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兜比臉乾淨!這波寒潮 席捲整個中國旅業

—今年的十一消費,有點奇怪

今年的十一假期,毫無懸念,又到了車主們鬥智鬥勇,互相博弈的階段。

過去提前幾個小時,甚至半天出行,根本行不通,因為聰明人太多了,於是大家也不在乎免不免費了,乾脆提前1天、2天啟程。

總不能塞了吧?

顯然,集體頭腦風暴的結果,就是不約而同又堵在了一起,不少人從9月堵到10月,唯一慶幸的是堵到高速免費了。

這是每逢十一,必定會有的保留節目。

除此以外,還有各熱門景區的水泄不通,紛紛進入持久戰模式。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僅在10月3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就有2833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3%,十一前三天加起來,有近9億人次。

這火爆景象比去年又上了一個台階。

正常來說,人流量如此大,商家們應該挺開心的,畢竟一年能賺錢的假期也就那麼幾個了,可事實上,今年十一的消費現狀有點出乎商家的意料。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拿民宿業來說。

以獨特體驗感和居住環境溫馨著稱的民宿,向來是年輕人的優先選擇,可在今年十一,民宿行業整體遭受了冷遇。

正常假期前幾天,房間都能被預訂滿,但在這個十一,別說預訂率,很多民宿連去年的一半入住率都達不到。

其實民宿行業進入瓶頸期,也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今年五一假期,民宿業的平均入住率也就64%左右,同期下降了2%。

這個數據還是商家們,通過降價促銷才換來的量,要不然真實入住率不一定會跌成啥樣,反正據某線上平台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平均房價同比下降了17.1%。

民宿業停滯不前,甚至開始「衰退」,市場飽和佔據了很大因素。

相關機構統計,從2010年進入高速發展期後,民宿市場的整體規模便呈爆炸式增長趨勢,從2017年的145億元,到19年220億元,經過特殊時期的歷練不跌反升,2023年規模達到400億元。

截止今年八月,現存民宿已超過16萬家,這供求量,都遠超遊客的需求了。

本來民宿誕生的初衷,是用來緩解景區住宿緊缺現象的,可在資本進場,把民宿給捧成龐然大物以後,問題就來了。

要想從酒店手上搶肉吃,首先得有特色、亮點吧。

對於這點,民宿商家很會利用互聯網優勢,裝修佈置上要麼貼近景區元素,要麼契合網紅元素,主攻中青群體市場。

與酒店的一成不變相比,民宿剛開始的確是清流般的存在,可民宿達到一定規模後,還是不可避免陷入同質化現象,人們看膩了。

加上時不時曝光的環境惡劣問題,住宿條件堪比麗晶大賓館,卻敢收麗晶酒店的價格,實力勸退了不少遊客。

確實有不少民宿無論裝修內飾,還是服務都挺不錯的,可大家不敢亂開盲盒,主要是作為資深韭菜,被割怕了。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更雪上加霜的是,前不久網上曝光了「民宿偷拍事件」,有民宿從業者稱這都是行業潛規則,見怪不怪了。

於是不管民宿怎麼降價,也只能看着入住率一點點衰退,除非剛好位於大熱景區周邊,不然想撈點肉吃都困難。

可以說,以往一間房,一張床,再來點網紅元素就能隨便圈錢的時代,過去了。

即使民宿遭殃,各酒店商家也顧不上幸災樂禍,因為這波寒潮是席捲整個旅業板塊的。

以往每到重大節日,遊客們就做好被宰的心理準備,酒店價格漲個1、2倍都算溫柔了,正常溢價在3到5倍以上,而且越靠近景區,漲幅就越離譜,10幾倍的漲幅也不罕見。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酒店之所以敢報復性漲價,是因為總有顧客為他們買單。

可在今年十一假期前夕,很多酒店、旅館一反常態,開啟「降價換量」的節奏,以漲幅不到一倍的競爭優勢,甚至維持原價,換來預訂率95%以上的業績。

裏面有不少星級酒店的影子。

沒辦法,早在暑假和中秋,商家們就發現價格有點漲不動了,一旦試圖保持往年的漲幅,預訂率和入住率就會暴跌,所以他們也不敢對這個十一抱太大希望。

這樣一來,遊客們便發現,就算拖到9月30號才訂房間,漲幅10倍的酒店刺客不是沒有,但很多酒店的價格漲幅只維持在70%到1倍之間,仔細尋找一下,甚至能找到維持原價的滄海遺珠。

哪怕在過去一年,通過價格魔法,把遊客們揍得滿頭包的海南,都變溫柔了許多。

「五星級酒店入住房費跌到三位數」,「1188元起2晚含雙早,十一可用」,這都意味着大部分海南,特別是三亞旅業加入了本次價格大戰。

不降不行了,不論是年前的天價酒店事件,還是9月份當颱風來襲趁機漲價,給人們留下了很惡劣的影響,大家就怕來得了,走不了。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各大民航。

