PDF),並將水循環失衡歸咎於「數十年來對水的集體管理不善與忽視」。
GCEW由荷蘭政府召集,並得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協助。OECD是由世界上最富有的38個國家所組成,總部設在法國巴黎。
該報告指出,多年管理不善已破壞我們的淡水與土地生態系統,並使水資源持續受到污染。
「我們不能再指望淡水供應能維持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指出,「不安全的水源和衛生設備,導致每天有超過1,000名5歲以下的兒童病逝。婦女和女孩們每天花2億小時收集和搬運水。糧食系統正在耗盡淡水,而城市則因地下水枯竭而下陷。」
水循環是指水在地球地表和大氣中的流動,包括蒸發和降水等過程。
報告指出,陸地上的淡水可分成「藍水」與「綠水」。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層的水稱為「藍水」,在土壤、植被中的水分則稱為「綠水」。
綠水會透過植物的蒸散作用回到大氣之中,最終以雨雪等形式落下,滲入土壤,流入河湖與地下水層,形成水循環。綠水產生的降雨約佔陸地降雨總量的一半。
綠水的運動,即所謂的陸地濕氣流(terrestrial moisture flows)有時會跨越數千公里的距離。這也意味着,一個區域的森林遭到濫伐,可能影響其它區域的降雨。
穩定的降雨與地下水位,不僅關係着農業生產,也是工業與其它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水循環受到干擾,可能使世界各地的乾旱和洪水的頻率不斷增加。
2024年7月2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民眾划船經過被洪水淹沒的涼亭。(Getty Images)
報告指出,全球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總水儲量正在下降的地區,超過三分之一(38%)居住在水儲量急劇減少的地區。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印度西北部、中國東北部以及南歐和東歐,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該報告還預測,如果目前的做法不改變,將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可能會使高收入國家的GDP在2050年平均縮水8%,低收入國家則可能縮水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