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的電子零部件的存在感正在提高。從日本企業的全球出貨額來看,2024年1~7月創出歷史最高水平。日本電子零部件的製造已有一個世紀,通過推進遊戲、手機和純電動汽車(EV)等時代的最尖端設備使用的核心零部件的自產化和自主營銷,登上了引領世界市場的地位。
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於10月7日在東京以電子零部件分會的40多家會員企業為對象,舉行了「電子零部件產業一個世紀的慶祝會」。這個時間是從事電流控制用電抗器(Reactor)等的田村製作所1924年5月創業後迎來100周年。2025年,涉足連接器的SMK迎來創建100周年,TDK則迎來創建90周年。
JEITA的統計顯示,日本企業的全球出貨額(包括海外工廠的出貨)2024年1~7月達到2.5621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創出了有可比數據的10年間的歷史新高。
雖然中國經濟減速導致最終廠商的去庫存,但隨着智能手機復甦以及汽車電動化帶來的市場擴大,需求不斷回升。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自產化的不斷磨練。
日本大型連接器企業廣瀨電機3月在盛岡市開設了「東北先進技術中心」。首次成立專門從事連接器生產設備研發的基地。2022年收購的從事電機設備設計支援的子公司的研發人員將成為核心,推進控制生產設備的軟件等的開發。該公司社長石井和德在竣工儀式上幹勁十足地表示,「這將成為應對生產技術能力新變化的起點」。
村田製作所在八日市事業所(滋賀縣東近江市)涉足陶瓷材料的開發、生產和加工。日本企業通過多年的研究積累了數量、種類、配料比例和顆粒大小等材料的配方。
此外,生產設備也採用自產化,徹底實現了信息的黑匣子化。雖然也與裝置製造商共同製作記錄功能的設計說明書,但關鍵技術往往是自己單獨開發,不對外公開。
在數字設備和半導體領域,開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各司其職的水平分工不斷推進,但日本的電子零部件不依靠貿易公司,而是自主推進營銷的情況非常特別。優點是可以迅速察覺客戶需要,促進技術開發。
為了採用新技術,與初創企業聯手的動向也在擴大。TDK成立了企業風險投資(CVC),通過投資新興企業來掌握趨勢。TDK社長齋藤升表示「將密切關注未來的技術趨勢,鍛煉『鑑別力』」。
如果回顧日本電子零部件的歷史,二戰後,隨着電視機、個人電腦和手機等的普及,雖然也有周期,但產值一直呈上升趨勢。改變這一趨勢的是2008年的雷曼危機和一度創出1美元兌75日元記錄的超日元升值。
2008財年(截至2009年3月)很多日本電子零部件企業出現虧損。太陽誘電從2008財年開始連續4年出現虧損,被迫裁員。村田製作所自1963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業虧損。
隨着安全性能不斷進化,汽車上搭載的電子零部件數量正逐漸增加(圖為太陽誘電的電子零部件)
最近10年來,日本電子行業的結構改革不斷推進。日立製作所和松下控股等對以家電為主體的業務結構進行了變革。在購買零部件進行組裝的組裝企業在日本國內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日本各電子零部件企業一直在開拓海外銷路。
隨着開拓海外市場,出口增加。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顯示,2023年日本國內電子零部件產值(包括外資企業)達到3.1662萬億日元,出口比重佔73%。2012年該數值為60%。
海外生產也在取得進展。以村田製作所為例,截至2011年度,合併的海外營業收入比例超過8成,但海外生產比例不到20%。時任社長的村田恆夫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即使日元升值得到糾正,也不能留在日本國內。在通用品的生產方面,不得不走向海外」。目前村田製作所的海外營業收入比例超過9成,海外生產比例提高至35%。
日本的電子零部件不斷率先開拓新用途。大型連接器企業日本航空電子工業從2024年4~6月開始變更了市場區分,新增「航空宇宙」。印刷基板大型企業名幸電子(MEIKO)也在2024年4~6月的營業收入中首次加入了「衛星通信」。
調查公司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測認為,全球電子零部件市場規模到2032年將擴大至8478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約2倍。但是,日本電子零部件產值的全球份額在2023年為33%,與10年前的4成左右相比正在下降。在半導體領域引領世界的韓國和台灣企業在電子零部件領域也正在迅速崛起。
隨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雖然數據中心用零部件的需求呈現復甦趨勢,但復甦能否持續還需謹慎觀察」,TDK的首席財務官山西哲司表示。電子零部件市場的波動劇烈。日本的電子零部件企業今後仍必須充分利用通過自產化獲得的技術能力和察覺趨勢的能力,繼續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