據飛豬、去哪兒的數據,今年十一假期,國內外機票均價同比有所回落,整體下降近20%,至今還有不少特價機票都沒賣出去。

上海到海口,機票最低價只需213元,這是遊客們意想不到的,以至於假期前夕,有航司便開通了直播間,讓空姐空少們直播促銷機票。

順帶提一下線上平台,與線下商家慘澹經營不同,從各大線上大廠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來看,業績是相當不錯。

畢竟是流量必經渠道,遊客無論訂酒店民宿、高鐵飛機票,還是景區門票,大多會通過線上平台來搞定,就是希望能拿到折扣。

線上大廠可謂吃流量吃到飽。

但最近網上傳來一個更絕的玩法,某些平台貌似還可以玩暗箱操作,私自調整價格來吃溢價。

就在上個月,雲南某地一民宿老闆,發現自家680元一晚的房間,在某平台上竟顯示為2780元,可她明明沒有調整過價格,於是爆料給媒體。

在記者採訪下,該平台回應是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導致,那麼問題來了,不是說只有商家才有權利調整嗎,萬一這次顧客和商家都沒有發現,商家損失名譽和利益自不用說,溢出的價格該怎麼分配?

按照規則,一般歸平台所有。

由此,網友們很難不往深處想,過去那麼多次價格調整,真的全都是商家的自發行為嗎?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很難說,只能說資本真的很令人上頭,因此紛紛吐槽,「原以為能通過平台省點錢,沒想到平台卻讓大家挨刀。」

儘管旅業、民航業遇到了麻煩,但各大景區總歸掙得盆滿缽滿吧,畢竟人群蜂擁而至,到處是「人人人」的景象,光買門票都可以收回成本了,還不算遊客在景區內的餐飲、住宿等消費。

各大文旅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這五年間,全國A級景區增加了3300多個,可平均收入規模僅僅只達到2019年的63%,下降近4成。

還是因為太卷了,很多地方看到古城活化的路子可行,於是紛紛效仿,在本市開發起古城景區。

可有些古城歷史、文化價值並不高,也沒有多少亮點,純粹佔了「古」的優勢。

這也算了,好歹是歷史建築,可有些地方根本就是新開發區,哪來的古建築,他們不管,就要跟風去建文化古鎮、仿舊古城,所以大家一打開導航,真就滿世界都是古城。

他們還把講故事那套給用上,給自家「古城」貼上一層文化、歷史底蘊,接着就是千篇一律的創意市集,景區文創經濟。

最後,很多景區被「創」得頭破血流,有12家景區上市公司公佈了上半年財報,結果超過70%利潤下跌或者虧損。

最經典的,莫過於張家界耗資20億打造的大庸古城,被網友們吐槽「現代和古舊全不沾邊,妥妥的四不像」。

當隔壁十里畫廊遊客絡繹不絕的時候,不遠處的大庸古城卻門可羅雀,目前還因為虧損嚴重,進入司法重整程序。

一言難盡。

這就是十一期間,遊客流動方向的縮影,大家信賴的仍舊是口碑穩定的老牌景區,像故宮長城、三山五嶽以及真正有歷史底蘊的文化古鎮,又或者是一些後起之秀,比如這兩年興起的「進淄趕烤」「麻辣天水」「親切爾濱」等等。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最近比較火熱的,還有被黑神話帶起來的山西運城、大同等地區。

至於那些同質化嚴重的景區,潑天富貴是一點都沒接到。

各大商家之所以漲不動價格,最關鍵一點,是遊客們把旅遊的整體預算給降低了,商家可以盡情漲價,買不買是我的事。

從五一、十一、寒暑假等假期的消費數據可以看得出來。

以今年五一為例子,根據文旅部統計,在五一假期,人們出遊熱情再次達到一個巔峰,五天旅遊總人數為2.95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28.2%,幅度驚人,可詭異的是,人均每日消費只有113.1元,大約佔2019年75%左右。

一邊是街頭的人山人海,一邊是消費數據的斷崖式暴跌,流量與經濟,似乎慢慢脫離正相關聯繫。

倒不是說大家不願意在旅途進行消費,不過消費習慣變得更樸實而已。

拿「反向旅遊」來說,按照去年以來的數據,縣級旅遊的訂單增長量,一點不比一二線城市差,因為縣城整體消費成本要比大城市低,這是它們的最大亮點。

在嘗遍天價旅遊的鹹淡後,大家也悟出一個道理,住得再貴,再好,飲食花樣再多,可旅遊的終極本質,不過是圖個樂子。

所以人們越來越青睞窮游模式,如果出省嫌貴,可以就近郊遊,city walk;當日來回太累,那就住帳篷、車上、朋友家;或順便走親戚,主打一個性價比。

這也回答了商家們最大的疑問,人們都住哪兒了?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點奇怪

調查數據證明,中老年特種兵在慢慢增多,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特種兵旅遊」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只要心懷喜悅,住哪兒都是詩和遠方。

看得出來,大家的消費越來越務實了,這和「低欲望」無關,純粹在這個兜比臉乾淨的時期,降級式消費,是普通人維持體面的最後倔強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12/2114200.html