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宋國誠:什麼是賴清德路線?

作者:

賴清德總統在發表中華民國113年國慶演說之後,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驚呼不已、讚頌有加。台灣人民甚至發覺台灣有了一個「升級版的總統」,我則把賴總統稱為「台灣版的雷根總統」,因為,賴總統呼籲兩岸在氣候變遷、傳染性疾病以及區域安全進行互惠性溝通與合作,一如當年美國總統雷根致力於結束美蘇冷戰的和解,致力於削減戰略核子武器一樣,具有世界級的眼光與見解。當然,所謂「賴清德路線」還不止這些。

1,重建國家圖像與歷史定位/法統、正統、道統一體論

賴總統已經知道,矗立於台灣海峽東線的台灣不能只以「自治島嶼」而退縮,也不再自甘「亞細亞的孤兒」,必須溯及中國現代歷史,重建台灣的法統、道統與正統,並以之重建國家圖像,重新奪回被中共霸佔的歷史正統性。賴總統說道:「中華民國曾經在國際社會被驅逐,但是,台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這種從放逐到回歸、從邊緣到中心的重返,正是賴總統試圖重建國家圖像與歷史定位的努力,並以之填補過去台灣在國際社會失落的年代。

所以,賴總統通過「三個重述」:(1)中華民國繼續存在的「事實性」;(2)中華民國主權要素的「完整性」(土地、人民、政府、憲法、軍隊)-台灣雖小,五臟俱全;(3)中華民國民主體制的「合法性」,把1911年建國以來的辛亥精神、古寧頭精神、美麗島精神,乃至今日台灣人「一跤皮箱走遍全世界」的打拼精神,一線串聯、一史連貫,從而把中華民國台灣擺回歷史的中心位置。

2,從邊緣「反寫」中心/解構中國話語霸權

從「後殖民理論」(postcolonial theory)的角度來說,賴總統的國家圖像重建,恰恰吻合了以「反寫」(write back)為策略,達到對中國話語霸權(hegemonic discourse)的解構(deconstruction)、解殖(decolonization)和「反述」(counter discourse)的效果。換言之,「反寫」是指對中共長期以來站在一個中心的權威地位(authoritarian center),對台灣作為一個地方(local)所進行霸凌的、降階的、驅逐的書寫,也就是由中心書寫邊緣,進而強加「台灣邊緣化」與「台灣非正統化」的框限。然而,台灣(我)現在對(你)中國進行「反寫」,一種解構性的反對書寫,也就是由地方包圍中央,由邊緣反寫中心,進而拆解和卸除中心的霸權論述,實現(台灣)邊緣向(中國)中心的移置(replacement)和取代(substitution)。

3,兩岸互不隸屬/「正兩國」對抗中共的「偽一中」

在實現對中國霸權的解構之後,賴總統提出了主權地位的「兩不一無」的原則,那就是(1)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2)維護台灣的生存、發展與團結,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3)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這是對中國「一中霸權」的二次解構,也就是以「正兩國」對抗「偽一中」。

過去,中共一向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來抹黑賴總統。實際上,「務實」一語是指「事實」,是指賴總統已經放棄自己的台獨立場,真切面對中國民國在台灣的事實,因為台灣從來不需要獨立,中國民國在台澎金馬就是一個事實上存在的國家。賴總統在這次國慶文告中,將「中華民國在台灣」(ROC in Taiwan)重新擺回「正朔」地位,將中華文明的道統重新披戴在台灣之「正身」,恰恰也支解了中共「務實台獨」的話語霸術。換言之,從此賴總統不再是被誣陷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是正本清源的「中華民國的工作者」。

4,建立「新台灣發展觀」/打造「全人、全齡、全社會」

所謂「台灣新發展」觀是指台灣迎向全球新型挑戰的應對策略,核心概念是韌性、強固、教養與正義,包括:

(1)韌性台灣:這是賴總統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政策目標,以及邁向以「零碳」(zero carbon)為基準的清潔世紀。

(2)長壽台灣:包括提高平均壽命與醫療平權。

(3)創新台灣:包括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和「五大信賴產業」……等等。

(4)網聯台灣:建立串聯「東西南北外」全網建設,包括捷運生活圈、大矽谷、產業生態鏈、東部交通與離島基建等等。

(5)養教台灣:包括育嬰、長照與學費減免政策。

(6)減壓台灣:包括打擊詐騙、打擊炒房,降低生活壓力與實現居住正義。

我以立法院長韓國瑜的呼籲為結語:「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美麗台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寶」。這「國家根寶」,將支撐中華民國淬勵金石、日月同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16/211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